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浮翠山房擬賦白蓮(宋·唐玨)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水龍吟 浮翠山房擬賦白蓮(宋·唐玨)
淡妝人更嬋娟,晚奩凈洗鉛華膩。
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
嘆冰魂猶在,翠輿難駐,玉簪為誰輕墜。
別有凌空一葉,泛清寒、素波千里。
珠房淚濕,明珰恨遠,舊游夢里。
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
奈香云易散,綃衣半脫,露涼如水。
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
嘆冰魂猶在,翠輿難駐,玉簪為誰輕墜。
別有凌空一葉,泛清寒、素波千里。
珠房淚濕,明珰恨遠,舊游夢里。
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
奈香云易散,綃衣半脫,露涼如水。
評注
白蓮,即指白色的荷花。據《群芳譜》載,荷花的顏色中紅白二種居多。全篇圍繞「 白蓮 」。用筆,而無一字「 白蓮 」,把白蓮作為一個淡妝少女描繪,但白蓮的形肖畢現。是詠蓮詞中的一篇佳作。淡妝人更嬋娟 ,晚奩凈洗鉛華賦 。從外部形象上寫白蓮本色 。緊扣「白」字,花中有人,風姿綽約。「泠泠月色 ,蕭蕭風度,嬌紅斂避」,對首二句的描繪而進一步加以渲染 、烘托 。「泠泠」「蕭蕭」描繪了白蓮的「淡妝」的同時也寫出白蓮的精神狀態。向以紅色嬌媚與洗凈鉛華膩粉的白蓮相比 ,卻要「斂避」,以此說白蓮之美 ,則不言而喻 。至此為白蓮所繪之彩之形,已形神俱得。
「太液池空 ,霓裳舞倦,不堪重記 。」另開一層,借典故來追述白蓮受寵的史跡。「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宮內的太液池,曾內植白蓮 。《天寶遺事》有關于唐明皇與楊貴妃共賞太液池中白蓮的記載。白居易《長恨歌》曾有「太液芙蓉未央柳」的詩句。這些可惜已成歷史陳跡,「不堪重記」,同時也為這一層次作個綰結 。「嘆冰魂猶在 ,翠輿難駐 ,玉簪為誰輕墜 。」三句,反承「不堪」句意而來,又開一個層次轉寫眼前白蓮的遭遇。「翠輿 」喻指荷葉 ;「玉簪」,花名,與白蓮同時開花,花大如拳,色潔白如玉,蕊長似玉簪,故名。翠輿難駐,玉簪輕墜,是指時序更換,指白蓮凋零,狼藉池塘,眾芳蕪穢。「冰魂猶在」指精神未泯 。「冰魂」指白蓮品質高潔,僧棲白吊劉得仁詩有「冰魂雪魄」云云,可見《唐摭言》。
「別有凌空一葉,泣清寒、素波千里 。」以蕭索景象為背景,寫白蓮凋落之后的景況。首先寫「凌空一葉」立于千里清寒素波之上,筆意較為奇特。寫蓮房垂露,在夢里懷戀著它那過去的紛華 。「珠」即蓮子。「珠房」即蓮蓬 ;「明珰」本為婦女的玉制耳飾,這里蓋取「明珰」以代采蓮女。寫「淚濕」、「恨遠」,渲染紛華失去之后的悲涼。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轉寫秋天月夜之下,殘荷雖殘,而「仙意」尚留。以「羽扇」句寫秋,以「瓊樓」句寫月。奈香云易散 ,綃衣半脫 ,露涼如水。總括白蓮凋殘,雖然冰魂猶在 ,無奈香消衣脫 ,冷露凌逼,語調悲涼至極。
這首詞寫在宋亡之后,最初收于《 樂府補題 》。經后人考證 ,《樂府補題》中的全部詞作都是暗指發陵事。元滅宋后,其江南浮屠總統楊璉真伽率徒眾盡發紹興宋帝后陵墓,攫財盜寶,棄骨草莽間,人莫敢收。唐玨與林景熙等冒被殺危險收葬于蘭亭,移宋常朝殿冬青樹一株植焉,作為標志 。南宋遺民王沂孫、周密、張炎、唐玨等,賦詞唱和,以寄悲情。這些詞匯為《樂府補題》。時元朝新立,故詞中皆不敢明言,唯有指事抒情而已。這首詞蘊涵悲涼感情,寄慨亡國之悲,還是顯而易見的。」
