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滿江紅o乙巳述哀十二首 元日(清·董以寧)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滿江紅o乙巳述哀十二首 元日(清·董以寧)  
去歲今朝,念母病、捫心私痛。
猶記得、支床慰勞,慈恩深重。
此際魂歸何處去,黃泉碧落兒難送。
便床前、再欲聽呻吟,除非夢。
椒花在,為誰頌。
荔粉在,為誰奉。
只扶攜弱弟,麻衣悲慟。
從此屠蘇憐最后,親魂若在應猶共。
為憫孫、還盡鴿杯休,牽牛捧
  其二 人日(清·董以寧)
七葉蓂開,正綵勝、迎歡時節。
都只愿、年年無恙,勝如疇昔。
卻憶稱觴常不御,高堂翻怕逢人日。
道待亡、難當世間人,添憂恤。
倏忽里,音容寂。
人一去,誰依膝。
便占晴占雨,任他兇吉。
捧得宜春煎餅在,行行欲奉高堂食。
猛思量、顧我已無人,呼天泣。
  其三 元夕(清·董以寧)
月在團圓,卻不道、今宵月半。
盡處處、笙歌燈火,六鰲爭戰。
聊煮黃齏呼弟吃,為言吾母腸先斷。
念生前、曾未越中門,何曾看。
雙條燭,燒將短。
香一縷,行消篆。
想慈親若在,此時應倦。
妻子相看還有日,新魂獨自思兒伴。
好同來、早向穗帷眠,何須勸。
  其四 清明(清·董以寧)
父在斯耶,應聽我、孤兒泣告。
自父去、年年寒食,凄涼墓道。
一盞香羹新婦做,調和費盡慈親教。
更聲聲、含淚問黃泉,兒誰靠。
存亡事,傷懷抱。
婚嫁事,催衰老。
積劬勞悲痛,父魂應曉。
后死漫言多十載,幾曾生受孤兒孝。
卻堪憐、薤草迓銘旌,行將到。
  其五 四月八日(清·董以寧)
三十無兒,曾累卻、高堂心疚。
每到得、飯宮悉達,降生時候。
小制紅衫供浴佛,病中怯腕親縫就。
愿膝邊、早得茹飴人,幢前叩。
堪慰處,蘭生又。
堪悲處,萱摧驟。
念報劉無日,此兒方幼。
泣繞靈筵呼祖母,幽魂若聽眉還皺。
待施將、金鏡法王臺,慈云覆。
  其六 午日(清·董以寧)
素鞸欒欒,早映卻、一庭榴火。
無奈是、萱枝新萎,北堂塵鎖。
續命色絲空欲系,招魂角黍頻教裹。
問茫茫天地獨何之,歸來些。
蹣跚苦,應堅坐。
劬勞久,應高臥。
愿魂無去此,還防跌蹉。
只聽彩船喧競渡,錦標未奪終憐我。
便奠來、桂酒與椒漿,最難妥。
  其七 七夕(清·董以寧)
昨歲針樓,看兒女、筵前乞巧。
曾道述、生兒愚魯,公卿可到。
膝上抱孫閒說與,牽牛爾是癡些好。
待他年、為爾娶天孫,同諧老。
秋已再,星仍皎。
言猶在,人偏杳。
看敝衣曝處,音容非渺。
此夕可能歸白鶴,當時空望傳青鳥。
漫重陳、瓜果向靈帷,心如搗。
  其八 七月十五日(清·董以寧)
時值中元,為冥赦、十方追奠。
記唐代、幡迎七圣,遍傳宮殿。
吾母生平堪細數,料無罪過罹幽譴。
又何須、佛會赴盂蘭,今朝薦。
結欲解,錢緣線。
啖欲飽,花簪面。
總未能免俗,子情聊遣。
果得母兮同父在,算來只當家人宴。
但空中、曾否一加餐,何由見。
  其九 中秋(清·董以寧)
記得當初,向膝下、時時歡笑。
到此際、剖菱剝芡,團圓偏好。
正待月華猶未冷,高堂已慮金風悄。
命小鬟、傳語早添衣,頻頻道。
今夜月,依然皎。
今夜冷,憑誰告。
念穗帷寂寞,烏鴉飛噪。
欲問冰輪回地底,可能還向慈顏照。
奈夜臺、一去半年馀,無消耗。
  其十 九日(清·董以寧)
每到重陽,扶老母、登高樓上。
便擬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帳。
此際樓空渾不見,凄涼索奠黃花釀。
自看來、先做白衣人,誰相餉。
雞骨在,愁難狀。
馬鬣在,貧難葬。
問側身天地,那堪俯仰。
漫把茱萸靈幾插,未知母去今何傍。
想幽魂、也向夜臺登,將兒望
  其一十一 冬至逢忌日(清·董以寧)
永訣經年,渾不禁、呼天搶地。
念執手、彌留囑付,宛然昨事。
盡道陽春回律口,可能吹轉幽魂至。
正愁添、如線引針铓,心頭刺。
杯棬在,空思嗜。
楮幣設,空流淚。
羨奉觴此日,伯仁兄弟。
幸似阿奴都碌碌,生前死后長相侍。
奈風飄、翣鐸挽歌催,行將逝。
  其一十二 除夕(清·董以寧)
日月云除,除不得、心頭愴恍。
漫說道、兩年此夕,痛魂相仿。
去歲荊棺猶得撫,如今已去歸泉壤。
悔芒鞋、壘土太匆匆,難相傍。
爆竹裂,家家響。
歲酒熟,家家賞。
只棘人此際,愁偕年長。
有季可持門戶事,有兒堪主蒸嘗饗。
算此身、也是一閒人,隨親往。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