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四 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宋·姜夔)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浣溪沙 其四 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宋·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
一年燈火要人歸。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
一年燈火要人歸。
評注
這首詞寫還家過年之情。過年是中國家庭天倫之樂的重要體現。家往往是中國人人生理想的起點和躲風避雨的港灣。特別是對多年飄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覺異常溫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籬下,輾轉飄泊,除夕不能回家過年,已是常事。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從無錫乘船歸杭州(當時白石移家杭州 ,依張鑒門下),途中經過吳松,遂作此詞。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筆寫向空中。大雁無聲,穿過重云,飛向南方。南方溫暖,對大雁來說,是一溫馨的家。長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但雁兒急于回家,一個勁往南飛,故不肯啼。此一畫面,恰成詞人歸心似箭的寫照。妙 。「畫船愁過石塘西,次句寫出自己。石塘,蘇州之小長橋所在。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畫船,是載了滿船清愁而行。又妙。既是歸家,又有何愁?原來是:「打頭風浪惡禁持 。」歇拍展開水面 。頭指船頭。惡者,甚辭,猛也、厲害也 。禁持,擺布也,禁,念陰平。都是宋人口語。滿河風浪,猛打船頭,阻擋詞人歸路。人間有風浪猛打船頭。天上,有重云遮攔鳥道。又怎得令人不愁 !然而,南飛之雁,豈是重云所可遮攔?歸家之人,又豈是風浪所能阻擋?
「春浦漸生迎棹綠」。過片仍寫水面 ,意境卻已煥然一新。浦者水濱,此指河水。河水漲綠,漸生春意,輕拍槳櫓。雖云漸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覺已是春波駘蕩,春意盎然。歇拍與過片,對照極其鮮明。從狂風惡浪過變而為春波蕩漾,從風浪打頭緊接便是春波迎槳 ,畫境轉變之大,筆力幾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詩)的突兀感和欣悅感。筆峰驟轉,卻不顯得生硬,兩相對照,只覺筆意輕靈,意境超逸。時猶臘月,詞人眼中之河水已儼然是一片春色,則此時詞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溫暖 。「小梅應長亞門枝。」下句更翻出想象。離家已久之詞人,揣想此時之家中,門前小梅,新枝生長,幾乎高與門齊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溫柔。小梅之句,頗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兒女之生長。經年飄泊在外之人,每一還家,乍見兒女又長高如許,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 。小梅應長亞門枝,正是這種人生體驗之一呈現。「一年燈火要人歸。」結筆化濃情為淡語。除夕守歲之燈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燈火催人快回家,歡歡喜喜過個年。一筆寫出家人盼歸之殷切,亦寫出自己歸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詞情發展之必然結穴,于淡語中見深情。
此詞的顯著藝術特色,是以哀景寫歡樂,以淡筆寫濃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反襯歸家之歡欣,下片的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淡語寫想法的濃情。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筆寫向空中。大雁無聲,穿過重云,飛向南方。南方溫暖,對大雁來說,是一溫馨的家。長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但雁兒急于回家,一個勁往南飛,故不肯啼。此一畫面,恰成詞人歸心似箭的寫照。妙 。「畫船愁過石塘西,次句寫出自己。石塘,蘇州之小長橋所在。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畫船,是載了滿船清愁而行。又妙。既是歸家,又有何愁?原來是:「打頭風浪惡禁持 。」歇拍展開水面 。頭指船頭。惡者,甚辭,猛也、厲害也 。禁持,擺布也,禁,念陰平。都是宋人口語。滿河風浪,猛打船頭,阻擋詞人歸路。人間有風浪猛打船頭。天上,有重云遮攔鳥道。又怎得令人不愁 !然而,南飛之雁,豈是重云所可遮攔?歸家之人,又豈是風浪所能阻擋?
「春浦漸生迎棹綠」。過片仍寫水面 ,意境卻已煥然一新。浦者水濱,此指河水。河水漲綠,漸生春意,輕拍槳櫓。雖云漸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覺已是春波駘蕩,春意盎然。歇拍與過片,對照極其鮮明。從狂風惡浪過變而為春波蕩漾,從風浪打頭緊接便是春波迎槳 ,畫境轉變之大,筆力幾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詩)的突兀感和欣悅感。筆峰驟轉,卻不顯得生硬,兩相對照,只覺筆意輕靈,意境超逸。時猶臘月,詞人眼中之河水已儼然是一片春色,則此時詞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溫暖 。「小梅應長亞門枝。」下句更翻出想象。離家已久之詞人,揣想此時之家中,門前小梅,新枝生長,幾乎高與門齊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溫柔。小梅之句,頗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兒女之生長。經年飄泊在外之人,每一還家,乍見兒女又長高如許,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 。小梅應長亞門枝,正是這種人生體驗之一呈現。「一年燈火要人歸。」結筆化濃情為淡語。除夕守歲之燈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燈火催人快回家,歡歡喜喜過個年。一筆寫出家人盼歸之殷切,亦寫出自己歸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詞情發展之必然結穴,于淡語中見深情。
此詞的顯著藝術特色,是以哀景寫歡樂,以淡筆寫濃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反襯歸家之歡欣,下片的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淡語寫想法的濃情。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七月十四日雨后毗陵郡圃荷橋上納涼(宋·楊萬里)
- 七月十四日韓持國直廬同觀山海經(宋·曾鞏)
- 七月十四立秋雨后望月二首(明·郭之奇)
- 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瀹茗翛然自適(宋·陸游)
- 七月十日大雨曉霽登碧落堂(宋·楊萬里)
- 七月十日天陰(宋·沈遼)
- 七月十日新安縣同權令沈子讓校官張可舉張子(元末明初·王祎)
- 七月十日有感(宋末元初·方回)
- 七月十日浙省有警懷羅善先掾史后聞使閩未回(元·成廷圭)
- 七月十日雨炎暑頓解有感(宋·張耒)
- 七月十有一日寓館暫移,是夜夢家父有詩云:(元末明初·危素)
- 七月十有五夜一再夢故舒州使君侍御公宛如平(宋·趙蕃)
- 七月四夜雨過差涼閒坐和徐子融晦日所寄四絕(宋·陳文蔚)
- 七月四日與姚時望放舟過南浦(明·陸深)
- 七月四日圭盦復招同人由天寧寺至北河泊觀荷(清·張佩綸)
- 七月四日夜賦(宋·陸游)
- 七月四日宿丹溪道中(宋·朱松)
- 七月四日晝夢云庵和尚教誨久之而覺作此示超(宋·釋德洪)
- 七月四日自深谷之靈峰作(元末明初·劉基)
- 七月四日諸公集塔下喜雨之作(明·釋今無)
- 七月四日避暑天界禧上人西庵號天祥(明·倪謙)
- 七月寄衣(明·董少玉)
- 七月己未恭接誥命(清·陳璋)
- 七月廿一日再過梅嶺(明·張弼)
- 七月廿一日喜雨(當代·金鑒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