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唐·杜甫)
押陽韻
押陽韻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①。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①。
評注
《唐詩援》:
漫興尋花,顛狂潦倒,大有別致奇趣,想見此老胸中天地。
《唐詩歸》:鐘云:妙(首句下)。鐘云:味此七字,方知「惱不徹」三字之妙,作詩文亦有此景(「無處告訴」句下)。
《杜臆》:第一首「花惱」,其二「怕春」,皆反語;而「行步欹危」(見「其二」)亦根「顛狂」來,「顛狂」根「惱」與「怕」來。
《義門讀書記》:「走覓南鄰愛酒伴」二句,馮云:「南鄰」已出,洗題中「獨」字。「獨空床」三字,見其醉臥時多,頂出「愛酒」,妙絕。
《杜詩鏡銓》:首二句綰下六章。止一酒伴,又尋不著,明所以獨步尋花之故。蔣云:著一「惱」字,尋花癡景,不描自出(「江上被花」二句下)。
《唐詩鑒賞辭典》: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后,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并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人心理上的愉快輕松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余韻。讀這首絕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路上,和詩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
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秾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后,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秾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并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囀。「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既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于心情的表達。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后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后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余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為人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周嘯天)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后,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并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人心理上的愉快輕松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余韻。讀這首絕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路上,和詩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
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秾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后,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秾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并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囀。「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既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于心情的表達。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后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后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余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為人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周嘯天)
其二(唐·杜甫)
押真韻
押真韻
稠花亂蕊畏①江濱,行步欹危實②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評注
《藏海詩話》:
老杜詩云:「行步欹危實怕春。」「怕春」之語,乃是無合中有合。謂「春」字上不應用「怕」字,今卻用之,故為奇耳。
《唐詩歸》:鐘云:「裹」(按「畏」一作「里」)字下得奇(首句下)。鐘云:「惱不徹」,莫作「惱」字看;「實怕春」,莫作「怕」字看,皆喜極無奈何之辭,各下二句,正是消遣發付此兩字妙處。
《杜臆》:詩酒而曰「驅使」,白頭人而曰「料理」,俱是奇語。
《讀杜心解》:上二,言花滿而「畏江濱」。非「畏江濱」,實以老而「怕春」也。春即從「花蕊」見出,語勢曲甚。
