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唐·張潮)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江南行(唐·張潮)
七言絕句 押刪韻
七言絕句 押刪韻
茨①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②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③,人傳郎在鳳凰山。
妾夢不離江水上③,人傳郎在鳳凰山。
評注
《唐詩訓解》:
此客游而代閨人之詞。
《唐詩選》:玉遮曰:無限低回。
《唐詩歸》:鐘云:要知「妾夢」、「人傳」總非實境才妙。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李夢陽曰:神思恍惚,詞意宛曲,最得閨情。焦竑曰:曲折玲瓏,寫意宛然,當是絕唱。周啟琦曰:樂府逸調,能令陸地生蓮。
《唐風定》:風味乃絕體之雋,顧抵之非是。
《唐詩摘鈔》:「茨菰」、「蓮子」,并切水鄉之物,「蓮子花」三字酷似婦女聲口。因在江上分手,故夢不離此處,不知行人卻在鳳凰山也。沈休文「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此似化其意用之。顧華玉以淺俗目之,予謂正恐不能淺、不能俗耳。淺到極處,俗到極外,便去《三百篇》不遠。難與一切文士道也。
《載酒園詩話》:妙得風聞恍惚、驚疑不定之意。
《而庵說唐詩》:此詩純是神機,可當一部語錄,篇中用字人看去似乎稍俗,而不知題足樂府,語須帶質,質近于古,質與俗不可不辨審也。
《唐詩別裁》:總以行蹤無定言,在山在水,俱難實指。
《唐詩箋注》:黃曰:旨句紀初別之時,次句感懷人之候,第三句通乎別后言之,第四句則總結歸期之未定。纏綿曲至,卻只如話。「鳳凰山」又與「西灣」相映。
《網師園唐詩箋》:是古樂府神理。
《詩法易簡錄》:三四句即「有夢也難尋覓」(按系《西廂記》語)之意,而語特微婉。「茨菰」、「蓮子」紀時令,即就眼前景物寫來,得風人之體。
《唐詩真趣編》:真情幻景,愈幻愈真,筆致跳脫之甚。
《唐詩鑒賞辭典》:《全唐詩》中收張潮詩五首,其中《長干行》還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張潮的幾首詩,除了一首《采蓮曲》是寫采蓮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寫商婦的思想感情。從這些詩的內容和形式來看,都不難發現深受南方民歌的影響。
這首詩的第一聯:「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不見還」。茨菰,即慈姑,「茨菰葉爛」的時間當在秋末冬初;西灣,指江邊的某個地方。「蓮子花開」,即荷花開放,這里當指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葉爛的時候在西灣送別,眼下又已是荷花盛開了,可盼望的人兒還沒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經相許在「蓮子花開」之前返家的吧?這是先回憶分別的時間、地點,再由此說到現在不見人歸。說來簡單,可詩人卻描繪得有情有景,相思綿綿。前者暗示出一個水枯葉爛、寒風蕭蕭的景象,它襯托出別離的凄楚;后者點染出滿池荷花、紅綠相映、生機勃勃的畫面,反襯出孤居的寂寞難耐。筆法細膩含情。
「茨菰葉爛」、「蓮子花開」這兩個鏡頭交替的寓意,從時間上看就是要表現出一個「久」字。「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久而不歸,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尋思夜夢頻」,詩的第三句就轉到寫「夢」。由久別而思,由思而夢,感情的脈絡自然而清晰。同時,詩的第三句又回應了第一句,「別西灣」,暗示了對方是沿江而去,所以這「夢」也就「不離江上水」。「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這大概也是「妾夢不離江上水」的另一個原因吧。
按照一般寫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寫夢中或夢后的情景,可是詩人撇開了這個內容,凌空飛來一筆──「人傳郎在鳳凰山」。出人意表,而且還妙在詩也就戛然而止。至于這個消息傳來之后,她是喜是憂,是樂是愁,詩人卻不置一詞。不過那滋味,細心的讀者是不難體會的。首先,這個消息的到來,說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夢相隨,往日多少個「不離江上水」的「夢」,原來是一場「空」;其次,這個消息還意味著「他」時而在水,時而在山(鳳凰山有多處,此處不知何指,也不必確指),行蹤不定,又不寄語,往后便是夢中也無處尋覓,何以解憂,何以慰愁?……那難言難訴之苦,隱隱怨艾之意,盡在不言之中。可謂結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盡。
