雜曲歌辭 其一 蓋羅縫(唐·王昌齡)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雜曲歌辭 其一 蓋羅縫(唐·王昌齡)
押刪韻
押刪韻
題注:一作橫吹曲辭 出塞
引用典故:龍城飛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①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評注
《升庵詩話》:
此詩可入神品。「秦時明月」四字,橫空盤硬語也。人所難解。李中溪侍御嘗問余,余曰:揚子云賦,欃槍為闉,明月為堠。此詩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蓋言秦時雖遠征而未設關,但在明月之地,猶有行役不逾時之意;漢則設關而戍守之,征人無有還期矣,所賴飛將御邊而已。雖然,亦異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批點唐音》:慘淡可傷。音律雖柔。終是盛唐骨格。
《唐詩絕句類選》:「秦時明月」一首,用修、于鱗謂為唐絕第一,愚謂王之渙《涼州詞》神骨聲調當為伯仲,青蓮「洞庭西望」氣概相敵。第李詩作于淪落,其氣沉郁;少伯代邊帥自負語,其神氣飄爽耳。
《唐詩直解》:慘淡可傷。結句出人意表,盛唐氣骨。
《藝苑卮言》:于鱗言唐人絕句當以此壓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極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當別有所取;若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間求之,不免此詩第一耳。
《藝圃擷馀》:于鱗選唐七言絕句,取王龍標「秦時明月漢時關」為第一,以語人,多不服。于鱗意止擊節「秦時明月」四字耳。必欲壓卷,還當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渙「黃河遠上」二詩求之。
《詩藪》:「秦時明月」在少伯自為常調,用修以諸家不選,故《唐絕增奇》首錄之。所謂前人遺珠,茲則掇拾。于鱗不察而和之,非定論也。
《唐音癸簽》:王少伯七絕宮詞閨怨,盡多詣極之作,若邊詞「秦時明月」一絕,發端句雖奇,而后勁尚屬中駟,于鱗遽取壓卷,尚須商榷。
《唐詩摘鈔》:中晚唐絕句涉議論便不佳、此詩亦涉議論,而未嘗不佳。此何以故?風度勝故,氣味勝故。
《此木軒論詩匯編》:好在第二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不可通。「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令人起長城之嘆。詩人之詞凡百,皆不忍盡、不敢盡,只有此一節尤不盡者,此《春秋》繼詩之旨也。如不信者,試遍覓唐人詩讀之。
《說詩晬語》:「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邊防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
《網師園唐詩箋》:悲壯渾成,應推絕唱。
《峴傭說詩》:「秦時明月」一首,「黃河遠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邊塞名作,意態雄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惻,令人百讀不厭也。
《國學網站》: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ㄧ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并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么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么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獨指
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后,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筑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廖仲安)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么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么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獨指
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后,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筑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廖仲安)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挽薛艮齋(宋·陳樞才)
- 挽薛艮齋(宋·魏興祖)
- 挽薛節婦(明·程敏政)
- 挽藏性(明·羅亨信)
- 挽虎丘簡書記(明·沈周)
- 挽虞丞相(宋·王質)
- 挽虞夫人(宋·彭龜年)
- 挽虞彥高(元·鄭元祐)
- 挽虞提干仲房(宋·程公許)
- 挽虞滄江提刑(宋·李曾伯)
- 挽虞齊年運使(宋·史堯弼)
- 挽蜀帥張公玨(宋末元初·劉塤)
- 挽蜀帥趙侍郎(宋·李曾伯)
- 挽蜀府陳長史(明·鐘芳)
- 挽表兄劉毅(明·胡居仁)
- 挽表叔趙君任安撫二首(宋·劉克莊)
- 挽袁伯長學士詩稿曾蒙題跋(元·周權)
- 挽袁侍郎二首(宋·劉克莊)
- 挽袁君南恕(明·金幼孜)
- 挽袁太常廷玉代時彥作(明·王洪)
- 挽袁太常廷玉(明·王洪)
- 挽袁太玉八律(明·鄧云霄)
- 挽袁季昌(明·鄧云霄)
- 挽袁安人徐氏(宋·何夢桂)
- 挽袁宗魯母(明·鄭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