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妾薄命(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雜曲歌辭 妾薄命(唐·李白)
題注:一作妾薄命
引用典故:阿嬌 長門 覆水難收 水覆難收
漢帝重(一作寵)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一作重難)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一作重難)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評注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
蕭士赟注:太白之詩,其旨出于《國風》,往往寄興深遠。欲言時事,則借古喻今。此詩雖言漢武之事,而意則實在于明皇、王后也。《唐詩品匯》:劉云:興盡語盡。
《唐詩廣選》:蕭士赟曰:飼意凄斷,令人感慨。劉會孟曰:似婦人語。奇語(「雨落」句下)。
《批選唐詩》:艷情雅調,愈俗愈佳。
《李杜二家詩鈔評林》:綿綿有情,誦之惘惘。
《唐詩鏡》:末二語善乎國人之怨,樸貌深衷,是西漢家數。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伯敬謂不當以粗人看,太白此詩是其樂府之粗者。
《唐詩快》:忽作莊語,不異棒喝(末二句下)。
《圍爐詩話》:《妾薄命》,刺武惠妃之專寵也。
《此木軒論詩匯編》:「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婀娜。非文昌、夢得輩所及。
《唐詩別裁》:形容盡態,妙于一語言(「隨風」句下)。
《唐宋詩醇》:因題見意,與《白頭吟》同,不必妄傅時事也。「雨落不上天」以下,一意折旋,可以發人深省。
《詩法易簡錄》:此詩換韻俱在對句,與劉越石《扶風歌》同,而音節駘宕,自是謫仙本色。
《老生常談》:《妾薄命》云:「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下忽接「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行東西流。」此種神妙,讀者縱能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于口。
《媕雅堂詩話》:七古莫盛于盛唐,然亦體制各殊。……惟太白仙才不可捉搦,「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二語殆其自贊。后人雖不易學,然用意琢句之間,略得一二,真足脫棄凡猥,誠療俗之金丹也。
《李太白詩醇》:嚴云:提醒「寵」、「妒」無用,末二句從此生(「寵極」二句下)。謝疊山云:陳無己「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正如太白「雨落不上天,覆水難重收」之意。
《唐詩鑒賞辭典》:《妾薄命》為樂府古題之一。李白的這首詩「依題立義」,通過對陳皇后阿嬌由得寵到失寵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
全詩十六句,每四句基本為一個層次。詩的前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而從「金屋藏嬌」寫起,欲抑先揚,以反襯失寵后的冷落。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劉徹數歲時,他的姑母長公主問他:「兒欲得婦否?」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嬌問:「阿嬌好否?」劉徹笑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劉徹即位后,阿嬌做了皇后,也曾寵極一時。詩中用「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兩句夸張的詩句,形象地描繪出阿嬌受寵時的氣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熱,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長。從「寵極愛還歇」以下四句,筆鋒一轉,描寫阿嬌的失寵,俯仰之間,筆底翻出波瀾。嬌妒的陳皇后,為了「奪寵」,曾做了種種努力,她重金聘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李白《白頭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術,「令上意回」。前者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來成了「廢皇后」,幽居于長門宮內,雖與皇帝相隔一步之遠,但咫尺天涯,宮車不肯暫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與《白頭吟》所謂「東流不作西歸水」、「覆水再收豈滿杯」詞旨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這樣一條規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發人深省的詩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對以色取人者進行了諷刺,同時對「以色事人」而暫時得寵者,也是一個警告。詩人用比喻來說理,用比興來議論,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和比興的作用,不去說理,勝似說理,不去議論,而又高于議論,頗得理趣。
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得寵與失寵相比,「芙蓉花」與「斷根草」相比,比中見義。全詩半是比擬,從比中得出結論:「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顯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處,讀之讓人驚心動魄。
(劉文忠)
全詩十六句,每四句基本為一個層次。詩的前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而從「金屋藏嬌」寫起,欲抑先揚,以反襯失寵后的冷落。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劉徹數歲時,他的姑母長公主問他:「兒欲得婦否?」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嬌問:「阿嬌好否?」劉徹笑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劉徹即位后,阿嬌做了皇后,也曾寵極一時。詩中用「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兩句夸張的詩句,形象地描繪出阿嬌受寵時的氣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熱,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長。從「寵極愛還歇」以下四句,筆鋒一轉,描寫阿嬌的失寵,俯仰之間,筆底翻出波瀾。嬌妒的陳皇后,為了「奪寵」,曾做了種種努力,她重金聘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李白《白頭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術,「令上意回」。前者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來成了「廢皇后」,幽居于長門宮內,雖與皇帝相隔一步之遠,但咫尺天涯,宮車不肯暫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與《白頭吟》所謂「東流不作西歸水」、「覆水再收豈滿杯」詞旨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這樣一條規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發人深省的詩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對以色取人者進行了諷刺,同時對「以色事人」而暫時得寵者,也是一個警告。詩人用比喻來說理,用比興來議論,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和比興的作用,不去說理,勝似說理,不去議論,而又高于議論,頗得理趣。
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得寵與失寵相比,「芙蓉花」與「斷根草」相比,比中見義。全詩半是比擬,從比中得出結論:「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顯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處,讀之讓人驚心動魄。
(劉文忠)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柳秀才往連州看弟(唐·馬戴)
- 送柳秘丞大名知錄(宋·梅堯臣)
- 送柳聰千戶襲職還瞿塘(明·黃仲昭)
- 送柳舒州(宋·劉敞)
- 送柳菊潭溫敏之師弟同應貢北上(明·鄧云霄)
- 送柳貳尹(明·林光)
- 送柳道士(唐·錢起)
- 送柳道時余北還(唐·戴叔倫)
- 送柳郎中裴起居(唐·武元衡)
- 送柳郎中裴起居(唐·武元衡)
- 送柳金山(明·鐘允謙)
- 送柳鍊師歸臺山(宋·李龏)
- 送柳門弟之沔陽(清·陳慧珠)
- 送柳震入蜀(唐·司空曙)
- 送柳震歸蜀(唐·司空曙)
- 送柴中書歸省并續媾(明·鄧林)
- 送柴中書給假歸省(明·鄧林)
- 送柴中行出守章貢(宋·危稹)
- 送柴仲山歸里(宋·潘玙)
- 送柴伯通歸衢梁(宋·黃裳)
- 送柴侍御(唐·王昌齡)
- 送柴侍郎(明·楊士奇)
- 送柴儉堂歸平陸(清·張問安)
- 送柴先生之霍丘訪朱調元(明·何景明)
- 送柴先生二首(明·何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