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渾渾(明·黃哲)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河渾渾(明·黃哲)
洪武辛亥夏六月,工部主事仇公、中書宣郎觀公奉旨按行黃河,北環梁山,逆折西,至巨野、曹、濮,達盟津,發民疏浚淺壅,俾通糧漕。予亦承乏,分領東平之役,濟寧則有守御千戶張將軍董其事焉。諸公偕會梁山。余記元年春奉命溯河北來時,兵始襲汴,舟師逾彭城,北入汴南塔張口,溯漫流而西。三年,余朝京師,道出其左,則塔張之津已淤,舟之汴洛者,北趨戈泊口,任城開河闡西以行。今由梁山,則迂其故流,又及千里矣。且復晨夕徙遷無常,漕舟苦焉。蓋其彌漫奔決,能困兗、豫、徐、冀數州之民,而深不足引舟漕。有司常具舫尋源,摽幟以前導,翌日則又徙而他流矣。涂路朽壞流沙,數百里間,篙楫畚鍤無所施其功。故議者欲上聞,有復堰黃陵岡之舉。噫!此季元之覆轍,何足與議哉。因賦《河渾渾》。
河渾渾,發昆侖。
渡沙磧,經中原。
噴薄砥柱排龍門,環嵩絕華熊虎奔。
君不聞漢家博望初尋源,揚旌遠涉西塞垣。
窮探幽討事奇絕,云是天津銀潢之所接。
蔥嶺三時積雪消,流沙萬派從東決。
東州沃壤,徐豫之墟。
懷山襄陵,赤子為魚。
夕沒鉅野,朝涵孟諸。
茫茫下邑皆涂污,民不粒食鄉無廬。
桑畦忽變葭葦澤,麥壟盡化黿鼉居。
宮中圣人方旰食,群公夙夜憂曠職。
星郎又乘博望槎,西去盟津求禹跡。
始聞古道行千艘,一朝勢轉才容舠。
奔沖倏忽駭神怪,淺不浮漚深沒篙。
我上梁山望曹濮,長嘆滄桑變陵谷。
萬人舉鍤功莫施,猶擬宣防再興筑。
宣防漢武威,曷若堯無為。
洪波閱九載,端拱垂裳衣。
玄圭錫夏后,安得辭胼胝。
龍門一疏鑿,亙古功巍巍。
巍巍功可成,河水渾復清。
渡沙磧,經中原。
噴薄砥柱排龍門,環嵩絕華熊虎奔。
君不聞漢家博望初尋源,揚旌遠涉西塞垣。
窮探幽討事奇絕,云是天津銀潢之所接。
蔥嶺三時積雪消,流沙萬派從東決。
東州沃壤,徐豫之墟。
懷山襄陵,赤子為魚。
夕沒鉅野,朝涵孟諸。
茫茫下邑皆涂污,民不粒食鄉無廬。
桑畦忽變葭葦澤,麥壟盡化黿鼉居。
宮中圣人方旰食,群公夙夜憂曠職。
星郎又乘博望槎,西去盟津求禹跡。
始聞古道行千艘,一朝勢轉才容舠。
奔沖倏忽駭神怪,淺不浮漚深沒篙。
我上梁山望曹濮,長嘆滄桑變陵谷。
萬人舉鍤功莫施,猶擬宣防再興筑。
宣防漢武威,曷若堯無為。
洪波閱九載,端拱垂裳衣。
玄圭錫夏后,安得辭胼胝。
龍門一疏鑿,亙古功巍巍。
巍巍功可成,河水渾復清。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感事十詩上李侍郎 其六(宋·陳造)
- 感事十詩上李侍郎(宋·陳造)
- 感事又寄丘仲閼(清·黃遵憲)
- 感事后四首(清·賴承裕)
- 感事后四首(清·賴承裕)
- 感事后四首(清·賴承裕)
- 感事后四首(清·賴承裕)
- 感事吟又五首 其五(宋·邵雍)
- 感事吟又五首(宋·邵雍)
- 感事吟(宋·邵雍)
- 感事吟(宋·邵雍)
- 感事吟(宋·邵雍)
- 感事吟(宋·邵雍)
- 感事吟(宋·邵雍)
- 感事吟(宋·邵雍)
- 感事吟(宋·邵雍)
- 感事呈宋督學先生(明·陳獻章)
- 感事呈張必明二首(當代·金鑒才)
- 感事呈所知(唐·李中)
- 感事呈李汝倫兄(當代·何永沂)
- 感事呈毛主席(清末近現代初·柳亞子)
- 感事呈王子敬太史同寅(明·蘇葵)
- 感事呈石末公(元末明初·劉基)
- 感事和氅云韻(清末民國初·易順鼎)
- 感事和王子云韻(明末清初·龔鼎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