這是一首「長調詞 」。但構局開合多變,擒縱自如。起筆至「嬌紅斂避 」。以散駢結合的筆法,描繪白蓮形象;隨之三句忽然另辟天地 ;「 冰魂」三句。轉筆收攬,而于下片換頭再次轉筆 ,作進一步推闡。用筆,曲折往復,卷舒之間,一無沾滯,顯示了長調「構局貴變」的特點 。從詠物的角度看,把「白蓮」寫得形神俱備。寫白蓮卻無二字;寄慨亡國,卻也幽極靜極。是為一首意境深遠的詠白蓮詞,可與張炎同題詞比肩了。
「太液池空 ,霓裳舞倦,不堪重記 。」另開一層,借典故來追述白蓮受寵的史跡。「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宮內的太液池,曾內植白蓮 。《天寶遺事》有關于唐明皇與楊貴妃共賞太液池中白蓮的記載。白居易《長恨歌》曾有「太液芙蓉未央柳」的詩句。這些可惜已成歷史陳跡,「不堪重記」,同時也為這一層次作個綰結 。「嘆冰魂猶在 ,翠輿難駐 ,玉簪為誰輕墜 。」三句,反承「不堪」句意而來,又開一個層次轉寫眼前白蓮的遭遇。「翠輿 」喻指荷葉 ;「玉簪」,花名,與白蓮同時開花,花大如拳,色潔白如玉,蕊長似玉簪,故名。翠輿難駐,玉簪輕墜,是指時序更換,指白蓮凋零,狼藉池塘,眾芳蕪穢。「冰魂猶在」指精神未泯 。「冰魂」指白蓮品質高潔,僧棲白吊劉得仁詩有「冰魂雪魄」云云,可見《唐摭言》。
「別有凌空一葉,泣清寒、素波千里 。」以蕭索景象為背景,寫白蓮凋落之后的景況。首先寫「凌空一葉」立于千里清寒素波之上,筆意較為奇特。寫蓮房垂露,在夢里懷戀著它那過去的紛華 。「珠」即蓮子。「珠房」即蓮蓬 ;「明珰」本為婦女的玉制耳飾,這里蓋取「明珰」以代采蓮女。寫「淚濕」、「恨遠」,渲染紛華失去之后的悲涼。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轉寫秋天月夜之下,殘荷雖殘,而「仙意」尚留。以「羽扇」句寫秋,以「瓊樓」句寫月。奈香云易散 ,綃衣半脫 ,露涼如水。總括白蓮凋殘,雖然冰魂猶在 ,無奈香消衣脫 ,冷露凌逼,語調悲涼至極。
這首詞寫在宋亡之后,最初收于《 樂府補題 》。經后人考證 ,《樂府補題》中的全部詞作都是暗指發陵事。元滅宋后,其江南浮屠總統楊璉真伽率徒眾盡發紹興宋帝后陵墓,攫財盜寶,棄骨草莽間,人莫敢收。唐玨與林景熙等冒被殺危險收葬于蘭亭,移宋常朝殿冬青樹一株植焉,作為標志 。南宋遺民王沂孫、周密、張炎、唐玨等,賦詞唱和,以寄悲情。這些詞匯為《樂府補題》。時元朝新立,故詞中皆不敢明言,唯有指事抒情而已。這首詞蘊涵悲涼感情,寄慨亡國之悲,還是顯而易見的。」
這是一首「長調詞 」。但構局開合多變,擒縱自如。起筆至「嬌紅斂避 」。以散駢結合的筆法,描繪白蓮形象;隨之三句忽然另辟天地 ;「 冰魂」三句。轉筆收攬,而于下片換頭再次轉筆 ,作進一步推闡。用筆,曲折往復,卷舒之間,一無沾滯,顯示了長調「構局貴變」的特點 。從詠物的角度看,把「白蓮」寫得形神俱備。寫白蓮卻無二字;寄慨亡國,卻也幽極靜極。是為一首意境深遠的詠白蓮詞,可與張炎同題詞比肩了。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呈夢錫(宋·孔平仲)
- 呈夢錫(宋·孔平仲)
- 呈楚南僧(宋·華岳)
- 呈楮溪主人(宋·薛嵎)
- 呈槐庭四首(清末民國初·林朝崧)
- 呈樊學院晦庵三十二韻(明·成鷲)
- 呈次中(宋·徐積)
- 呈歐陽伯威(宋·趙蕃)
- 呈武千兵(明·黎貞)
- 呈武氏表兄(宋·廖行之)
- 呈武番禺(明末清初·屈大均)
- 呈段元衡(宋·趙蕃)
- 呈毅父提刑(宋·晁補之)
- 呈毛伯明李叔器(宋·趙蕃)
- 呈毛南仲(宋·華岳)
- 呈毛崇夫司直(宋·張镃)
- 呈水心先生(宋·趙汝回)
- 呈永叔書事(宋·王圭)
- 呈永老(宋·蘇泂)
- 呈江西倉使汪太社二首(宋·曾豐)
- 呈江西趙倉及真帥(宋·陳宓)
- 呈汪主簿及茗源諸公(宋末元初·陳普)
- 呈汪山翁并贈夢廬柏廬兄弟二首(近現代·王浩)
- 呈汪朝宗參議(明·黃哲)
- 呈沄舫宗年伯(清·施景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