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清·談遷)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渡江(清·談遷)
七言律詩 押覃韻
七言律詩 押覃韻
大江駭浪限東南,當日降帆有舊慚。
擊楫空聞多慷慨,投戈畢竟為沉酣。
龍天浩劫馀孤塔,海岳書生別舊庵。
聞道佛貍曾駐馬,豈因佳味有黃柑?
擊楫空聞多慷慨,投戈畢竟為沉酣。
龍天浩劫馀孤塔,海岳書生別舊庵。
聞道佛貍曾駐馬,豈因佳味有黃柑?
評注
1、這首詩是作者北行過京口(今江蘇鎮江)時作,借當地的史事慨嘆地明弘光朝的滅亡。
2、降帆:猶"降幡"。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詠晉朝王浚率水軍攻吳,吳王孫皓投降,有"一片降幡出石頭"之句,降幡,降旗。這里借此詠明福王降清。
3、"擊楫"二句:楫,槳。東晉祖逖統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歸:"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見《晉書·祖逖傳》。投戈,放下武器投降。《舊唐書·李光顏傳》:"光顏躍馬入賊營大呼,賊眾萬馀人,皆解甲投戈請命。"沉酣,沉湎于酒色。這二句是說,南明朝雖多志士,而福王和權臣荒淫,終致滅亡。
4、"龍天"二句:謂明亡清兵南下,鎮江氣象荒涼,人民離散,只剩孤塔。龍天,用佛經中"天、龍"等八部神的典故,以指天、人世界,見《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孤塔,指鎮江金山上的慈受塔。海岳,用米芾典故,他字元章,別號海岳外吏史,宋代著名書畫家。他寓居鎮江時,曾在城東結海岳庵。
5、"聞道"二句:說敵人南侵,不是貪求黃柑的佳味。佛貍,南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魏太武帝攻宋,曾追兵到鎮江,在瓜步山上建行宮,駐馬事指此。又魏太武帝兵到彭城(今江蘇徐州)時,曾使尚書李孝伯至城下與宋沛郡太守張暢通話,要求送黃柑,見《南史·張暢傳》。
2、降帆:猶"降幡"。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詠晉朝王浚率水軍攻吳,吳王孫皓投降,有"一片降幡出石頭"之句,降幡,降旗。這里借此詠明福王降清。
3、"擊楫"二句:楫,槳。東晉祖逖統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歸:"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見《晉書·祖逖傳》。投戈,放下武器投降。《舊唐書·李光顏傳》:"光顏躍馬入賊營大呼,賊眾萬馀人,皆解甲投戈請命。"沉酣,沉湎于酒色。這二句是說,南明朝雖多志士,而福王和權臣荒淫,終致滅亡。
4、"龍天"二句:謂明亡清兵南下,鎮江氣象荒涼,人民離散,只剩孤塔。龍天,用佛經中"天、龍"等八部神的典故,以指天、人世界,見《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孤塔,指鎮江金山上的慈受塔。海岳,用米芾典故,他字元章,別號海岳外吏史,宋代著名書畫家。他寓居鎮江時,曾在城東結海岳庵。
5、"聞道"二句:說敵人南侵,不是貪求黃柑的佳味。佛貍,南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魏太武帝攻宋,曾追兵到鎮江,在瓜步山上建行宮,駐馬事指此。又魏太武帝兵到彭城(今江蘇徐州)時,曾使尚書李孝伯至城下與宋沛郡太守張暢通話,要求送黃柑,見《南史·張暢傳》。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和張善長韻(元·耶律楚材)
- 和張器先十絕(宋·楊萬里)
- 和張國喬校長苦雨詩原韻(近現代·劉鳳梧)
- 和張均題峽山(宋·蘇軾)
- 和張坊州(宋·范純仁)
- 和張士曹應之晚景(宋·梅堯臣)
- 和張大夫秋日有懷呈院中諸公(唐·獨孤及)
- 和張大尹登最高峰每句上四字皆張詩(明·蔡清)
- 和張大著顛字韻(宋·魏了翁)
- 和張太一秋興二首(元·揭傒斯)
- 和張太中館于西湖(宋·韓維)
- 和張太仆對菊感懷(明·黃衷)
- 和張太守登高韻(明·戴縉)
- 和張太祝冬祭馬步(唐·儲光羲)
- 和張奉議贈舅氏龐大夫(宋·陳師道)
- 和張子如尋梅詩(明·莊昶)
- 和張子壽二首(宋·許景衡)
- 和張子壽晚春(宋·許景衡)
- 和張子明學錄三首(元·劉詵)
- 和張子望洛城觀花(宋·邵雍)
- 和張子白來韻(明·成鷲)
- 和張子白來韻(明·成鷲)
- 和張子白楊鬯侯游飛來寺見寄(明·成鷲)
- 和張子白過寺韻(明·成鷲)
- 和張子純白發(明·何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