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宋·陳亮)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水調歌頭 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宋·陳亮)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評注
《宋詞賞析》:
開篇中聳立著一位只手擎天的雄夫,那"洋洋的河水"的自笑,蘊蓄著豈甘年年逝波東流的奇氣!在忍辱出使的自慰中,展中懸首敵虜于藁街的壯思,使上片歇拍,振蕩起何等豪邁的雄聲。深情綿邈的過片,橫空鋪展出堯、舜、禹政的壯麗河山。那"千古英靈安在"的呼喊,激起的應是群山萬壑的隆隆回響!于是"恥"于臣戎、凈掃"萬里腥膻"的宏愿,便如山岳般升騰,令詞行剎那間彌漫了充斥天地的正氣!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有人批評陳亮的這首詞并非「高調」,也就是說,這首詞寫的太直,不含蓄,因而談不上上乘之作,其實,這種評價十分片面。一般情況下,詩詞應寫得含蓄,力戒平鋪直敘,但不能一刀切。沒有真情實感的詩詞,既使寫得再含蓄 ,也浮泛無味,直中有深情,直而有興味,直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美感。因此,炙手可熱,氣勢逼人的披文入情的直接感染力量,仍能使讀者耳目一新。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自與金簽訂了「隆興和議」以后,兩國間定為叔侄關系,常怕金以輕啟邊畔相責,借口又復南犯,不敢作北伐的準備。
每年元旦和雙方皇帝生辰,還按例互派使節祝賀,以示和好。雖貌似對等,但金使到宋,敬若上賓,宋使在金 ,多受歧視;故南宋有志之士,對此極為惱火。
淳熙十二年(1185)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以大理少卿試戶部尚書銜為賀萬春節(金世宗完顏雍生辰)正使,陳亮作詞送行,便表達了不甘屈辱的正氣,與誓雪國恥的豪情。對這種恥辱性的事件,一般是很難寫出振奮人心的作品,但陳亮由于有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對詩詞創作的獨特見解,敏感地從消極的事件中發現有積極意義的因素,開掘詞意,深化主題,使作品氣勢磅礴,豪情萬丈。
詞一開頭,就把筆鋒直指金人,警告他們別錯誤地認為南宋軍隊久不北伐,就沒有能帶兵打仗的人才。「漫說北群空 」用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的字面而反其意,以駿馬為喻 ,說明此間大有人在。「當場」兩句,轉入章森出使之事,意脈則仍承上句以駿馬喻杰士,言章森身當此任,能只手舉千鈞,在金廷顯出英雄氣概。「還我」二字含有深意,暗指前人出使曾有屈于金人威懾,有辱使命之事,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復堂堂漢使的形象。無奈宋弱金強,這已是無可諱言的事實,使金而向彼國國主拜賀生辰,有如河水東流向海,豈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 ,一面又以「得似······依舊」的反詰句式表示不堪長此居于屈辱的地位。這三句句意對上是一跌 ,借以轉折過渡到下文「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穹廬 」,北方游牧民族所居氈帳,這里借指金廷。「藁街」本是漢長安城南門內「蠻夷邸」所在地,漢將陳湯曾斬匈奴郅支單于首懸之藁街。這兩句是說,這次遣使往賀金主生辰,是因國勢積弱暫且再讓一步;終須發憤圖強,戰而勝之,獲彼王之頭懸于藁街 。「會」字有將必如此之意。兩句之中,上句是退一步,承認現實 ;下句是進兩步,提出理想,且與開頭兩句相呼應。這是南宋愛國志士盡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復故土、一統山河的偉大目標。上片以此作結,對章森出使給以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是全詞的「主心骨 」。下片沒有直接實寫章森,但處處以虛筆暗襯對他的勖勉之情 。「堯之都」五句,轉而激憤地提出:在堯、舜、禹圣圣相傳的國度里,總該有一個、半個恥于向金人稱臣的人吧!「萬里腥膻如許」三句,謂廣大的中原地區 ,在金人統治之下成了這個樣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正氣、國運何時才能磅礴伸張?最后兩句,總挽全詞,詞人堅信:金人的氣數何須一問,宋朝的國運如烈日當空,方興未艾。
