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甘詩(唐·杜牧)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李甘詩(唐·杜牧)
引用典故:持斧 投湘賦 開湯罟 李杜誅 天誡
太和八九年,訓注極虓虎。
潛身九地底,轉上青天去。
四海鏡清澄,千官云片縷。
公私各閑暇,追游日相伍。
豈知禍亂根,枝葉潛滋莽(一作茂)。
九年夏四月,天誡若言語。
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
夜于正殿階(一作衙),拔去千年樹。
吾君不省覺,二兇日威武。
操持北斗柄,開閉天門路。
森森明庭士,縮縮循墻鼠。
平生負奇(一作名)節,一旦如奴虜。
指名為錮(一作鉤)黨,狀(一作錮)跡誰(一作難)告訴。
喜無李杜誅,敢憚髡鉗苦。
時當秋夜(一作仲秋)月,日值曰庚午。
喧喧皆傳言,明晨相登注。
予時與和鼎(李甘字),官班各持斧。
和鼎顧予言,我死知(一作有)處所。
當庭裂詔書,退立須鼎俎。
君門曉日開,赭案橫霞布。
儼雅千官容,勃郁吾累(一作累)怒。
適屬命鄜將①,昨之傳者誤。
明日詔書下,謫斥南荒去。
夜登青泥坂,墜車傷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離乳。
幽蘭思楚澤,恨水啼湘渚。
恍恍三閭魂,悠悠一千古。
其冬二兇敗,渙汗開湯罟。
賢者須喪亡,讒人尚堆堵。
予于后四年,諫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時一裨補。
拜章豈艱難,膽薄多憂懼(一作阻)。
如何干(一作牛)斗氣,竟作炎荒土。
題此涕滋筆,以代投湘賦。
潛身九地底,轉上青天去。
四海鏡清澄,千官云片縷。
公私各閑暇,追游日相伍。
豈知禍亂根,枝葉潛滋莽(一作茂)。
九年夏四月,天誡若言語。
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
夜于正殿階(一作衙),拔去千年樹。
吾君不省覺,二兇日威武。
操持北斗柄,開閉天門路。
森森明庭士,縮縮循墻鼠。
平生負奇(一作名)節,一旦如奴虜。
指名為錮(一作鉤)黨,狀(一作錮)跡誰(一作難)告訴。
喜無李杜誅,敢憚髡鉗苦。
時當秋夜(一作仲秋)月,日值曰庚午。
喧喧皆傳言,明晨相登注。
予時與和鼎(李甘字),官班各持斧。
和鼎顧予言,我死知(一作有)處所。
當庭裂詔書,退立須鼎俎。
君門曉日開,赭案橫霞布。
儼雅千官容,勃郁吾累(一作累)怒。
適屬命鄜將①,昨之傳者誤。
明日詔書下,謫斥南荒去。
夜登青泥坂,墜車傷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離乳。
幽蘭思楚澤,恨水啼湘渚。
恍恍三閭魂,悠悠一千古。
其冬二兇敗,渙汗開湯罟。
賢者須喪亡,讒人尚堆堵。
予于后四年,諫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時一裨補。
拜章豈艱難,膽薄多憂懼(一作阻)。
如何干(一作牛)斗氣,竟作炎荒土。
題此涕滋筆,以代投湘賦。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伯虎扮乞兒,作詩騙酒(明·唐寅)
- 伯融潛甫宗平諸王孫邀飲懷白堂(明·歐大任)
- 伯行不喜烘開牡丹為詩道其意依韻和之(清·范當世)
- 伯衡北上余在璉市作此詩以送之不及(元·黃玠)
- 伯襄太史攜同似公贊夫代驤定國再過觀梅時梅(明·伍瑞隆)
- 伯言先生決意南歸有感賦呈(清·馮志沂)
- 伯言見和拙作以漢隸書之謝以七韻(宋·劉翼)
- 伯諫和詩云邪色哇聲方漫漫是中正氣愈骎骎予(宋·朱熹)
- 伯謙招飲龍潭攀桂亭(宋·程公許)
- 伯貞長司自京西還臨洮與余重會關西且致余家(元末明初·王祎)
- 伯起不就公車杜門著書寄此致羨(明·王世貞)
- 伯起啟圖公給綸三兄端陽后見過得江字(明·李孫宸)
- 伯起善用強韻往復愈工再和五首(金末元初·王寂)
- 伯起園池中鸂鶒數十頭甚馴擾戲贈二首(明·胡應麟)
- 伯起得余訊札黏之屏上夜為風雨所摧成詩見貽(明·王世貞)
- 伯輝竹林書院(宋·韓淲)
- 伯逢欲予買一田墅因成自訟(宋·宋祁)
- 伯都訥道中(清·文孚)
- 伯量同二弟欲見訪湖莊以詩告至褒拂過情輒次(宋·曹彥約)
- 伯鎮出都后見寄(宋·劉敞)
- 伯鎮客居傷春佳句輒賦元韻二首(宋·李之儀)
- 伯長內翰與繼學內翰聯句賦畫松詩清壯偉麗備(元·馬祖常)
- 伯聞宗侯招餞即席賦別(明·鄧云霄)
- 伯陽新辟斗室有詩見示用韻奉和(明·楊士奇)
- 伯隅童子冶卿持扇索題走筆一律贈之(明·胡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