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沁園春 其六 送春(宋末元初·劉辰翁)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沁園春 其六 送春(宋末元初·劉辰翁)  
春汝歸歟,風雨蔽江,煙塵暗天。
況雁門阨塞,龍沙渺莽,東連吳會,西至秦川。
芳草迷津,飛花擁道,小為蓬壺借百年。
江南好,問夫君何事,不少留連。
江南正是堪憐。
但滿眼楊花化白氈。
看兔葵燕麥,華清宮里,蜂黃蝶粉,凝碧池邊。
我已無家,君歸何里,中路徘徊七寶鞭。
風回處,寄一聲珍重,兩地潸然。
評注
這首詞作于南宋亡后,用其他詞一樣,此詞也反映了作者的亡國之悲。在這首詞中,作者借送春來抒發自己的無限悲慟,飽含著自己深切挽留之意。
上片可分為四層。起句「春,汝歸歟?」以提問語氣統領全詞。這種散文句法,顯然是學自辛詞。兩者句式極似 ,當非巧合。詞人向春天提出這句問話,表面之意是向春是否要走,堅強扣題目「送春」,但言外之意卻說:「你走不得啊!」詞人只因「風雨蔽江,煙塵暗天。」這里的「風雨」表面上是自然界的風雨,而實際上是政治風雨;「煙塵」也是戰爭煙塵。元軍幾十萬攻占了臨安,宋室淪亡,山河變色,春啊春 ,你能往哪里去呢?下邊推進一層,「雁門阨塞,龍沙渺莽,東連吳會,西至秦川。」意思是說,從北到西,從東南到西北,幾萬里的大好河山,已完全淪陷,春啊春 ,你無處可去。這幾句既承接上邊之意,又下啟下片「君歸何里」。第四層:「芳草迷津,飛花擁道,小為蓬壺借百年。」「芳草」、「飛花」是晚春景象 「迷津」、「擁道」極言花草盛開的景象,江南如此之好 ,就象「蓬壺」一般 ,應是托身之地了,為什么你還要離開,「不少留連」呢?江南已經破敗不堪,卻說「江南好」這是一種反激法,以此來引出了下片的詞意,正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詞的下片,也可分為四層。前幾句是春的答話。名山勝水,美膾吳娃,可愛之處難以盡數,「江南正是堪憐!」江南然而早已逝去。卻風光不再。「但」字陡轉,回到現實中來:「滿眼楊花化白氈」。這是化用杜甫「滿眼楊花鋪白氈」句意,意思是說江南春天雖好,但到了春殘花謝的時候,隱喻山河破敗,家國不全 。下邊再推進一層 ,描繪了江南的衰敗景象「兔葵燕麥,華清宮里;蜂黃蝶粉,凝碧池邊。」兔葵即葵菜,燕麥即野麥。這句詞語出自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序。華清宮這里借指臨安鳳凰山下的宋朝宮殿。這兩句表明宋宮的荒涼頹敗。凝碧池在唐朝東都洛陽。天寶十五載(756 年)安祿山叛軍攻下長安,將所獲梨園子弟數百人集中在凝碧池演奏歌曲,安祿山在這里大宴偽官。詩人王維被叛軍拘禁于長安菩提寺,聽了這個消息,憤而寫詩以寄懷,有「秋槐葉落空宮里 ,凝碧池頭奏管弦」之句,這里也借指宋宮。
「蜂黃蝶粉」本是春天常見的景物,但和凝碧池聯系起來,使人聯想起宋朝的降臣,在宋宮里和元朝貴族吃喝玩樂,奴顏婢膝之態。「蜂黃蝶粉」是群魔亂舞的形象。詞人的亡國之痛,在這幾句中反映地淋漓盡致。下邊再次抒寫:「我已無家,君歸何里?中路徘徊七寶鞭。」寫上面詞意呼應。「七寶鞭」是借用晉明帝用七寶鞭迷惑敵人的典故。這里只是指代貴重之物,意思說春天和七寶鞭一起走了未被挽留過。「風回處,寄一聲珍重,兩地潸然!」轉到第四層,向春天告別 。結拍幾句凄婉動人,摧人淚下,春天已去,國家已亡,空留一腔悲憤,卻又無可奈何!
近人況周頤評劉辰翁的詞說:「須溪詞多真率語,滿心而發,不假追琢,有掉臂游行之樂。其詞筆多用中鋒,風格遒上,略與稼軒旗鼓相當。」指出了劉詞的基本風格。「中鋒」是指直抒胸臆。但這首詞,表現手法有所不同,不是直接抒寫,而是借物寓情可謂棄中鋒而用偏鋒。他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把春天擬化,賦予它主觀的感情色彩,全詞并非信筆所作,而是作了精細的安排 ,上片層層展開,引出下片詞意,下片寫宋宮的荒涼,與之相對,此詞布局嚴謹,脈胳分明,并且運用多種手法,此詞可以說發展了原有的豪放詞之風格,這在作者詞中并不多見。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