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水調歌頭 其五(宋·辛棄疾)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水調歌頭 其五(宋·辛棄疾)
  押尤韻  
提干李君索余賦野秀、綠繞二詩。余詩尋醫久矣,姑合二榜之意,賦水調歌頭以遺之。然君才氣不減流輩,豈求田問舍而獨樂其身耶
文字覷天巧,亭榭定風流。
平生丘壑,歲晚也作稻粱謀。
五畝園中秀野,一水田將綠繞,稏不勝秋。
飯飽對花竹,可是便忘憂。
吾老矣,探禹穴,欠東游。
君家風月幾許,白鳥去悠悠。
插架牙簽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須不。
更欲勸君酒,百尺臥高樓。
水調歌頭 其六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宋·辛棄疾)
序: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白東坡事見寄,過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約。八月十四日,余臥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簡子似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驂鸞并鳳,云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
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
評注
南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 ),辛棄疾從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撫使任上被彈劾免官,回到江西鉛山他的瓢泉新居,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再度閑居生活。這首詞就作于閑居瓢泉期間。由詞前小序可知,他寫這首詞是為了答謝趙昌父(蕃)并兼寄吳子似(紹古)的。吳子似在此期間曾任鉛山縣尉。
閑居鄉野的辛棄疾,雖然因遭朝中奸臣排擠,報國無門,鴻圖難展,心中怨憤,時常寄情山水,托興詩酒,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積極用世的思想仍占主導地位。他身處江湖之遠,仍不忘憂國憂民,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得以施展自己的才智,實現收復失地統一國家的理想。從他的這首《水調歌頭》詞,我們便可以看出他的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處境。
此詞上片以描述夢境為主。起句「我志在寥闊」,開門見山,直抒胸懷,表現了詞人高遠的志向和寬宏的氣度,概括全詞要旨。為有寥闊之志,自然有「夢登天」之舉。「疇昔夢登天」句,借用了屈原《九章·惜誦》中「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航」之意。他感到現實中難以施展他的才干,他要到廣漠宇宙去尋找他的理想境界。「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兩句,乃是全詞思想的主干。「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詞人在夢幻中飛上青天,首先來到月宮,盡情地賞玩明月。他在這里撫摸著潔白的月亮,陶醉在神奇迷離的幻境之中 ,不知不覺人間已過了千年之久 。接著 「有客驂鸞并鳳 ,云遇春山赤壁,相約上高寒。」數句,描寫的是作者與高賢們同上天宮的夢境。「有客」指作者的好友趙昌父。由詞序可知,趙昌父曾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韻作詞「敘太白、東坡事」寄作者,并在詞中對作者大加贊美。這首詞是為答謝趙昌父而作,自然應有回敬之詞。趙昌父是江西玉山人,距鉛山不遠,是詞人閑居瓢泉時的好友。他奉祠家居,不求仕進,飲酒作詩,氣度不凡,世人以為有陶靖節之風。這里作者以「驂鸞并鳳」來贊美他,意思是他德高道深,理應羽化登仙。這里的青山、赤壁系指李白、蘇軾 ,因為李白墓在當涂之青山西北,蘇軾曾游赤壁,寫過《赤壁賦 》。趙昌父駕著鸞鳳霞舉飛升,在彩云間與先賢李太白、蘇東坡相遇,于是他們同作者共約到天宮去遨游。作者在這里把趙昌父、李白、蘇軾譽為「三賢 」。作者這樣寫,也有自謙的意思,下一句「我亦虱其間」就是把這層意思直接表達了出來,意思是:在您和先賢們高會的時候,我不過是濫竽充數地置身其間罷了。在現實生活中,詞人感到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不愿與那些投降派的官僚同流合污,所以只好到夢境中去會見他理想中的人物 。在這里,作者把自己與朋友,古代圣賢置身于高寒廣漠的天宇,用北斗當酒杯痛飲著天上的美酒,充分表達了其豪放的一面。
詞的下片繼續描寫夢境。詞人在夢幻中無憂無慮地暢游太空,內心充滿激情,不禁小聲歌唱起來。「神甚放,形則眠」一句,從字面意思看,是說身體雖然清靜無為,好象在睡眠,但精神還是奔放曠達的。這是作者在閑居生活中積極用世的自白。他被迫再次閑居后,表面看來安靜閑適,但他心中時刻不忘報國之志 。「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 」,化用賈誼《惜誓》中「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把自己比作搏擊長空、一再高舉的鴻鵠,以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接著,詞人從夢境中回到現實。詞人在夢境里可以縱橫馳騁,可是一旦夢覺,回到現實生活中,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這不能不使他感到悵惘,并產生疑問:為什么人世間不能盡如人意的事情會有那么多呢?這里的「虧全」是以月亮的圓缺比喻人間的悲歡離合,主要說的是「虧」的方面。詞人在這里以夢境與「夢覺」相對照,揭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同社會現實的矛盾。在這發問中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抒發人事難全的感慨,這發問也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滿腹經綸的老將對于懷才不遇、報國無路提出的強烈抗議。
詞的結語「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覺得來得有些突然。前面說的全是夢境以及夢覺后的惆悵,可是結語卻一語宕開,表現出 「美人娟娟隔秋水」(杜甫《寄韓諫議 》)的惋惜之情 。但是如果稍加思索,讀者也不難明白,這是在前面幾層意思的基礎上生發出來的感想。這里的「美人」指他的好友吳子似。這一句表面看來只是對吳子似的思念,實際上主要還是抒發「誰識稼軒心事 」(《水龍吟·再題瓢泉》)的苦悶心情。
這首詞在藝術特征上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特色。理想主義是浪漫主義在思想內容上的重要特征,而以夢幻的形式表現其理想則是浪漫主義傳統的創作方法。辛棄疾成功地運用這一傳統手法,使其崇高理想在這首詞中得到完美的體現。它跌宕起伏,忽而天上,忽而人世 ,馳騁奔逸,狂放不羈,洋溢著豪邁的激情。它充滿瑰麗豐富的想象,大膽驚人的夸張 ,「摩挲素月」、「驂鸞并鳳」、「酌酒援北斗」、「天地睹方圓」等名句,都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美麗光輝,顯現出光彩奪目的浪漫主義色彩。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