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事(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書事(唐·王維)
五言絕句 押灰韻
五言絕句 押灰韻
題注:出《天廚禁臠》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評注
《天廚禁臠》:
《書事》:「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若耶溪歸興》;「若耶溪上踏莓苔,興罷張帆載酒回。汀草岸花渾不見,青山無數逐人來。」前詩王維作,后詩舒王作,皆含不盡之意,子由謂之不帶聲色。
《唐詩鑒賞辭典》:這是一首即事寫景之作。題為「書事」,是詩人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
開頭兩句,寫眼前景而傳心中情。蒙蒙細雨剛剛停止,天色轉為輕陰。雨既止,詩人便緩步走向深院。是到外面去散心嗎?不,雖是白晝,還懶得去開那院門。這里「閣」,同「擱」,意謂停止。用在此處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而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也在筆墨間自然流露。三四兩句變平淡為活潑,別開生面,引人入勝。詩人漫無目的在院內走著,然后又坐下來,觀看深院景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茸茸的青苔,清新可愛,充滿生機。看著,看著,詩人竟產生一種幻覺:那青苔好象要從地上蹦跳起來,象天真爛漫的孩子,親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來。這種主觀幻覺,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張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靜。青苔本是靜景,它怎能給詩人以動的幻覺呢?要知道,經過小雨滋潤過的青苔,輕塵滌凈,格外顯得青翠。它那鮮美明亮的色澤,特別引人注目,讓人感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層綠光,連詩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點「綠意」。這是自然萬物在寧靜中蘊含的生機。詩人捕捉住觸發靈感的詩意,通過移情作用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欲上人衣來」這一神來之筆,巧妙地表達自己欣喜、撫愛的心情和新奇、獨特的感受。
這首小詩神韻天成,意趣橫生。詩人從自我感受出發,極寫深院青苔的美麗、可愛,從中透露出對清幽恬靜生活的陶醉之情,詩人好靜的個性與深院小景渾然交融,創造了一個物我相生、既寧靜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
(林家英)
開頭兩句,寫眼前景而傳心中情。蒙蒙細雨剛剛停止,天色轉為輕陰。雨既止,詩人便緩步走向深院。是到外面去散心嗎?不,雖是白晝,還懶得去開那院門。這里「閣」,同「擱」,意謂停止。用在此處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而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也在筆墨間自然流露。三四兩句變平淡為活潑,別開生面,引人入勝。詩人漫無目的在院內走著,然后又坐下來,觀看深院景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茸茸的青苔,清新可愛,充滿生機。看著,看著,詩人竟產生一種幻覺:那青苔好象要從地上蹦跳起來,象天真爛漫的孩子,親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來。這種主觀幻覺,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張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靜。青苔本是靜景,它怎能給詩人以動的幻覺呢?要知道,經過小雨滋潤過的青苔,輕塵滌凈,格外顯得青翠。它那鮮美明亮的色澤,特別引人注目,讓人感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層綠光,連詩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點「綠意」。這是自然萬物在寧靜中蘊含的生機。詩人捕捉住觸發靈感的詩意,通過移情作用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欲上人衣來」這一神來之筆,巧妙地表達自己欣喜、撫愛的心情和新奇、獨特的感受。
這首小詩神韻天成,意趣橫生。詩人從自我感受出發,極寫深院青苔的美麗、可愛,從中透露出對清幽恬靜生活的陶醉之情,詩人好靜的個性與深院小景渾然交融,創造了一個物我相生、既寧靜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
(林家英)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姚巖寺路懷友(唐·顧非熊)
- 姚巖杰(唐·不詳)
- 姚崇明晚映堂(明·徐渭)
- 姚崇(宋·徐鈞)
- 姚左司墨竹為賈仲章尚書賦十韻(元·馬祖常)
- 姚巽卿見過遇雨而返輒有贈言答和二首(明·盧龍云)
- 姚巽卿過留小酌別后有作答和(明·盧龍云)
- 姚干舜陟約觀瓊花因循未能往以詩相促因次前(宋·蔡戡)
- 姚平夫挽詩(明·顧清)
- 姚開府山池(唐·孟浩然)
- 姚御史畫竹石為周景明作(明·莊昶)
- 姚德夫晚翠詩(明·顧清)
- 姚志道有書輒不借戲呈(宋·張守)
- 姚性存將歸鶴沙以詩見別次韻(明·袁凱)
- 姚惜抱先生使程日記為袁伯夔題(清末民國初·陳寶琛)
- 姚文公廬山牧庵(元末明初·危素)
- 姚明府復任番禺寄贈(明·成鷲)
- 姚晉卿溪閣行(宋·陳藻)
- 姚期(宋·徐鈞)
- 姚村夜泊(宋·王諶)
- 姚村驛乘馬車南過泗水向孔林,宿曲阜城(清·洪繻)
- 姚梅長陵陽江左游三年戊申除夕始還海幢度歲(明·釋今無)
- 姚夢峽生日戲贈(明·釋函是)
- 姚氏池亭(唐·項斯)
- 姚氏生男歌(宋末元初·陳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