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徐州夜夢覺。北登燕子樓作(宋·蘇軾)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永遇樂 徐州夜夢覺。北登燕子樓作(宋·蘇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評注
這首詞寫于元豐元年(1078 )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詞中即景抒情,情理交融,狀燕子樓小園清幽夜景,抒燕子樓驚夢后縈繞于懷的惆悵之情,言詞人由人去樓空而悟得的「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之理。
作者在題記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張尚書之愛妾,能歌善舞 ,風情萬種。張氏死后,盼盼念舊情不嫁,在張尚書為其所建的燕子樓獨居了十多年。作者聲稱自己夜宿燕子樓,夢到盼盼,因作此詞。
上片寫夜宿燕子樓的四周景物和夢。首句寫月色明亮,皎潔如霜;秋風和暢,清涼如水,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 。「清景無限」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后的情感抒發。
接著景由大入小 ,由靜變動:曲港跳魚,圓荷瀉露。詞人以動襯靜,使本來就十分寂靜的深夜,顯得越發安謐了。魚跳暗點人靜,露瀉可見夜深 。「寂寞無人見」一句,含意頗深:園池中跳魚瀉露之景,夜夜可有,終是無人見的時候多;自己偶來,若是無心,雖在眼前,亦不得見。
以下轉從聽覺寫夜之幽深、夢之驚斷:三更鼓響,秋夜深沉;一片葉落,鏗然作聲。夢被鼓聲葉聲驚醒,更覺黯然心傷。「紞如」和「鏗然」寫出了聲之清晰,以聲點靜,更加重加濃了夜之清絕和幽絕。片末三句,寫夢斷后之茫然心情:詞人夢醒后,盡管想重新尋夢,也無處重睹芳華了,把小園行遍,也毫無所見,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詞先寫夜景,后述驚夢游園,故夢與夜景,相互輝映,似真似幻,惝恍迷離。
下片直抒感慨,議論風生。首三句寫在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歸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極言思鄉之切。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喟嘆,由人亡樓空悟得萬物本體的瞬息生滅 ,然后以空靈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夢未醒,只因歡怨之情未斷。「古今」三句,由古時的盼盼聯系到現今的自己,由盼盼的舊歡新怨,聯系到自己的舊歡新怨,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慨嘆,表達了作者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結尾二句,從燕子樓想到黃樓,從今日又思及未來。黃樓為蘇軾所改建,是黃河決堤洪水退去后的紀念,也是蘇軾守徐州政績的象征。但詞人設想后人見黃樓憑吊自己,亦同今日自己見燕子樓思盼盼一樣,抒發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王羲之《蘭亭集序 》)的無窮感慨,把對歷史的詠嘆,對現實以至未來的思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終于掙脫了由政治波折而帶來的巨大煩惱,精神獲得了解放。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 ,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此三句之妙,正如鄭文焯手批《東坡史府》云,「殆以示詠古之超宕,貴神情不貴跡象也。
作者在題記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張尚書之愛妾,能歌善舞 ,風情萬種。張氏死后,盼盼念舊情不嫁,在張尚書為其所建的燕子樓獨居了十多年。作者聲稱自己夜宿燕子樓,夢到盼盼,因作此詞。
上片寫夜宿燕子樓的四周景物和夢。首句寫月色明亮,皎潔如霜;秋風和暢,清涼如水,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 。「清景無限」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后的情感抒發。
接著景由大入小 ,由靜變動:曲港跳魚,圓荷瀉露。詞人以動襯靜,使本來就十分寂靜的深夜,顯得越發安謐了。魚跳暗點人靜,露瀉可見夜深 。「寂寞無人見」一句,含意頗深:園池中跳魚瀉露之景,夜夜可有,終是無人見的時候多;自己偶來,若是無心,雖在眼前,亦不得見。
以下轉從聽覺寫夜之幽深、夢之驚斷:三更鼓響,秋夜深沉;一片葉落,鏗然作聲。夢被鼓聲葉聲驚醒,更覺黯然心傷。「紞如」和「鏗然」寫出了聲之清晰,以聲點靜,更加重加濃了夜之清絕和幽絕。片末三句,寫夢斷后之茫然心情:詞人夢醒后,盡管想重新尋夢,也無處重睹芳華了,把小園行遍,也毫無所見,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詞先寫夜景,后述驚夢游園,故夢與夜景,相互輝映,似真似幻,惝恍迷離。
下片直抒感慨,議論風生。首三句寫在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歸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極言思鄉之切。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喟嘆,由人亡樓空悟得萬物本體的瞬息生滅 ,然后以空靈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夢未醒,只因歡怨之情未斷。「古今」三句,由古時的盼盼聯系到現今的自己,由盼盼的舊歡新怨,聯系到自己的舊歡新怨,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慨嘆,表達了作者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結尾二句,從燕子樓想到黃樓,從今日又思及未來。黃樓為蘇軾所改建,是黃河決堤洪水退去后的紀念,也是蘇軾守徐州政績的象征。但詞人設想后人見黃樓憑吊自己,亦同今日自己見燕子樓思盼盼一樣,抒發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王羲之《蘭亭集序 》)的無窮感慨,把對歷史的詠嘆,對現實以至未來的思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終于掙脫了由政治波折而帶來的巨大煩惱,精神獲得了解放。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 ,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此三句之妙,正如鄭文焯手批《東坡史府》云,「殆以示詠古之超宕,貴神情不貴跡象也。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禹穴(宋·陳舜俞)
- 禹穴(明·袁宏道)
- 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壁間偶(宋·陸游)
- 禹門(明·薛瑄)
- 禹陵一首(宋·王阮)
- 禹陵詩(清·高炳麟)
- 禹陵(明·徐渭)
- 禹陵(清·王慧)
- 禹陵(清·舒位)
- 禹陵(清·蔣平階)
- 禹陵(清·袁枚)
- 禹陵(清·顧炎武)
- 禺山傳五岳山人任少海書札兼致問訊因憶(明·楊慎)
- 禺山精舍(明·黃士俊)
- 禺山除草吟示同志(明·湛若水)
- 禺山(宋·方信孺)
- 禺山(明·張詡)
- 禺峽山中人朱叔子玉笑堂成人來索詩書云玉笑(明·黎遂球)
- 禺峽山(明·黎遂球)
- 禺陽雜詩(明·陳子壯)
- 禺陽(明末清初·屈大均)
- 離三節鎮日色正盛頃間云起陽烏不見終日清涼(宋·郭印)
- 離東坡后寄題義師上方(宋·強至)
- 離臨安日范伯達送茶約至釣臺烹之正月十八日(宋·朱翌)
- 離臨安舟中有懷山藪朱文之子聊作五絕以寄(宋·史堯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