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余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宋·蘇軾)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洞仙歌 余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宋·蘇軾)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敧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敧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評注
這首詞描述了五代時后蜀國君孟昶與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納涼的情景,著意刻繪了花蕊夫人姿質與心靈的美好、高潔,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嘆。
上片寫花蕊夫人簾內欹枕。首二句寫她的綽約風姿 :麗質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涼無汗。
接下來,詞人用水、風、香、月等清澈的環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潤,創造出境佳人美、人境雙絕的意境 。其后,詞人借月之眼以窺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飾的殘妝——「釵橫鬢亂 」,來反襯她姿質的美好。上片所寫,是從旁觀者角度對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觀察。
下片直接描寫人物自身,通過女主人公與愛侶夏夜偕行的活動,展示她美好、高潔的內心世界 。「起來攜素手 ,」寫女主人公已由室內獨自倚枕,起而與愛侶戶外攜手納涼閑行。「庭戶無聲」,制造出一個夜深人靜的氛圍,暗寓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時見疏星渡河漢 」,寫二人靜夜望星。以下四句寫月下徘徊的情意 ,為納涼人的細語溫存進行氣氛上的渲染。
以上,作者通過寫環境之靜謐和斗轉星移之運動,表現了時光的推移變化,為寫女主人公納涼時的思想活動作好鋪墊。結尾三句是全詞點睛之筆,傳神地揭示出時光變換之速,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時光流逝的深深婉惜。
這首詞寫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艷羨、贊美中附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詞清空靈雋,語意高妙,想象奇特,波瀾起伏,讀來令人神往。
上片寫花蕊夫人簾內欹枕。首二句寫她的綽約風姿 :麗質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涼無汗。
接下來,詞人用水、風、香、月等清澈的環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潤,創造出境佳人美、人境雙絕的意境 。其后,詞人借月之眼以窺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飾的殘妝——「釵橫鬢亂 」,來反襯她姿質的美好。上片所寫,是從旁觀者角度對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觀察。
下片直接描寫人物自身,通過女主人公與愛侶夏夜偕行的活動,展示她美好、高潔的內心世界 。「起來攜素手 ,」寫女主人公已由室內獨自倚枕,起而與愛侶戶外攜手納涼閑行。「庭戶無聲」,制造出一個夜深人靜的氛圍,暗寓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時見疏星渡河漢 」,寫二人靜夜望星。以下四句寫月下徘徊的情意 ,為納涼人的細語溫存進行氣氛上的渲染。
以上,作者通過寫環境之靜謐和斗轉星移之運動,表現了時光的推移變化,為寫女主人公納涼時的思想活動作好鋪墊。結尾三句是全詞點睛之筆,傳神地揭示出時光變換之速,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時光流逝的深深婉惜。
這首詞寫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艷羨、贊美中附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詞清空靈雋,語意高妙,想象奇特,波瀾起伏,讀來令人神往。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南浦 答衣谷,兼以為別(清末民國初·馮煦)
- 南浦篇(唐·孟郊)
- 南浦綠波(明·林鴻)
- 南浦 舟次滕王閣感賦(清·左錫嘉)
- 南 浦 艤舟待發(當代·陳永正)
- 南浦 蘆花,和夫子(清·張縐英)
- 南浦 落月(清·莊棫)
- 南浦 蔡冰吾大愚別廿五年矣,聞其在漢皋,(清末近現代初·周岸登)
- 南浦 蕙師屬賦前題(近現代末當代初·趙尊岳)
- 南浦 西施莊玫瑰(清·顧貞觀)
- 南浦 見雪。和夫子(清·張縐英)
- 南浦 賦得月曉風清欲墜時(近現代末當代初·趙尊岳)
- 南浦 贈別云從(清末民國初·林朝崧)
- 南浦 贈雙溪凌秋渚,兼寄家湛思帷孺(清·董俞)
- 南浦 贈周墨史同年殿薰(清末近現代初·周岸登)
- 南浦 過懷德坊母家有感(清末民國初·鄭元昭)
- 南浦 送友人游幕(清末民國初·潘榕)
- 南浦 送姚曉林入都,用山中白云譜(清末民國初·張慎儀)
- 南浦 送張君之海濱(近現代·黃侃)
- 南浦 送竹垞被徵入都,時道出白下(清·沈岸登)
- 南浦 送高澹人扈從東巡(清·嚴繩孫)
- 南浦道中(明·王守仁)
- 南浦 酬陳少蘇謝幼青二兄(近現代·李繼熙)
- 南浦 重九寄懷陳嘯湖(民國末當代初·朱庸齋)
- 南浦鐘陵相距一日而近往往車徒不宿舂糧余至(明·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