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宋·陳允平)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清平樂(宋·陳允平)
鳳城春淺。
寒壓花梢顫。
有約不來梁上燕。
十二繡簾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
今年獨倚闌干。
誤了海棠時候,不成直待花殘。
寒壓花梢顫。
有約不來梁上燕。
十二繡簾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
今年獨倚闌干。
誤了海棠時候,不成直待花殘。
評注
這是一首描寫閨婦之思的詞作,大概作于詞人留居錢塘之時。
全詞以「鳳城春淺,寒壓花梢顫」起句。「鳳城」即南宋京城臨安。「春淺」言初春,指出季節。「寒壓花梢顫」,因時為初春,故殘寒肆虐,花梢打顫,「壓」字給人以寒氣如磐的沉重之感,一方面渲染了當時的環境氣氛,同時也暗示著人物怨恨的特有心境。這是情景交融 ,以景襯情。「有約」一句言因為剛入春天還冷的緣故,因此見不著燕子蹤跡。此寫燕,實用以寄托思婦的重重心事 。說「有約」,是囑燕傳遞天涯芳信,但燕卻違約不來,故接用「十二繡簾空卷」一句 ,將閨婦思夫的煩惱無端發泄到燕子身上。「十二繡簾 」,泛指簾幕 。燕巢梁上,垂簾妨礙燕子活動,故須卷起 。「空卷」一詞,寓有思婦盼燕歸來的急迫心情和對梁燕不來的惆悵與空虛,思婦在春寒中翹首期盼的癡憐之態躍然紙上,真切生動。
下片之結構,全由上片結句而來,正面抒寫思婦的相思幽怨情懷 。「去年共倚秋千」一句意即見秋千而觸動舊歡 ,用「去年」,引出往昔情事,心中蕩起一層幸福的漣漪。
「今年獨上闌干」一句,忽又跌入眼前「獨上闌干」的寂寞凄清苦悶之情。去年今日,一歡一恨,形成鮮明對比。結句轉入幽怨,埋怨所愛的人不能及時惜花,誤了花期,相思之重,故埋怨之深。
全詞所寫雖然纏綿悱惻的閨怨之情,但藝術上有其鮮明的風格和特色。就結論而論,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平正和諧,而缺乏變化,雖然不能反映起伏不定的感情,卻正好適宜于表現幽怨與含蓄的情懷;就人物而論,沒有涉及女性的體態服飾,寫其輕嗔薄怒之態,人卻隱而不露,走見詞風的平正雅致。語言含蓄委婉,清麗可人。銘心刻骨的相思一訴諸文字,卻成了「誤了海棠時候 ,不成直待花殘」。這里,沒有直白的表達,也沒有強烈指責,有的只是「十二繡簾空卷」的癡心與悵然,和平婉曲但含思凄迷哀婉,而思婦的情態及思緒的微瀾,描畫得生動傳神。南海伍崇曜跋《日湖漁唱 》,曾標舉此詞下片云 :「清轉華妙 ,宜玉田生秀冠江東,亦相推挹矣。」這「清轉華妙」四字,道出了本詞的藝術特色。
全詞以「鳳城春淺,寒壓花梢顫」起句。「鳳城」即南宋京城臨安。「春淺」言初春,指出季節。「寒壓花梢顫」,因時為初春,故殘寒肆虐,花梢打顫,「壓」字給人以寒氣如磐的沉重之感,一方面渲染了當時的環境氣氛,同時也暗示著人物怨恨的特有心境。這是情景交融 ,以景襯情。「有約」一句言因為剛入春天還冷的緣故,因此見不著燕子蹤跡。此寫燕,實用以寄托思婦的重重心事 。說「有約」,是囑燕傳遞天涯芳信,但燕卻違約不來,故接用「十二繡簾空卷」一句 ,將閨婦思夫的煩惱無端發泄到燕子身上。「十二繡簾 」,泛指簾幕 。燕巢梁上,垂簾妨礙燕子活動,故須卷起 。「空卷」一詞,寓有思婦盼燕歸來的急迫心情和對梁燕不來的惆悵與空虛,思婦在春寒中翹首期盼的癡憐之態躍然紙上,真切生動。
下片之結構,全由上片結句而來,正面抒寫思婦的相思幽怨情懷 。「去年共倚秋千」一句意即見秋千而觸動舊歡 ,用「去年」,引出往昔情事,心中蕩起一層幸福的漣漪。
「今年獨上闌干」一句,忽又跌入眼前「獨上闌干」的寂寞凄清苦悶之情。去年今日,一歡一恨,形成鮮明對比。結句轉入幽怨,埋怨所愛的人不能及時惜花,誤了花期,相思之重,故埋怨之深。
全詞所寫雖然纏綿悱惻的閨怨之情,但藝術上有其鮮明的風格和特色。就結論而論,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平正和諧,而缺乏變化,雖然不能反映起伏不定的感情,卻正好適宜于表現幽怨與含蓄的情懷;就人物而論,沒有涉及女性的體態服飾,寫其輕嗔薄怒之態,人卻隱而不露,走見詞風的平正雅致。語言含蓄委婉,清麗可人。銘心刻骨的相思一訴諸文字,卻成了「誤了海棠時候 ,不成直待花殘」。這里,沒有直白的表達,也沒有強烈指責,有的只是「十二繡簾空卷」的癡心與悵然,和平婉曲但含思凄迷哀婉,而思婦的情態及思緒的微瀾,描畫得生動傳神。南海伍崇曜跋《日湖漁唱 》,曾標舉此詞下片云 :「清轉華妙 ,宜玉田生秀冠江東,亦相推挹矣。」這「清轉華妙」四字,道出了本詞的藝術特色。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鷓鴣天 壬辰盛夏偕諸子訪宜州其地山川秀媚(當代·熊東遨)
- 鷓鴣天 夏日(明·葉小鸞)
- 鷓鴣天 夏瞿禪教授來書稱仲弘元帥屬為傳語(近現代·龍榆生)
- 鷓鴣天 夏(元·長筌子)
- 鷓鴣天 夕陽(清·李雯)
- 鷓鴣天 夜坐(清·徐淑秀)
- 鷓鴣天 夜宿上里古鎮(當代·吳金水)
- 鷓鴣天 夜寒一作怎得心胸浩氣沖(元·許衡)
- 鷓鴣天 夜怨(明末清初·沈謙)
- 鷓鴣天 夜深不寐,書此志感(近現代·龍榆生)
- 鷓鴣天 夜讀儒林外史感事戲作(當代·吳金水)
- 鷓鴣天 夜起(民國末當代初·朱庸齋)
- 鷓鴣天 夜釣月橋賞荷花(宋·趙長卿)
- 鷓鴣天 夜飲洞庭銀針茶,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近現代·朱帆)
- 鷓鴣天 夜(當代·黃綺)
- 鷓鴣天 大風中作(清末近現代初·劉永濟)
- 鷓鴣天 天后宮災(近現代·寇夢碧)
- 鷓鴣天 天西山靈巖寺,和元耶律丞相韻,劖(明·夏言)
- 鷓鴣天 太湖梅園南眺口占懷具區生(當代·秦鴻)
- 鷓鴣天 奉和伯可郎中席上見贈(宋·曾覿)
- 鷓鴣天 奉題公渚吾兄碧慮商歌,即正,伯駒(近現代末當代初·張伯駒)
- 鷓鴣天 奉題皓白所藏梨洲先生畫像(清末近現代初·劉永濟)
- 鷓鴣天 嬌女(清·周貽繁)
- 鷓鴣天 子云弟生日(宋·韓元吉)
- 鷓鴣天 子壽母(宋·劉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