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宋·蘇軾)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宋·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評注
《語文大觀園》:
該詞是蘇軾1082年春任黃州團練副使時作的一首記游詞。然而從內容來說,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記游作品。通常,記游性作品是寫人與自然的關系。但本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們常嘆的時光流逝,得出「休將白發唱黃雞」的哲理。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 ,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 ,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 ,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 ,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 ,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題家藏夏仲昭竹(明·韓雍)
- 題家藏漢延熹華岳廟碑軸子(清·阮元)
- 題家藏靈飛經真跡(清·翁同和)
- 題宸奎閣(宋·沈遼)
- 題容安閣(宋·劉才邵)
- 題容庵圭塘集此袁世凱隱洹上唱和之作(清末近現代初·楊圻)
- 題容氏挽冊(明·陳獻章)
- 題容膝所(明·張天賦)
- 題容靜止詩集(清·梅曾亮)
- 題寬齋卷(明·鄒智)
- 題賓仲紫霧山房(明·韓上桂)
- 題賓月樓空江秋笛二卷后(明·徐熥)
- 題賓月軒(明·龔詡)
- 題賓畿弟木石圖(明·楊士奇)
- 題賓畿弟竹石圖(明·楊士奇)
- 題賓竹山房為李煉師作(明·王世貞)
- 題賓虹山水障(清末近現代初·黃節)
- 題賓谷先生賞雨茅屋圖(清·吳鼒)
- 題寄亭十四韻祝山人別號也(明·胡應麟)
- 題寄亭(宋·徐積)
- 題寄伸仲先塋瞻云亭(宋·葛勝仲)
- 題寄傲軒(宋末元初·陳杰)
- 題寄南華寺(明·丘浚)
- 題寄南華寺(明·龐尚鵬)
- 題寄寄亭(明·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