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橫江詞六首 其二(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橫江詞六首 其二(唐·李白)
  七言絕句 押陽韻  
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評注
《李太白詩醇》
馬當山橫枕大江,風波惡。
   其三(唐·李白)
  七言絕句 押真韻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其四(唐·李白)
  七言絕句 押灰韻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評注
《李太白詩醇》
寫出偉景如畫。
   其五(唐·李白)
  七言絕句 押庚韻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評注
《李翰林詩范德機批選》
絕句一句一絕,乃其大本。其次,句少意多,極四韻而反復議論。此篇氣格合歌行之風,使人詠嘆而有無窮之思,乃唐人所長也。諸家詩非不佳,然視李、杜,氣格音調絕異,熟讀自見。
《升庵詩話》
古樂府《烏棲曲》:「采菱渡頭擬黃河,郎今欲渡愁風波。」太白以一句衍作二句,絕妙。
《批點唐詩正聲》
風骨飄然,是何等意興,何等音節!反復讀之,令人悲慨。
《增訂唐詩摘鈔》
此詩四句一氣,其意言內已盡,而言外更無盡,是絕句第一流。
《唐詩箋要》
此篇與《少年行》,俱是樂府妙境,常言俗語,古意盎然。朱子所謂「如無法度,乃從容于法度之中」者。
《唐宋詩醇》
梁簡文《烏棲曲》云:「郎今欲渡畏風波」,白用其語,風致轉勝,若其即景寫心,則托興遠矣。
《唐詩箋注》
質直如話,此等詩最難,如《山中答人》及《與幽人對酌》等,都是太白絕調。
《詩法易簡錄》
全是本色。橫江之險,只從津吏口中敘出。「緣何事」三字,更有無窮含蓄。絕句中佳境,亦化境也。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托津吏勸阻,意更佳。
《李太白詩醇》
趙秋谷曰:「橫江館前」一首,此樂府也;「問余何事」一首,此古詩也。翼云云:既訝他「欲渡」,而又問云:因何急事要去也?又手指江曰「如此風波」,正與「向余東指」句應。「不可行」,是固沮其行而深戒之辭。
《唐詩鑒賞辭典》
我國的舊詩中,雖則也間有相互問答之詞,如詩經的「女曰:雞鳴。士曰:昧旦。」(《詩經·齊風·雞鳴》)以及《孔雀東南飛》中蘭芝與使君的對白,但數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獨白。尤其在一首絕句中,限于字數,要包括雙方的問答,的確是不簡單的。
李白這一首詩,不但有主客雙方的對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還輔以說話時的手勢,奕奕如生,有聲有色。第一句「橫江館前津吏迎」,寫出李白與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橫江浦(今安徽和縣東南)的驛館前相逢。一個「迎」字點出津吏的社會地位與李白懸殊。第二句「向余東指海云生」形象寫得極其活躍,幾乎使人在紙上看到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著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遙遠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說:云生海上,暴風雨即將來臨。津吏為什么這樣說呢?當然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則決不會有對方尚未開口,來意未明之前,就先湊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證實了津吏未舉手東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這一手法就將李白所說的話,包括在津吏的話中,不必再加明寫,而自然知道是對白,因此筆墨上就非常凝煉,非常精約。
第三句以下純是津吏的話。「郎今欲渡緣何事?」句中稱李白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稱其愛人以外,一般也用來稱呼少年),可見那時李白年齡還不大,而津吏則已是老人。津吏問李白緣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當時急于渡江的那種神情,這個問題還沒有等李白答復,接下來就從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結論,說:「如此風波不可行」。「如此風波」四字好象風波已成為事實,其實海云初生,那有江風江浪立即接天而來之理?這里,這樣說法,一則可見津吏對于觀察天象積有經驗,頗具自信,二則顯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長輩一般的用命令式來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詩雖則有如上所說那些特點,可是在表現形式上,卻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簡直是一氣呵成。
(沈熙乾)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