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華山詩十二首(明·鄧云霄)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游華山詩十二首(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蕭韻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太華與少華,相距可百里許。今所稱西岳者,太華也。在華陰縣治南下,兩崖如擘。沿石澗而入,上三峰如削。緣鐵索而上,奇甚險絕。崚嶒詰屈,心詟骨驚。善步則人而猱,失足則人而鬼矣。蓋西方金天殺氣凝聚,令人不可狎近。嚴如夷齊,介若孝肅,為岳中畏友。余于天啟壬戌歲,提兵秦臬,暮春登焉。古跡志甚詳,余得恣拾奚囊,不嫌多取耳。春深為朝岳會,士女醾筵,自千里外至者數千人。鐘磬經聲,喧闐山谷。攬勝閱人,兩逢其盛云。
行攜謝眺驚人句,載筆名山豈憚遙。
紫氣臨關迎露冕,青龍扶杖上霞標。
杯揮仙掌云摩蕩,劍倚明星夜動搖。
封禪臺荒鑾輅遠,且呼毛女問前朝。
紫氣臨關迎露冕,青龍扶杖上霞標。
杯揮仙掌云摩蕩,劍倚明星夜動搖。
封禪臺荒鑾輅遠,且呼毛女問前朝。
其二(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齊韻
七言律詩 押齊韻
探奇卻笑昌黎怯,取道寧同襄野迷。
拍手三天招皓鶴,回頭四海總醯雞。
猿猱倒掛疑無路,縆索孤懸自有梯。
不信耕煙種瑤草,石溝曾破老君犁。
拍手三天招皓鶴,回頭四海總醯雞。
猿猱倒掛疑無路,縆索孤懸自有梯。
不信耕煙種瑤草,石溝曾破老君犁。
其三(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冬韻
七言律詩 押冬韻
霏霏翠翠濕芙蓉,歷險窮幽幾萬重。
呼吸天中通帝座,兒孫膝下擁諸峰。
石壇禮斗銀河近,竹院吹笙玉露濃。
最愛步虛聲歇后,松風澗水韻疏鐘。
呼吸天中通帝座,兒孫膝下擁諸峰。
石壇禮斗銀河近,竹院吹笙玉露濃。
最愛步虛聲歇后,松風澗水韻疏鐘。
其四(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庚韻
七言律詩 押庚韻
九天飛瀑落巖扃,觸石敲云鳥亦驚。
白晝雷霆喧暗壑,晴天風雨起寒聲。
奔來濺沫侵衣濕,轉入澄潭照膽明。
漫道出山泉水濁,渭濱東去共流清。
白晝雷霆喧暗壑,晴天風雨起寒聲。
奔來濺沫侵衣濕,轉入澄潭照膽明。
漫道出山泉水濁,渭濱東去共流清。
其五(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先韻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山中仙酒足留連,更遣茅龍喚子先。
興到拍浮斟玉井,醉來身世在金天。
水簾風動搖環佩,靈籟山空勝管弦。
戲與叔卿相對博,西巖贏得種芝田。
興到拍浮斟玉井,醉來身世在金天。
水簾風動搖環佩,靈籟山空勝管弦。
戲與叔卿相對博,西巖贏得種芝田。
其六(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寒韻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度棧休歌蜀道難,捫蘿脅息凜相看。
乘危一盼頭堪白,引滿三杯膽尚寒。
擦耳崖前緣絕壁,回心石上俯驚湍。
金丹換骨風堪御,愿向飛仙借羽翰。
乘危一盼頭堪白,引滿三杯膽尚寒。
擦耳崖前緣絕壁,回心石上俯驚湍。
金丹換骨風堪御,愿向飛仙借羽翰。
其七(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尤韻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崚嶒十步已三休,錯認山腰是上頭。
客子魂驚啼越鳥,仆夫力盡喘吳牛。
鶯花已報青春晚,霜月先傳白帝秋。
誰見黃河小如帶,微茫一氣罩神州。
客子魂驚啼越鳥,仆夫力盡喘吳牛。
鶯花已報青春晚,霜月先傳白帝秋。