全詞不是孤立靜止地描寫人和事,而是把人和事放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加以表現。這樣的立意,使作品容量增大,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從本是有失民族尊嚴的舊慣例中,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從本是可悲可嘆的被動受敵中,表現出打敗的必勝信心。馬卡連柯說過:過去的文學,是人類一本痛苦的「老賬簿 」。南宋愛國詞的基調,也可這樣說。但陳亮這首《水調歌頭》,由于立意高遠 ,在同類豪放作品中,似要高出一籌。它通篇洋溢著樂觀主義的情懷,充滿了昂揚的感召力量,使人仿佛感到在暗霧彌漫的夜空 ,掠過幾道希望的火花。這首詞盡管豪放雄健,但無粗率之弊。全篇意脈貫通,章法有序。開頭以否定句式入題,比正面敘說推進一層,結尾與開頭相呼應而又拓開意境。中間十五句,兩大層次。前七句主要以直敘出之,明應開頭 ;后八句主要以詰問出之,暗合開篇。上下兩片將要結束處,都以疑問句提頓蓄勢,形成飛噴直瀉、欲遏不能的勢態,使結句剛勁有力且又宕出遠神。詞是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緊密結合的特殊藝術形式 。詞的過片,是音樂最動聽的地方,前人填詞都特別注意這關鍵處。陳亮在這首思想性很強的《水調歌頭》中,也成功地運用了這一藝術技巧。
他把以連珠式的短促排句領頭的、全篇最激烈的文字:「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適當地安插在過片處,如高山突兀,如利劍出鞘,因而也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火一般的感情,突出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
以論入詞而又形象感人 ,是本篇又一重要特色。陳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書 》中說 :「南師之不出,于今幾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氣抑郁而不得泄,豈以堂堂中國,而五十年之間無一豪杰之能自奮哉?」在《與章德茂侍郎》信中說 :「主上有北向爭天下之志,而群臣不足以望清光。使此恨磊磈而未釋,庸非天下士之恥乎!世之知此恥者少矣。愿侍郎為君父自厚 ,為四海自振!」這首《水調歌頭》便是他這些政治言論的藝術概括。葉適《書龍川集后》說陳亮填詞「每一章就,輒自嘆曰:‘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可見他以政論入詞,不是虛情造作或抽象說教,而是他「平生經濟之懷」的自覺袒露,是他火一般政治熱情的自然噴發。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一文認為這類作品「都是情感突變,一燒燒到白熱度,便一毫不隱瞞,一毫不修飾,照那情感的原樣子,迸裂到字句上。我們既承認情感越發真,越發神圣;講真,沒有真得過這一類了。這類文學,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開 !」這些話 ,可能有過甚其辭之處,但對理解和欣賞這首詞還是有啟發的。陳亮此詞正是他鮮明個性的化身,是他自我形象的一種表現。在抒發愛國豪情壯志、促進詞體發展的大合唱中,陳亮高亢雄壯的歌喉征服了千百年來的「 聽眾」。在陳亮所有的愛國詞中,這首送章德茂(名森)的《水調歌頭》獨樹一幟 ,寫的頗具特色。整篇立意深遠,章法整飭。
每年元旦和雙方皇帝生辰,還按例互派使節祝賀,以示和好。雖貌似對等,但金使到宋,敬若上賓,宋使在金 ,多受歧視;故南宋有志之士,對此極為惱火。
淳熙十二年(1185)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以大理少卿試戶部尚書銜為賀萬春節(金世宗完顏雍生辰)正使,陳亮作詞送行,便表達了不甘屈辱的正氣,與誓雪國恥的豪情。對這種恥辱性的事件,一般是很難寫出振奮人心的作品,但陳亮由于有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對詩詞創作的獨特見解,敏感地從消極的事件中發現有積極意義的因素,開掘詞意,深化主題,使作品氣勢磅礴,豪情萬丈。
詞一開頭,就把筆鋒直指金人,警告他們別錯誤地認為南宋軍隊久不北伐,就沒有能帶兵打仗的人才。「漫說北群空 」用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的字面而反其意,以駿馬為喻 ,說明此間大有人在。「當場」兩句,轉入章森出使之事,意脈則仍承上句以駿馬喻杰士,言章森身當此任,能只手舉千鈞,在金廷顯出英雄氣概。「還我」二字含有深意,暗指前人出使曾有屈于金人威懾,有辱使命之事,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復堂堂漢使的形象。無奈宋弱金強,這已是無可諱言的事實,使金而向彼國國主拜賀生辰,有如河水東流向海,豈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 ,一面又以「得似······依舊」的反詰句式表示不堪長此居于屈辱的地位。這三句句意對上是一跌 ,借以轉折過渡到下文「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穹廬 」,北方游牧民族所居氈帳,這里借指金廷。「藁街」本是漢長安城南門內「蠻夷邸」所在地,漢將陳湯曾斬匈奴郅支單于首懸之藁街。這兩句是說,這次遣使往賀金主生辰,是因國勢積弱暫且再讓一步;終須發憤圖強,戰而勝之,獲彼王之頭懸于藁街 。「會」字有將必如此之意。兩句之中,上句是退一步,承認現實 ;下句是進兩步,提出理想,且與開頭兩句相呼應。這是南宋愛國志士盡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復故土、一統山河的偉大目標。上片以此作結,對章森出使給以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是全詞的「主心骨 」。下片沒有直接實寫章森,但處處以虛筆暗襯對他的勖勉之情 。「堯之都」五句,轉而激憤地提出:在堯、舜、禹圣圣相傳的國度里,總該有一個、半個恥于向金人稱臣的人吧!「萬里腥膻如許」三句,謂廣大的中原地區 ,在金人統治之下成了這個樣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正氣、國運何時才能磅礴伸張?最后兩句,總挽全詞,詞人堅信:金人的氣數何須一問,宋朝的國運如烈日當空,方興未艾。
