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唐·劉長卿)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唐·劉長卿)  
題注:一作西江雨后憶荊南諸公
引用典故:白鷗 滄浪 
楚郭微雨收,荊門遙(一作看)在目。
漾舟水云里,日暮春江(一作江山)綠。
霽華靜洲渚,暝(一作夜)色連松(一作杉)竹。
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一身已無累,萬事更何欲。
漁父自夷猶(一作夤綠),白鷗不羈束。
既憐滄浪水,復(一作更)愛滄浪曲。
不見眼中人,相思心斷續
評注
《唐詩鑒賞辭典》
這首寫「江中晚釣」的詩,大約作于代宗大歷四年(769)詩人漂泊于荊楚湖湘間時。「江中」指長江;「荊南」為唐方鎮名,轄境相當今湖北石首、江陵以西,四川墊江、豐都以東的長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帶。當時,社會既經安史之亂,詩人又遭貶謫南巴之苦,正所謂「白首相逢征戰后,青春已過亂離中」(《送李錄事兄歸襄鄧》)。時代和個人的雙重痛苦郁積于心,使他頓生漁隱之念。他在《湘中紀行十首》之四《赤沙湖》中說:「楚客來相問,孤舟泊釣磯。」在《贈湘南漁父》中又說:「沉釣垂餌不在得,白首滄浪空自知」他的《江中晚釣》詩就是在這種心態支配下寫出來寄給友人的。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凡十六句,可以前后八句剖為兩半:前八句寫景,后八句抒懷;前后以「漾舟」和「垂釣」相呼應,貫通全篇。
詩從雨后泛舟寫起,在寫景中點明垂釣的季節、時間、地點。「楚郭」指楚地城郊,為詩人所在地;「荊門」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是友人即「一二相識」所在地。「遙在目」一筆拉近了詩人與友人的心理距離,表達了詩人泛舟所感受的近景。「水云里」指水云彌漫之處,古人常稱之為「水云鄉」,多指隱者居游之地,這里顯然流露了詩人的隱逸情致。「春江綠」一語既是寫實,又帶有主觀情感色彩,襯托出詩人回歸大自然的幾分超脫。五、六兩句寫詩人視野中的中景和遠景:雨收云散后落日的光輝(「霽華」)灑在江邊的沙洲上,顯得格外寧靜;漸漸濃重的夜色(「暝色」)籠罩著江岸,遠山的松樹竹林隱約可見。這時,詩人劃著小舟返航了,直到「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劉長卿不愧為寫景高手。他寫景如畫,有近景、遠景,有動態、靜態,境界空曠朦朧,色調清麗可愛,是一幅絕妙的「雨后春江泛舟晚釣圖」。且又以詩的語言表現了時間的推移,從「日暮」到「月出」,從「漾舟水云里」到「人歸渡頭宿」,巧妙地顯示出場景的轉換和景物的變化。
更加可貴的是,詩人決非為寫景而寫景,而是景為情設。此詩前半部分,已于字里行間暗示出詩人因貶謫傾慕漁隱的情懷;到后半部便直抒胸臆,把這種情懷抒寫得酣暢淋漓了。「一身已無累」自然是指無官一身輕。以漁父自許,以鷗鷺為友,無欲無求,無拘無束,自寬自適,自得其樂,以滄浪之水將滿腹憂愁沖洗的干干凈凈、清清爽爽,此生足矣。「滄浪(lang)」為古水名,在今湖北境內。《滄浪曲》即《滄浪歌》又稱《漁父歌》,曲出楚辭《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它以悠揚諧婉的旋律,渲染出一種天人合一、生機勃勃的意境,集中表現了漁父那種順其自然、瀟灑超脫、怡然自得的人生態度。詩人離開官場,以「漁父」的眼光審視世事人生,以「垂釣」的心境品味《滄浪曲》的神韻,他的價值觀、審美觀就大不一樣了。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