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浪淘沙令(宋·幼卿)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浪淘沙令(宋·幼卿)  
序:幼卿少與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兄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職教洮房,而良人統兵陜右,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
前事無蹤。
謾留遺恨鎖眉峰。
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
聚散匆匆。
揚鞭那忍驟花驄。
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評注
①飄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樣飄泊無定。
②花驄:駿馬。
【評解】
《詞林紀事》記《能改齋漫錄》載:宣和間,有題陜府驛壁云:幼卿少與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職洮房。而良人統兵陜右,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此詞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寫出「荷花開晚,孤負東風」。下片抒發「聚散匆匆」的慨嘆。「望斷斜陽人不見」,流露了無限眷戀之情。全詞纏綿哀怨,真摯動人。
據《能改齋漫錄》記載,在宋徽宗宣和年間,有人題詞于陜府驛壁云 :「幼卿少與表兄同硯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公。明年,兄登甲科,職教洮房(今甘肅臨潭),而良人統兵陜右,相與邂逅于此 。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這段話表現出上面這首詞隱含著一幕婚姻悲劇。又因為這段詞出自封建社會一位不幸女子之手筆,讀之使人如聞其內心的泣訴,深感封建禮教對人的命運的主宰,即便是在今天仍有認識意義。
這首詞上片寫「目送楚云 」,下片又曰「望斷斜陽 」,從中可以看出全篇筆墨集中在寫兩個有情人驛館偶遇而又倏然而別感人的一幕 。「目送楚云空,前事無蹤 」。多年不見的表兄,突然出現在眼前,勾引起自己多少相思恨。可是人在眼前,詞人卻不能對他面訴衷情;頃刻間情人又策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離去,只能徒然遠遠地「目送楚云 」,心中有多少凄楚難言之情啊!「楚云」,似說飄泊的行人如浮云般遠去,其實又何嘗不是暗示昔日的一段戀情,巫山云雨枉斷腸!一個「空」字,多少悵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緊接「目送楚云空」一句,女主人公發出一聲輕輕嘆息:「前事無蹤!」「前事」,自然是指她「少與表兄同硯席 ,雅有文字之好」那段共度的美好的時光,然而,往事已如云煙般地永遠消失了!當然,如果這些往事真的徹底消失得渺無蹤跡,那么倒也干凈;可是,如煙往事卻又偏在自己心靈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漫留遺恨鎖眉峰」,從這句詞中可以想見詞人空有遺恨,不能明言,但是又難以排遣。于是她轉而自怨自艾,歸咎于命運 :「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這句話說的是可憐的荷花,你為什么不在春天開放,要遲遲等到夏季呢?你孤負了東風的深情,現在只好獨自默默地吞咽下這人生的苦果了!荷花的比喻,當是指自己年尚未及笄 、兄欲締姻這件事了。
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這一點幼卿當然是很清楚 ,然而 ,作為封建時代的婦女,她不便責怪父母 ,所以,她吞吞吐吐隱約其辭,這也就是詩教的溫柔敦厚之旨吧!
上片由「目送楚云」引出對往事的回憶,接著下片便著重寫這次重逢帶給詞人的悲痛。「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這兩句充滿了多少人生的感慨和謂嘆,在幼卿看來,人生就象隨風飄的蓬草,誰想到兩個離別多年的戀人,會突然在這他鄉驛館見面?然而相見卻又立刻相別,人生的離合、聚散,為何如此匆匆!」
于是詞人便寫出這短暫的扣人心弦的一幕 :「揚鞭那忍驟花驄 」。這一幕也就是《能改齋漫錄》記述的情景 :兩人「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見,面對此睛此景,從悲劇主人公眼里望去,更是心如刀剜。她責怪他給馬兒狠狠的那一鞭,太無情人,忽地拉開了兩人的距離。他騎著的花驄馬飛奔而去,他怎么忍心匆匆離去,也不多看自己一眼啊!然而,她心里又何嘗不明白:在這一剎那間,他內心翻騰何等劇烈的痛苦。正因為他前時欲締結婚姻未成,對她有誤解,有怨氣,即所說的「前憾未平」所以才給馬兒狠狠一鞭。然而這狠狠一鞭,看似無情卻有情啊!
的確,這一鞭,在悲劇女主人公心里是永遠難以消逝 。這是因為它象征著心愛的人將會永遠地離去;它象征著她與他之間美好的戀情如曇花一現,永遠幻滅;它象征著她們的愛情將成為無可彌補的千古遺恨!
「揚鞭」這一句寫出了特定的情境中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十分準確地刻畫出悲劇主人公內心感情的劇烈矛盾和痛苦,是十分難得的傳神妙筆。又因為這種傳神之筆來源于生活本身,因而也就更為真切動人。
表兄策馬遠去了,但是她還癡癡望著。他的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載小,終于消失,可是她仍然在癡癡地望著,直到「望斷斜陽 」。顯然,少女時期的初戀失敗將使她抱恨終身,可以想見在今后的歲月中,她將有多少朝朝暮暮憑欄「目送楚云」、「望斷斜陽」啊!
而這種痛苦詞人又只能永遠埋藏在心靈的最深處,于無人處偷偷啜泣,以至于「滿袖啼紅 」。這綿綿之恨真無盡期呀!
這首詞不同于一般文人詞,因為它是閨閣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摯,不事雕琢。本詞哀婉而低沉的傾訴,唱出了封建禮教下多少不幸婦女的心聲!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