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水龍吟 牡丹(宋·王沂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水龍吟 牡丹(宋·王沂孫)  
曉寒慵揭珠簾,牡丹院落花開未。
玉欄干畔,柳絲一把,和風半倚。
國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
自真妃舞罷,謫仙賦后,繁華夢、如流水。
池館家家芳事。
記當時、買栽無地。
爭如一朵,幽人獨對,水邊竹際。
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來還醉。
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鵑聲里。
  其二 海棠(宋·王沂孫)
世間無此娉婷,玉環未破東風睡。
將開半斂,似紅還白,馀花怎比。
偏占年華,禁煙才過,夾衣初試。
嘆黃州一夢,燕宮絕筆,無人解、看花意。
猶記花陰同醉。
小闌干、月高人起。
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
銀燭延嬌,綠房留艷,夜深花底。
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淚。
  其三 落葉(宋·王沂孫)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凄涼早。
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
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
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
溯宮溝、暗流空繞。
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
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評注
落葉是王沂孫在這首《 水龍吟 》中所吟詠的主題。紅染吳江楓、空谷佳人、二月殘花、秋日斜照和冷枝醉舞。通過這種境界的創造,表現了詞人在南宋末期對現實難排的抑郁之情和凄涼境地。
「曉霜初著青林」以景帶情,用筆簡練,而輪廓頓明。作者在不經意如實地描摹出來自然景色:青林遭早霜,秋風掃落葉。作者又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涼之情。「望中故國凄涼早 」,無限心事,隱藏其中。點明作者主旨。
「故國凄涼早」數字,猛一看,借秋初大自然的蕭索景象。寫朝代之替換 。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應包括社會景象在內,這是第一層。而凄涼的景象正應照詞人的萬端愁緒 ,這是第二層 。此詞似詠落葉,實則借以抒發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同時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為將「凄涼」落到實處,上片連用幾個與落葉有關的典故 ,使言辭雖簡,但寓意深刻而豐富。「蕭蕭漸積」這里借指落葉 ,實暗用杜甫「 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詩意。「紛紛猶墜」類與范仲淹《御街行 》中「紛紛墜葉飄香砌」「渭水風生」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憶江上吳處士 》)詩意;「洞庭波起」則借用屈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詩意。幾個典故緊扣落葉,有著內在聯系,毫無游離之感,而且補足上句「故國凄涼早」。「想重厓半沒,千峰盡出 ,山中路 ,無人到 ,」用「想」作領字,領「重厓」以下數句。陳廷焯分析此詞,推斷「重厓」或即指宋亡時陸秀夫負帝炳赴海自殺的厓山(在今廣東新會 ),以此詞寫時南宋則亡,則或有此意。
上半闕著力于寫景 。下半闋重在抒情。「前度題紅杳杳 」,借用紅葉題詩的故事 ,暗示故宮的冷落。《云溪友議》載:唐宣宗時,中書舍人盧渥于應試之歲,偶而在御溝中拾到一片紅葉 ,上題一絕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后盧渥得一遣放的宮 女,正是題詩之人 。但細加揣摩,就會發現這一典故運用得十分巧妙 。「前度」說明象從前那樣宮女題紅之事已不再見,故宮的冷落表明朝代更迭,給人們留下更加廣闊的聯想余地。
「啼將未歇」以下六句則是實寫。螀即寒蟬。近處,寒蟬低吟;遠處,飛鴻哀鳴。蟬吟鴻鳴仿佛交織成一首深秋寒夜的協奏曲。眼前的翻窗亂影,滿階枯葉,使人愁思滿腸!「愁人 」不單指詞人自己,包括與他一樣經歷苦難的人們。
《四溟詩話》說:「結句如撞鐘,清音有余。」結句到位 ,確能產生余音裊裊的藝術效果 。此詞結尾「望吾廬甚處 ?只應今夜,滿庭誰掃?」提出問題,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 」,作者是讓讀者自己通過想象加以補充。「滿庭誰掃 」字淺意深,悲愁中摻雜著惆悵 ,哀怨中挾帶著孤獨 ,復雜的情感,也難以卒言。
王孫是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雖再仕元朝,但他在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仍是深沉的故國之思。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嫻熟的筆法,使主觀和客觀融洽,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使其故國之思表達得自然而深刻。
  其四 白蓮(宋·王沂孫)
淡妝不掃蛾眉,為誰佇立羞明鏡。
真妃解語,西施凈洗,娉婷顧影。
薄露初勻,纖塵不染,移根玉井。
想飄然一葉,颼颼短發,中流臥、浮煙艇。
可惜瑤臺路迥。
抱凄涼、月中難認。
相逢還是,冰壺浴剛,牙床酒醒。
步襪空留,舞裳微褪,粉殘香冷。
望海山依約,時時夢想,素波千頃。
  其五 白蓮(宋·王沂孫)
翠云遙擁環妃,夜深按徹霓裳舞。
鉛華凈洗,涓涓出浴,盈盈解語。
太液荒寒,海山依約,斷魂何許。
甚人間、別有冰肌雪艷,嬌無奈、頻相顧。
三十六陂煙雨。
舊凄涼、向誰堪訴。
如今謾說,仙姿自潔,芳心更苦。
羅襪初停,玉珰還解,早凌波去。
試乘風一葉,重來月底,與修花譜。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