誰見黃河小如帶,微茫一氣罩神州。
其八(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青韻
七言律詩 押青韻
雙華中分詫巨靈,丹青面面削銀屏。
陰崖雪積嵐光冷,古峽龍藏霧氣腥。
百二關河分地軸,三千世界拱天庭。
誰能話盡開山事,欲訪希夷尚未醒。
陰崖雪積嵐光冷,古峽龍藏霧氣腥。
百二關河分地軸,三千世界拱天庭。
誰能話盡開山事,欲訪希夷尚未醒。
其九(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元韻
七言律詩 押元韻
下界風沙白日昏,山中幽勝更誰論。
參禪直踞蓮花座,沐發輕翻玉女盆。
杳杳河源迷宿海,茫茫山勢暗昆侖。
虛傳箭栝通天路,咫尺無由叩帝閽。
參禪直踞蓮花座,沐發輕翻玉女盆。
杳杳河源迷宿海,茫茫山勢暗昆侖。
虛傳箭栝通天路,咫尺無由叩帝閽。
其十(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刪韻
七言律詩 押刪韻
憑高坐石閱人寰,今古匆匆醉夢間。
七國分爭才半局,一丸何用閉重關。
轉輪日月圈中急,揮麈煙霞象外閑。
可是岳靈容傲吏,謫居長得傍名山。
七國分爭才半局,一丸何用閉重關。
轉輪日月圈中急,揮麈煙霞象外閑。
可是岳靈容傲吏,謫居長得傍名山。
其一十一(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麻韻
七言律詩 押麻韻
洞中雞犬寂無嘩,疑是秦人別有家。
偃蓋古松垂五粒,綴珠奇樹吐三花。
驚看玉井船如藕,遙憶蓬山棗似瓜。
問訊關門仙令尹,青牛何日返流沙。
偃蓋古松垂五粒,綴珠奇樹吐三花。
驚看玉井船如藕,遙憶蓬山棗似瓜。
問訊關門仙令尹,青牛何日返流沙。
其一十二(明·鄧云霄)
七言律詩 押庚韻
七言律詩 押庚韻
感時懷古不勝情,肘后蒼精夜自鳴。
禹跡九河沉大陸,秦關千嶂護長城。
華陽地敞堪歸馬,太白星高喜弄兵。
北望浮云連朔漠,日邊何處是神京。
禹跡九河沉大陸,秦關千嶂護長城。
華陽地敞堪歸馬,太白星高喜弄兵。
北望浮云連朔漠,日邊何處是神京。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奉和顧憲副梧州謁都憲韓公祠堂(明·祝允明)
- 奉和頗動游興呈云耕叔祖(宋·真山民)
- 奉和顏使君真卿與陸處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唐·顏真卿)
- 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會諸文士東堂重校(唐·皎然)
- 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州中重宴(唐·皎然)
- 奉和顏魯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唐·皎然)
- 奉和香宋先生大佛寺之作(近現代·龐俊)
- 奉和馬常侍寺中之作(唐·蘇颋)
- 奉和馬時良元日早朝次韻(明·韓日纘)
- 奉和馬湛翁先生上巳寄詩原韻(近現代末當代初·繆鉞)
- 奉和駕幸西池(宋·余深)
- 奉和驪山高頂寓目應制(唐·李嶠)
- 奉和高秘書雪中雜興(宋·蘇泂)
- 奉和魏仆射秋日還鄉有懷之作(唐·蘇颋)
- 奉和魏提干(宋·張矩)
- 奉和魯齋先生涵古齋詩二首(宋·金履祥)
- 奉和魯望上元日道室焚修(唐·皮日休)
- 奉和魯望同游北禪院(唐·皮日休)
-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 石窗(唐·皮日休)
- 奉和魯望四月十五日道室書事(唐·皮日休)
- 奉和魯望寄南陽廣文次韻(唐·皮日休)
- 奉和魯望寒夜訪寂上人次韻(唐·皮日休)
- 奉和魯望徐方平后聞赦次韻(唐·皮日休)
- 奉和魯望懷楊臺文楊鼎文二秀才(唐·皮日休)
- 奉和魯望招潤卿博士辭以道侶將至之作(唐·皮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