《杜詩鏡銓》:慘語不免逗出(「行步欹危」句下)。旋自镢張得妙(「詩酒尚堪」二句下)。
其三(唐·杜甫)
押麻韻
押麻韻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其四(唐·杜甫)
押先韻
押先韻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①,喚取佳人舞繡筵。
誰能載酒開金盞①,喚取佳人舞繡筵。
其五(唐·杜甫)
押東韻
押東韻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①淺紅。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①淺紅。
評注
《詩鏡總記》:
深情淺趣,深則情,淺則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余以為深淺俱佳,惟是天然者可愛。
《唐詩鏡》:老性風騷自別。
《杜臆》:「春光懶困倚微風」,似不可解,而于惱、怕之外,別有領略,妙甚。桃花無主,可愛者深紅耶?淺紅耶?任人自擇而已。
《杜詩詳注》:吳論:此至黃師塔前而作。春時懶倦,故倚風少憩。師亡無主,則深、淺紅花,亦任人自賞而已。朱注:疊用「愛」字,言愛深紅乎?抑愛淺紅乎?有令人應接不暇意。
《讀杜心解》:兩「愛」字有致。
《杜詩鏡銓》:并傳出春光之神,綺語令人欲死(「春光懶困」二句下)。
《野鴻詩的》:(七絕)龍標、供奉擅場一時,美則美矣,微嫌有窠臼……往往至第三句意欲取新,作一勢唱起,末或順流瀉下,或回波倒卷。初誦時殊覺醒目,三遍后便同嚼蠟。浣花深悉此弊,一掃而新之;既不以句勝,并不以意勝,直以風韻動人,洋洋乎愈歌愈妙。如《尋花》也,有曰:「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又曰:「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方悟少陵七絕實從《三百篇》來,高駕王、李諸公多矣。
其六(唐·杜甫)
押齊韻
押齊韻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評注
《東坡題跋》:
此詩雖不甚佳,可以見子美清狂野逸之態,故仆喜書之。
《杜臆》:其六之妙,在「留連」、「自在」,春光駘蕩,又覺惱人。
《杜詩詳注》:師塔、黃家、歿存里異,但看春光易度、同歸零落耳。故復有花盡老催之感。此三章聯絡意也:
《讀杜心解》:「黃四娘」自是妓人,用「戲蝶」、「嬌鶯」恰合,四更勝三。
《杜詩鏡銓》:劉須溪云:駘蕩稱情(「留連戲蝶」二句下)。
《唐詩箋注》:「時時舞」,故曰「留連」,「恰恰啼」,故曰「自在」。二語以鶯蝶起興,見黃四娘家花朵之宜人也。
《峴傭說詩》:「黃四娘家花滿蹊……。」詩并不佳,而音節夷宕可愛。東坡「陌下花開蝴蝶飛」,即此派也。
《詩境淺說續編》:此二詩在江畔行吟,不問花之有主、無主,逢花便看。黃師塔畔,評量深淺之紅,黃四娘家,遍賞萬千之朵。少陵詩雄視有唐,本不以絕句擅名,而絕句不事藻飾,有幅中獨步之概。
其七(唐·杜甫)
押灰韻
押灰韻
不是愛②花即肯①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③商量細細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③商量細細開。
評注
《唐詩歸》:
鐘惺:此二語即是惱花怕春意(「不是愛花」二句下)。鐘云:此首又生轉一意。
《杜詩詳注》:遠注:末章總結,乃惜花之詞。……繁枝易落,過時者將謝;嫩蕊細開,方來者有待:亦寓悲老惜少之意。
《讀杜心解》:向來無數惱花,得此起二語道破。
《杜詩鏡銓》:明明供出,又不肯承認,妙(「不是愛花」二句下)。
以下總評
《竹莊詩話》:《禁臠》云:古詩有醇釅之氣,《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云云。
《杜臆》:此亦《竹枝》變調,而「顛狂」二字,乃七首之綱。
《杜詩詳注》:遠注:每首尋花,章法各能變化。
《唐宋詩醇》:老杜七言絕句,在盛唐中獨創一格,論者多所訾議,云非正派,當由其才力橫絕,偶為短韻。不免有蟠屈之象,正如騏驥驊騮,一日千里,捕鼠則不如貍狌,不足為甫病也。然其間無意求工而別有風致,不特《花卿》、《龜年》數首久推絕唱;即此諸作,何嘗不風調佳致乎?讀者故當別具只眼,不為耳食。
《杜詩鏡銓》:王阮亭曰:讀《七絕》,此老是何等風致!劉須溪曰:每誦數過,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復少。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浣溪沙 中秋前夕聞湘捷(清末近現代初·劉永濟)
- 浣溪沙 中秋前夕飲筠丈家(近現代·盧前)
- 浣溪沙 中秋同大竹兄聯句(清·江瑛)
- 浣溪沙 中秋夢醒,瓶桂香甚,偶憶遂園雙桂(清末近現代初·劉永濟)
- 浣溪沙 中秋避俗(當代·何永沂)
- 浣溪沙 臨川別席(元·張翥)
- 浣溪沙 為云山題夢景庵圖(民國末當代初·饒宗頤)
- 浣溪沙 為人題并蒂白蓮畫冊(清末近現代初·郭則沄)
- 浣溪沙 為侍女隨春作(明·葉小紈)
- 浣溪沙 為引之題鶯天笛夜圖二首(當代·王蟄堪)
- 浣溪沙 為漢陽李子臨姬人小影不似(清·嚴繩孫)
- 浣溪沙 為江印舸題徐石雪畫蘭石扇頭(近現代·許寶蘅)
- 浣溪沙 為淑娟作畫寄靜波八娘(近現代·單人耘)
- 浣溪沙 為玉遐題紅樓隔雨圖(清末民國初·朱祖謀)
- 浣溪沙 為病樹題《佳住樓詞意圖》(清末近現代初·陳曾壽)
- 浣溪沙 為芷威題申江送別圖(清末近現代初·袁克文)
- 浣溪沙 為邵伯絅穎拓造象,因題(清末民國初·姚華)
- 浣溪沙 久不得珍重閣書卻寄(民國末當代初·饒宗頤)
- 浣溪沙 烏梁素海(近現代末當代初·金啟孮)
- 浣溪沙 烏溪沙營大雨(當代·莫德光)
- 浣溪沙 烏石山房秋日(清末民國初·何振岱)
- 浣溪沙 乙丑中秋(近現代·劉家傳)
- 浣溪沙 乙卯中秋,虛白齋迎月,觀吳寬書卷(民國末當代初·饒宗頤)
- 浣溪沙 乙巳重陽后八日坐雨江樓,戲涂秋林(近現代·龍榆生)
- 浣溪沙 乙未上巳孤飛云館禊集(當代·張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