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雅集倡和詩三十韻并序(明·鄧云霄)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五子雅集倡和詩三十韻并序(明·鄧云霄)
七言排律 押先韻
七言排律 押先韻
夫易美如蘭,葉契同于臭味;詩歌伐木,相求應若嚶鳴。故離則有停云之思,合則有班荊之好。綈袍念舊,豈渝霜雪之零?雞祝定盟,孰改雨風之急?要以誼存鮑叔,論失傳孝標。敢謂素交,盡乖季世。緬予七子,各足千秋。把臂甲午之年,結社地壇之署。援青松而指白水,片言不假盤墩;誓結綬而慶彈冠,八拜已堅膠漆。論文聚樂,人同鄴下之游;抒志獻規,飲戒竹林之放。陶陶永夕,搔背而親短檠;款款忘年,逆耳豈嫌攻玉?謙而能下,則君苗之硯可焚;和者實難,則崔顥之章獨步。一時意氣,真期接翼鹓鸞;十載浮沉,堪嘆分歧萍梗。不虞神物,再合延津。撥開京陌之塵,乍睹故人之面。悵我久淹郎署,羨君并上公車。雙眼偏青,鬢縷問添多少?寸心自赤,河山邈隔存亡。起南竟乏楊意之逢,筆耕無地;靜卿虛負徐君之諾。劍掛何枝?相對五人,益思昔日。山陽聞笛,空灑淚以沾裳;岡上臥龍,想高吟而抱膝。欲破涕而為笑,覺歡伯之有權;更話舊而尋盟,倩曲生以作主。況春日載陽之候,值文場賈勇之馀。風裂鮫冰,暖浪搖弓中綠蟻;氣沖魚鑰,新雷驅海外金鰲。曲江柳眼窺人,上苑花神速客。偏宜沉醉,莫負良辰。于是移檄步兵,遠征從事。異味何須李監,清尊許坐公榮。興逾飲中之八仙,數減溪邊之六逸。合一龍而聯雙壁,五星恰聚于高垣;醉斗酒而賦百篇,七步豈難于擊缽。各言舊雅,載詠新詩。倘諉玉山之頹,定申金谷之罰。匪徒編成珠玉,紀一時兄弟綢繆;亦以什襲縹緗,貽百代子孫世講。慚予不敏,敢曰先鳴。聊為初簸之秕糠,但負前驅之弩矢云爾。
相逢猶憶十年前,結社曾依凈土蓮。
夜靜虛壇寒近斗,風清疏磬遠浮天。
豈尋方士求仙藥,自掩高齋學草玄。
簾外煙霞雙白板,燈前風雨一青編。
交緣七子心先契,誼重千金誓莫捐。
飛蓋西園羞附乘,揮杯竹里笑群賢。
秋堂榻為徐陳下,春水舟因李郭連。
入室同心能有幾,借光貧女更堪憐。
句傳夢筆爭呈巧,語擅雕龍各斗妍。
倚閣并吹藜杖火,臨岐先著祖生鞭。
那知分手燕京里,竟逐浮云越海邊。
望斷蒹葭人不見,采殘杜若雁難傳。
關河遠隔春風面,山水時虛夜月弦。
路暗剡溪千尺雪,夢迷天目萬重煙。
吳會還飛令尹舄,江頭喜泊孝廉船。
花前攜榼空懷昔,眼底連枝悵未全。
牛半星文神自合,雌雄神劍勢猶騫。
公車偕上逢今日,郎署棲遲已隔年。
歲月馮唐傷易老,酣歌方朔浪稱仙。
把衣稍敘寒暄語,聞笛翻驚涕淚懸。
再尋舊館非前主,相對長檠共黯然。
往事只看川閱水,消愁須貰酒如泉。
鹔鹴裘解沽瓊液,琥珀杯浮映玳筵。
曲奏梨園堪擊節,談回麈尾可忘筌。
豪來投轄傳籌飲,醉后欹巾枕股眠。
景運龍飛當九五,才人鵬奮起三千。
曲江指我曾游處,上苑看君奪錦鮮。
富貴榮華真過眼,蕭曹周召許齊肩。
致身寧羨橫腰印,不朽非關負郭田。
促膝未忘今夜約,殷勤揮灑托鸞箋。
夜靜虛壇寒近斗,風清疏磬遠浮天。
豈尋方士求仙藥,自掩高齋學草玄。
簾外煙霞雙白板,燈前風雨一青編。
交緣七子心先契,誼重千金誓莫捐。
飛蓋西園羞附乘,揮杯竹里笑群賢。
秋堂榻為徐陳下,春水舟因李郭連。
入室同心能有幾,借光貧女更堪憐。
句傳夢筆爭呈巧,語擅雕龍各斗妍。
倚閣并吹藜杖火,臨岐先著祖生鞭。
那知分手燕京里,竟逐浮云越海邊。
望斷蒹葭人不見,采殘杜若雁難傳。
關河遠隔春風面,山水時虛夜月弦。
路暗剡溪千尺雪,夢迷天目萬重煙。
吳會還飛令尹舄,江頭喜泊孝廉船。
花前攜榼空懷昔,眼底連枝悵未全。
牛半星文神自合,雌雄神劍勢猶騫。
公車偕上逢今日,郎署棲遲已隔年。
歲月馮唐傷易老,酣歌方朔浪稱仙。
把衣稍敘寒暄語,聞笛翻驚涕淚懸。
再尋舊館非前主,相對長檠共黯然。
往事只看川閱水,消愁須貰酒如泉。
鹔鹴裘解沽瓊液,琥珀杯浮映玳筵。
曲奏梨園堪擊節,談回麈尾可忘筌。
豪來投轄傳籌飲,醉后欹巾枕股眠。
景運龍飛當九五,才人鵬奮起三千。
曲江指我曾游處,上苑看君奪錦鮮。
富貴榮華真過眼,蕭曹周召許齊肩。
致身寧羨橫腰印,不朽非關負郭田。
促膝未忘今夜約,殷勤揮灑托鸞箋。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長安羅少府(唐·朱慶馀)
- 送長安趙侍郎赴闕(宋·魏野)
- 送長壽黃主簿(宋·衛博)
- 送長尾雨山北游(清末近現代初·鄭孝胥)
- 送長慶老人先入嶺南(明·釋函是)
- 送長汀陳檢討(明·曹義)
- 送長沙周司訓之任四川(明·王佐(汝學))
- 送長沙守(元·虞集)
- 送長沙陳太守二首 其一(唐·李白)
- 送長沙陳太守二首 其二(唐·李白)
- 送長沙韋明府(唐·郎士元)
- 送長泰尹鄭明府赴任便道歸省詩(明·湛若水)
- 送長洲周丞升吳縣令(明·高啟)
- 送長洲孫進士林赴南京刑部主事(明·程敏政)
- 送長洲居山人士貞(明·徐渭)
- 送長洲李明府入覲(明·郭諫臣)
- 送長洲陳明府入覲(明·郭諫臣)
- 送長溪高國楹從學朱元晦(宋·陳傅良)
- 送長社胡明府(唐末宋初·徐鉉)
- 送長蘆穆生歸鄉來別(宋末元初·陸文圭)
- 送長蘆都轉倪象愷先生歸田(清·丁時顯)
- 送長蘅偕計北上二首(明·鄭胤驥)
- 送長谷徐先生赴羅仙翁約煉藥玉陽山房(明·王世貞)
- 送長道客滑道士(宋·晁補之)
- 送長陵清辨師歸寧(宋·梅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