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示張生端甫(清·梅曾亮)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書示張生端甫(清·梅曾亮)
我年未及十,我祖授書時。
襟裾戒牛馬,解授城南詩。
覆醢悲子路,讀記淚綆縻。
謂我有文性,祖亦為噓唏。
先子留上都,我母課中閨。
《文選》苦難字,背誦行遲遲。
十九始出游,雜覽如亂絲。
攬取得尺寸,首尾終迷離。
吳門遇王渭,交我顧廣圻。
語我六書學,訓詁宜兼之。
凡校古人書,不以他書資。
古書各義例,熟玩窺其嚱。
慚非性所好,負此良友規。
頗獨好文詞,俳偶自娛嬉。
異之管君同,謂此不足為。
此猶冠玉耳,不見骨與皮。
皮骨且不見,安能為妍媸。
是時文派多,獨契桐城師。
洪鐘未殫叩,閟響忽我遺。
言往理稍出,徐徐會其機。
讀書如養生,薰蕕不同脾。
豈食大官羊,腥膢離蟛蜞。
三史范已孱,陳壽無華詞。
五代事簡略,詞義獨恢恢。
《老》《莊》《荀》《韓》,《國策》逮《楚詞》。
《淮南》《呂春秋》,譎詭而倡披。
六經為稻粱,此亦膏與脂。
不可一日無,使人發華滋。
適口莫如約,拙養聊自怡。
劉君稱漢圣,董生書玉杯。
謝力有未能,吾知固有涯。
吾子天骨高,古風還可追。
鵠卵在啄抱,庚桑慚魯雞。
儻欲師古人,為子誦所宜。
襟裾戒牛馬,解授城南詩。
覆醢悲子路,讀記淚綆縻。
謂我有文性,祖亦為噓唏。
先子留上都,我母課中閨。
《文選》苦難字,背誦行遲遲。
十九始出游,雜覽如亂絲。
攬取得尺寸,首尾終迷離。
吳門遇王渭,交我顧廣圻。
語我六書學,訓詁宜兼之。
凡校古人書,不以他書資。
古書各義例,熟玩窺其嚱。
慚非性所好,負此良友規。
頗獨好文詞,俳偶自娛嬉。
異之管君同,謂此不足為。
此猶冠玉耳,不見骨與皮。
皮骨且不見,安能為妍媸。
是時文派多,獨契桐城師。
洪鐘未殫叩,閟響忽我遺。
言往理稍出,徐徐會其機。
讀書如養生,薰蕕不同脾。
豈食大官羊,腥膢離蟛蜞。
三史范已孱,陳壽無華詞。
五代事簡略,詞義獨恢恢。
《老》《莊》《荀》《韓》,《國策》逮《楚詞》。
《淮南》《呂春秋》,譎詭而倡披。
六經為稻粱,此亦膏與脂。
不可一日無,使人發華滋。
適口莫如約,拙養聊自怡。
劉君稱漢圣,董生書玉杯。
謝力有未能,吾知固有涯。
吾子天骨高,古風還可追。
鵠卵在啄抱,庚桑慚魯雞。
儻欲師古人,為子誦所宜。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刻絲牡丹(明·史鑒)
- 刻吳閶門詩(南北朝·陸山才)
- 刻張仲師遺稿感賦(明·李貞)
- 刻木吏(元·黃玠)
- 刻李貞伯篆書海月庵扁(明·吳寬)
- 刻浯溪石上(宋·柳應辰)
- 刻清遠道士詩因而繼作(唐·顏真卿)
- 刻燭行(明末清初·王邦畿)
- 刻燭(宋·林希逸)
- 刻石(宋·歐陽慶甫)
- 刻竹詩(明·文衡山)
- 刻訶林語錄謝諸檀越二首(明·釋函是)
- 剃剪林榮(宋·釋智愚)
- 剃發誦為澄月上人出世(明·何絳)
- 剃發(唐·齊己)
- 剃頭戲書 其一(當代·盧青山)
- 剃頭戲書 其二(當代·盧青山)
- 剃頭(清·賴世觀)
- 剃須(當代·程濱)
- 削土豆傷手(民國末當代初·聶紺弩)
- 削平魏珰墓為張蘧若侍御賦(清·宮鴻歷)
- 削籍東歸留別秣陵諸相知(明·安希范)
- 削籍南歸瞿沈二膳部蔣祠部傅太常陳蔡二民部(明·安希范)
- 剌桐花行(明·楊慎)
- 前七夕夏正五月二十九日當公歷七月七日,敵(近現代·金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