全詞不是孤立靜止地描寫人和事,而是把人和事放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加以表現。這樣的立意,使作品容量增大,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從本是有失民族尊嚴的舊慣例中,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從本是可悲可嘆的被動受敵中,表現出打敗的必勝信心。馬卡連柯說過:過去的文學,是人類一本痛苦的「老賬簿 」。南宋愛國詞的基調,也可這樣說。但陳亮這首《水調歌頭》,由于立意高遠 ,在同類豪放作品中,似要高出一籌。它通篇洋溢著樂觀主義的情懷,充滿了昂揚的感召力量,使人仿佛感到在暗霧彌漫的夜空 ,掠過幾道希望的火花。這首詞盡管豪放雄健,但無粗率之弊。全篇意脈貫通,章法有序。開頭以否定句式入題,比正面敘說推進一層,結尾與開頭相呼應而又拓開意境。中間十五句,兩大層次。前七句主要以直敘出之,明應開頭 ;后八句主要以詰問出之,暗合開篇。上下兩片將要結束處,都以疑問句提頓蓄勢,形成飛噴直瀉、欲遏不能的勢態,使結句剛勁有力且又宕出遠神。詞是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緊密結合的特殊藝術形式 。詞的過片,是音樂最動聽的地方,前人填詞都特別注意這關鍵處。陳亮在這首思想性很強的《水調歌頭》中,也成功地運用了這一藝術技巧。
他把以連珠式的短促排句領頭的、全篇最激烈的文字:「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適當地安插在過片處,如高山突兀,如利劍出鞘,因而也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火一般的感情,突出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
以論入詞而又形象感人 ,是本篇又一重要特色。陳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書 》中說 :「南師之不出,于今幾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氣抑郁而不得泄,豈以堂堂中國,而五十年之間無一豪杰之能自奮哉?」在《與章德茂侍郎》信中說 :「主上有北向爭天下之志,而群臣不足以望清光。使此恨磊磈而未釋,庸非天下士之恥乎!世之知此恥者少矣。愿侍郎為君父自厚 ,為四海自振!」這首《水調歌頭》便是他這些政治言論的藝術概括。葉適《書龍川集后》說陳亮填詞「每一章就,輒自嘆曰:‘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可見他以政論入詞,不是虛情造作或抽象說教,而是他「平生經濟之懷」的自覺袒露,是他火一般政治熱情的自然噴發。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一文認為這類作品「都是情感突變,一燒燒到白熱度,便一毫不隱瞞,一毫不修飾,照那情感的原樣子,迸裂到字句上。我們既承認情感越發真,越發神圣;講真,沒有真得過這一類了。這類文學,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開 !」這些話 ,可能有過甚其辭之處,但對理解和欣賞這首詞還是有啟發的。陳亮此詞正是他鮮明個性的化身,是他自我形象的一種表現。在抒發愛國豪情壯志、促進詞體發展的大合唱中,陳亮高亢雄壯的歌喉征服了千百年來的「 聽眾」。在陳亮所有的愛國詞中,這首送章德茂(名森)的《水調歌頭》獨樹一幟 ,寫的頗具特色。整篇立意深遠,章法整飭。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孫中山誕辰一百四十周年敬步挽劉道一韻(當代·傅義)
- 孫主簿惠上黨寺壁胡霈然書墨跡一匣(宋·梅堯臣)
- 孫亮初白鼉鳴童謠(魏晉·無名氏)
- 孫亮初童謠(魏晉·無名氏)
- 孫仁甫丈炳奎出觀先世所藏溫公澄泥硯李延平(清·丁立誠)
- 孫仲文奉親圖(元·凌云翰)
- 孫仲益和議帖贊(宋·岳珂)
- 孫仲益尚書以詩贈吳益先吳出巨軸索詩(宋·周紫芝)
- 孫傳師密學挽辭(宋·釋道潛)
- 孫伯大山水圖(元·傅若金)
- 孫伯符墓下(宋·周弼)
- 孫伯符(宋·劉克莊)
- 孫使君約觀燈以病不果往以詩見強次韻和酬(宋·毛滂)
- 孫使君見招以不茹葷得醉因過南禪老飯小休庵(宋·毛滂)
- 孫使君飛蓬亭(宋末元初·戴表元)
- 孫侍郎訪及仍攜示近詩(宋·劉敞)
- 孫供奉(宋·林景熙)
- 孫供奉(清·沈自東)
- 孫侯見和復次韻五首(宋·釋德洪)
- 孫保義求偈(宋·釋懷深)
- 孫倅書尾附二詩(宋·曹勛)
- 孫元可賦張公石室詩句語險怪辭峰秀拔讀之如(宋·薛季宣)
- 孫元實春游圖(元末明初·王冕)
- 孫元式挽詩(宋·薛季宣)
- 孫元忠寄示種竹詩戲以二十篇答(宋·孔平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