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宋·李元膺)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洞仙歌(宋·李元膺)
廉纖細雨,殢東風如困。
縈斷千絲為誰恨。
向楚宮一夢,千古悲涼,無處問。
愁到而今未盡。
分明都是淚,泣柳沾花,常與騷人伴孤悶。
記當年,得意處,酒力方融,怯輕寒、玉爐香潤。
又豈識、情懷苦難禁,對點滴檐聲,夜寒燈暈。
縈斷千絲為誰恨。
向楚宮一夢,千古悲涼,無處問。
愁到而今未盡。
分明都是淚,泣柳沾花,常與騷人伴孤悶。
記當年,得意處,酒力方融,怯輕寒、玉爐香潤。
又豈識、情懷苦難禁,對點滴檐聲,夜寒燈暈。
其二(宋·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間意味最深。至縈花爛熳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無后時之悔。
雪云散盡,放曉晴池院。
楊柳于人便青眼。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
約略嚬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艷疏香最嬌軟。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
已失春風一半。
蚤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楊柳于人便青眼。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
約略嚬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艷疏香最嬌軟。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
已失春風一半。
蚤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評注
本篇小序表明詞首是意在提醒人們及早探春,無遺后時之悔。然而,詞有所本,唐楊巨源《城東早春》云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舊意新調,此詞自有可喜之處。
上片分寫梅與柳這兩種典型的早春物候。隆冬過盡,梅發柳繼,詞人巧妙地把這季節的消息具體化在一個有池塘的宅院里 。當雪云剛剛散盡,才放曉晴,楊柳便綻了新芽。柳葉初生,形如媚眼,故云 :「楊柳于人便青眼」。人們在喜悅時正目而視,眼多青處,故曰「青眼」 。這兩個字狀物寫情,活用擬人手法,意趣無窮 。與柳色「相映遠」的,是梅花。「一點梅心」 ,與前面柳眼的擬人對應,寫出梅柳間的關系。
蓋柳系新生,梅將告退,所以它不象柳色那樣一味地喜悅,而約略有些哀愁,「約略顰輕笑淺」。而這一絲化在微笑中幾乎看不見的哀愁,又給梅添了無限風韻,故云「更風流多處」在梅不在柳。
「一年春好處」句,即用韓愈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意 ,挽合上片 ,又開下意:「至鶯花爛熳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小艷疏(淡)香」上承柳眼梅心而來,「濃芳」二字則下啟「百紫千紅」。
清明時候 ,繁花似錦,百紫千紅,游眾如云。「花正亂」的「亂」字,表其熱鬧過火,反使人感到「無復新意」,它較之「爛熳」一詞更為別致,而稍有貶意。
因為這種極盛局面,實是一種衰微的征兆,故道「已失了春風一半」。在這春意闌珊之際 ,特別使人感到韶光之寶貴。所以,詞人在篇終申明詞旨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 ,醉紅自暖。」這里不僅是勸人探春及早 ,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蓋春寒料峭,雖不如春暖花開為人喜愛,但更宜杯酒,而一旦飲得上了臉,也就寒意盡去了。
上片分寫梅與柳這兩種典型的早春物候。隆冬過盡,梅發柳繼,詞人巧妙地把這季節的消息具體化在一個有池塘的宅院里 。當雪云剛剛散盡,才放曉晴,楊柳便綻了新芽。柳葉初生,形如媚眼,故云 :「楊柳于人便青眼」。人們在喜悅時正目而視,眼多青處,故曰「青眼」 。這兩個字狀物寫情,活用擬人手法,意趣無窮 。與柳色「相映遠」的,是梅花。「一點梅心」 ,與前面柳眼的擬人對應,寫出梅柳間的關系。
蓋柳系新生,梅將告退,所以它不象柳色那樣一味地喜悅,而約略有些哀愁,「約略顰輕笑淺」。而這一絲化在微笑中幾乎看不見的哀愁,又給梅添了無限風韻,故云「更風流多處」在梅不在柳。
「一年春好處」句,即用韓愈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意 ,挽合上片 ,又開下意:「至鶯花爛熳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小艷疏(淡)香」上承柳眼梅心而來,「濃芳」二字則下啟「百紫千紅」。
清明時候 ,繁花似錦,百紫千紅,游眾如云。「花正亂」的「亂」字,表其熱鬧過火,反使人感到「無復新意」,它較之「爛熳」一詞更為別致,而稍有貶意。
因為這種極盛局面,實是一種衰微的征兆,故道「已失了春風一半」。在這春意闌珊之際 ,特別使人感到韶光之寶貴。所以,詞人在篇終申明詞旨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 ,醉紅自暖。」這里不僅是勸人探春及早 ,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蓋春寒料峭,雖不如春暖花開為人喜愛,但更宜杯酒,而一旦飲得上了臉,也就寒意盡去了。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璞墩(明·唐繼祖)
- 璞庵(宋·釋紹曇)
- 璞玉(明·黎景義)
- 璞翁(宋·釋心月)
- 璟和尚號石庵(宋·釋智愚)
- 璧上人欲行為雨止戲成一絕用前韻(宋·呂本中)
- 璧山堂(宋·許景衡)
- 璧山牛心山道中四首(當代·陳仁德)
- 璧山端午饋九節蒲酒(明·黃衷)
- 璧山荷香苑與瀘州楊正康會長把酒暢敘得十九(當代·陳仁德)
- 璧月堂/小重山 璧月堂(宋·賀鑄)
- 璧月(元·宋褧)
- 璧月(宋·李覯)
- 璧池望秋月(唐·張子容)
- 璩授京兆府參軍戲書以示兼呈獨孤郎(唐·權德輿)
- 璩敏仲見訪作(明·王世貞)
- 璲首座出示巽中詩(宋·釋德洪)
- 璿上人園內菊(明·歐大任)
- 璿慶同余李友登陸游憩(明·吳與弼)
- 璿慶夜讀喜而賦此勉焉(明·吳與弼)
- 璿慶失金(明·吳與弼)
- 璿慶生辰(明·吳與弼)
- 璿慶生辰(明·吳與弼)
- 璿璣泉(清·顏伯珣)
- 瓚甥詩至次韻答之(清·王爾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