這首詩上下兩聯各以意對,而又不斤斤于語言的對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應,第四句又突乎其來,似斷不斷,把詩推向一個更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蘊含,語淺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趙其鈞)
這首詩的第一聯:「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不見還」。茨菰,即慈姑,「茨菰葉爛」的時間當在秋末冬初;西灣,指江邊的某個地方。「蓮子花開」,即荷花開放,這里當指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葉爛的時候在西灣送別,眼下又已是荷花盛開了,可盼望的人兒還沒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經相許在「蓮子花開」之前返家的吧?這是先回憶分別的時間、地點,再由此說到現在不見人歸。說來簡單,可詩人卻描繪得有情有景,相思綿綿。前者暗示出一個水枯葉爛、寒風蕭蕭的景象,它襯托出別離的凄楚;后者點染出滿池荷花、紅綠相映、生機勃勃的畫面,反襯出孤居的寂寞難耐。筆法細膩含情。
「茨菰葉爛」、「蓮子花開」這兩個鏡頭交替的寓意,從時間上看就是要表現出一個「久」字。「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久而不歸,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尋思夜夢頻」,詩的第三句就轉到寫「夢」。由久別而思,由思而夢,感情的脈絡自然而清晰。同時,詩的第三句又回應了第一句,「別西灣」,暗示了對方是沿江而去,所以這「夢」也就「不離江上水」。「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這大概也是「妾夢不離江上水」的另一個原因吧。
按照一般寫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寫夢中或夢后的情景,可是詩人撇開了這個內容,凌空飛來一筆──「人傳郎在鳳凰山」。出人意表,而且還妙在詩也就戛然而止。至于這個消息傳來之后,她是喜是憂,是樂是愁,詩人卻不置一詞。不過那滋味,細心的讀者是不難體會的。首先,這個消息的到來,說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夢相隨,往日多少個「不離江上水」的「夢」,原來是一場「空」;其次,這個消息還意味著「他」時而在水,時而在山(鳳凰山有多處,此處不知何指,也不必確指),行蹤不定,又不寄語,往后便是夢中也無處尋覓,何以解憂,何以慰愁?……那難言難訴之苦,隱隱怨艾之意,盡在不言之中。可謂結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盡。
這首詩上下兩聯各以意對,而又不斤斤于語言的對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應,第四句又突乎其來,似斷不斷,把詩推向一個更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蘊含,語淺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趙其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代昭生朔州客邸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 代景大夫歲暮客建陵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 代景大夫舟自五屯所至永安州之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 代景子將歸寄內之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 代景子昭江村舍寄懷某中丞之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 代曲江老人百韻(唐·元稹)
- 代曾魯仲挽蔣同叔母二首(宋·黃干)
- 代朗月行(南北朝·鮑照)
- 代朝宗弟和餞行二首(宋·陳淵)
- 代木工言(宋·呂南公)
- 代札寄張建輝老師二首(當代·盧青山)
- 代札寄薛為宏(當代·盧青山)
- 代術者言(宋·許棐)
- 代李叔介挽楊參政(宋·王質)
- 代李居士謁王去非制干三首(宋·劉宰)
- 代村中老人答(唐·李端)
- 代村叟(宋·夏竦)
- 代楊柳荅(明·王世貞)
- 代杭人作使君一朝去二首(唐·元稹)
- 代杭民答樂天(唐·元稹)
- 代林園戲贈(唐·白居易)
- 代某往壽(明·徐渭)
- 代某畫家謝錢松巖先生賜《梁溪憶舊圖》(近現代·葉云峰)
- 代柬東安萬掌教(明·符錫)
- 代柬仲彝索酒(宋·謝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