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散人歌(唐·陸龜蒙)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江湖散人歌(并傳)(唐·陸龜蒙)
并傳: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之怪民,束于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散人不知恥,乃從而稱之。人或笑曰:彼病子散而目之,子反以為其號,何也?散人曰:「天地,大者也。在太虛中一物耳,勞乎覆載,勞乎運行,差之晷度,寒暑錯亂,望斯須之散,其可得耶?水土之散,皆有用乎。水之散,為雨、為露、為霜雪。水之局,為潴、為洳、為潢污。土之散,封之可崇、穴之可深、生可以藝、死可以入。土之局,塤不可以為埏、甓不可以為盂。得非散能通于變化,局不能耶?退若不散,守名之筌;進若不散,執時之權。筌可守耶?
江湖散人天骨奇,短發搔(一作抓)來蓬半垂。
手提(一作捉)孤篁曳寒繭,口誦太古滄浪詞。
詞云太古萬萬古,民性甚(一作怪其)野無風期。
夜棲止與禽獸雜,獨自構架(一作架結)縱橫枝。
因而稱曰有巢氏,民共(一作相與)敬貴如君師。
當時只效烏鵲輩,豈是有意陳尊卑。
無端后圣穿鑿破,一派前導千流隨。
多方惱亂元氣死,日使文字(一作父子)生奸欺。
圣人事業轉銷耗,尚有漁者存熙熙。
風波不獨困(一作因)一士,凡百器具(一作用)皆能施。
罛疏滬腐鱸鱖脫(一作肥),止(一作正)失(一作上失)檢馭無(一作非)讒疵。
人間所謂好男子,我見婦女留須眉。
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為狂癡。
所以頭欲散,不散弁(一作冠)峨巍。
所以腰欲散,不散佩陸離。
行散任之適,坐散從傾欹。
語散空谷應,笑散春云(一作容)披。
衣散單復便,食散酸咸宜。
書散渾真草,酒散甘醇醨。
屋散勢斜直,樹散行參差。
客散忘簪屨,禽散虛籠池。
物外(一作外物)一以散,中心散何疑。
不共諸侯分邑里,不與天子專隍陴。
靜則守桑柘,亂則逃妻兒。
金鑣(一作鏕)貝(一作紳)帶未嘗識,白刃殺(一作投)我窮生為。
或聞蕃將負恩澤,號令鐵馬如風馳。
大君年小丞相少,當軸自請都(一作諸)旌旗。
神鋒悉出羽林仗,繢畫日月蟠龍螭。
太宗基業甚牢固,小丑背叛當殲夷。
禁軍近自肅宗置(一作署),抑遏輔國爭雄雌。
必然大段剪兇逆,須召勁勇持(一作扶)軍麾。
四方賊壘猶占地,死者暴骨生寒饑。
歸來輒擬荷鋤笠,詬吏已責租錢遲。
興師十萬一日費,不啻千金何以支。
祗今利口且箕斂,何暇俛首哀煢嫠。
均荒補敗豈無術,布在方冊撐頹巇。
冰霜襦褲易反掌,白面諸郎殊不知。
江湖散人悲古道,悠悠幸寄羲皇傲。
官家(一作吾皇)未議活蒼生,拜賜江湖散人號。
手提(一作捉)孤篁曳寒繭,口誦太古滄浪詞。
詞云太古萬萬古,民性甚(一作怪其)野無風期。
夜棲止與禽獸雜,獨自構架(一作架結)縱橫枝。
因而稱曰有巢氏,民共(一作相與)敬貴如君師。
當時只效烏鵲輩,豈是有意陳尊卑。
無端后圣穿鑿破,一派前導千流隨。
多方惱亂元氣死,日使文字(一作父子)生奸欺。
圣人事業轉銷耗,尚有漁者存熙熙。
風波不獨困(一作因)一士,凡百器具(一作用)皆能施。
罛疏滬腐鱸鱖脫(一作肥),止(一作正)失(一作上失)檢馭無(一作非)讒疵。
人間所謂好男子,我見婦女留須眉。
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為狂癡。
所以頭欲散,不散弁(一作冠)峨巍。
所以腰欲散,不散佩陸離。
行散任之適,坐散從傾欹。
語散空谷應,笑散春云(一作容)披。
衣散單復便,食散酸咸宜。
書散渾真草,酒散甘醇醨。
屋散勢斜直,樹散行參差。
客散忘簪屨,禽散虛籠池。
物外(一作外物)一以散,中心散何疑。
不共諸侯分邑里,不與天子專隍陴。
靜則守桑柘,亂則逃妻兒。
金鑣(一作鏕)貝(一作紳)帶未嘗識,白刃殺(一作投)我窮生為。
或聞蕃將負恩澤,號令鐵馬如風馳。
大君年小丞相少,當軸自請都(一作諸)旌旗。
神鋒悉出羽林仗,繢畫日月蟠龍螭。
太宗基業甚牢固,小丑背叛當殲夷。
禁軍近自肅宗置(一作署),抑遏輔國爭雄雌。
必然大段剪兇逆,須召勁勇持(一作扶)軍麾。
四方賊壘猶占地,死者暴骨生寒饑。
歸來輒擬荷鋤笠,詬吏已責租錢遲。
興師十萬一日費,不啻千金何以支。
祗今利口且箕斂,何暇俛首哀煢嫠。
均荒補敗豈無術,布在方冊撐頹巇。
冰霜襦褲易反掌,白面諸郎殊不知。
江湖散人悲古道,悠悠幸寄羲皇傲。
官家(一作吾皇)未議活蒼生,拜賜江湖散人號。
評注
《新唐書o陸龜蒙傳》:
龜蒙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刺史蔡京率官厲就見之,龜蒙不樂,拂衣去……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不乘馬,升舟設篷席、赍束書、茶灶、筆床、釣具往來。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后以高士召,不至。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夏少參之蜀(明·何景明)
- 送夏少曾兄弟(宋·呂本中)
- 送夏希純郎中歸南京(明·薛瑄)
- 送夏廷璋還南都(明·鄒智)
- 送夏廷簡宿怡山蘭若(明·王稱)
- 送夏弘叔(明·陶安)
- 送夏德樹告疾歸臺州(明·沈周)
- 送夏志衡檢校赴省兼柬仲晦(元末明初·藍智)
- 送夏文度還錢唐(明·王洪)
- 送夏文度還錢唐(明·王洪)
- 送夏旦赴舉(宋·李覯)
- 送夏明叔歸建寧(宋·程珌)
- 送夏景升少參之湖廣(明·王縝)
- 送夏景瞻獨立有作(明·釋宗泐)
- 送夏正夫赴山東布政(明·張弼)
- 送夏殿直(宋·文同)
- 送夏璪下第還江陰(明·王鏊)
- 送夏秀才赴征北幕(明·王汝玉)
- 送夏肯父赴補(宋·杜范)
- 送夏肯父(宋·薛師石)
- 送夏良惠(明·顧清)
- 送夏西疇還寧夏(元末明初·陶宗儀)
- 送夏辟疆解官(宋·毛滂)
- 送夏邑李秋渚南歸(清·劉天誼)
- 送夏都運之揚州(明·徐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