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其一 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宋·劉克莊)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滿江紅 其一 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宋·劉克莊)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
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
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
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
平戎策,從軍什。
零落盡,慵收拾。
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
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詠花間集。
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
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
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
平戎策,從軍什。
零落盡,慵收拾。
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
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詠花間集。
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評注
這首詞,是南宋后期愛國詞人劉克莊的代表作之一,在寫作上 ,頗具特色。上片寫過去,正面著筆,風格豪邁雄健;下片寫今日,純用反筆,風格掩抑沉郁。運用強制的對比手法,極富感染力。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兩句是倒裝句,按正常語序,應為「記當日金甲雕戈,初立轅門」。作者為的是突出「金甲雕戈」的雄姿。因此,詞一開頭就鮮明突兀地展現出自己初參軍幕時的興奮神情,以及種種激動人心的場面。轅門初開,鐵甲雕戈,詞人此時多么精神抖摟,氣宇軒昂!「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 」,在盾牌鼻紐上磨墨,則進一步顯示出當時軍情的緊急和他的才氣縱橫,起草軍事文書運筆如飛,揮灑之間,千紙立就,而如龍蛇走勢的字跡還沒有干呢!
「鐵馬曉嘶營壁冷 ,樓船夜渡風濤急。」天剛黎明,寒氣侵人,披著鐵甲的戰馬已嘶鳴起來,奔赴戰場;黑夜里,狂風呼嘯,怒濤奔騰,高大戰船正在搶渡。這二句生動地描繪出金兵南犯和宋軍抗御的驚心動魄場景。「 有誰憐,獨臂故將軍,無功績?」金兵退后,非但沒有功賞反遭誹謗 ,被迫去職。「獨臂故將軍」,用漢將李廣事。《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漢代李廣猿臂善射 ,即臂長如猿 ,可以運轉自如。他參加過七十多次抗擊匈奴的戰斗,被匈奴人稱為「漢之飛將軍 」 ,然而始終不得論功封侯。作者以李廣自況,悲憤地質問:有誰對這種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憤之氣,溢于言表。
下片用一系列反筆傾訴了報國無門、英雄坐老的郁悶情懷 。「 平戎策」指克敵的策略、計劃。「從軍什」指描寫從軍生涯的詩歌作品。現在既然人已被棄,留著這些東西又有何用?只好任它散失殆盡,而懶得收拾了。國難方殷 ,自己卻無事可做 ,只得將《茶經 》、《天香傳》之類的讀物,拿來「時時溫習」,消磨歲月。詞人為什么「生怕客談榆塞事」呢?因為當時南宋邊防形勢越來越嚴重,而統治者仍然醉生夢死,愛國之士請纓無路 ,談論及此,徒然空悲切。榆塞,指邊防要地。《花間集 》是后蜀人趙崇祚編選的一部詞集 ,是剪紅刻翠一類的作品 。作為愛國詞人,他「粗識國風《關睢》亂,羞學流鶯百囀。總不涉閨情春怨」(《賀新郎·席上聞歌有感》),現在卻拿《花間集》詞來教下一代。這表明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尖銳的矛盾沖突 ,詞人也似乎悲觀到了極點。最后兩句:「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借古人之言以說己心,更是滿腹牢騷,一腔激憤。
這首詞的上下兩片對比極為鮮明。上片從「金甲雕戈」到「樓船夜渡風濤急」,回憶昔日軍營生活,壯懷激烈,酣暢淋漓 。從「有誰憐猿臂故將軍」開始,突然一個大轉折,寫壯士凄涼,苦悶,抑郁。下片純是牢騷語,以嬉笑寫憤激 ,故作曠達,而不平之氣,充溢字里行間 。詞人寫自己拋開「武略」,課讀《茶經》,與客不談邊事,教兒但誦《花間 》,吟風賞月,似乎甘愿將生命的熱力消磨殆盡,其實,從詞序即可看出,風風雨雨,皆可觸動心事,可見其內心痛苦之情。由此可知,下片所用口吻雖閑淡委婉,其實是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一時代英雄報國無門的一腔悲憤。
這首詞意境開闊,風格雄渾,結構嚴密而變化莫測,脈絡分明,錯綜交織,慷慨而不消沉,悲壯而不衰頹,充滿積極的愛國之情,成為傳世名詞。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兩句是倒裝句,按正常語序,應為「記當日金甲雕戈,初立轅門」。作者為的是突出「金甲雕戈」的雄姿。因此,詞一開頭就鮮明突兀地展現出自己初參軍幕時的興奮神情,以及種種激動人心的場面。轅門初開,鐵甲雕戈,詞人此時多么精神抖摟,氣宇軒昂!「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 」,在盾牌鼻紐上磨墨,則進一步顯示出當時軍情的緊急和他的才氣縱橫,起草軍事文書運筆如飛,揮灑之間,千紙立就,而如龍蛇走勢的字跡還沒有干呢!
「鐵馬曉嘶營壁冷 ,樓船夜渡風濤急。」天剛黎明,寒氣侵人,披著鐵甲的戰馬已嘶鳴起來,奔赴戰場;黑夜里,狂風呼嘯,怒濤奔騰,高大戰船正在搶渡。這二句生動地描繪出金兵南犯和宋軍抗御的驚心動魄場景。「 有誰憐,獨臂故將軍,無功績?」金兵退后,非但沒有功賞反遭誹謗 ,被迫去職。「獨臂故將軍」,用漢將李廣事。《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漢代李廣猿臂善射 ,即臂長如猿 ,可以運轉自如。他參加過七十多次抗擊匈奴的戰斗,被匈奴人稱為「漢之飛將軍 」 ,然而始終不得論功封侯。作者以李廣自況,悲憤地質問:有誰對這種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憤之氣,溢于言表。
下片用一系列反筆傾訴了報國無門、英雄坐老的郁悶情懷 。「 平戎策」指克敵的策略、計劃。「從軍什」指描寫從軍生涯的詩歌作品。現在既然人已被棄,留著這些東西又有何用?只好任它散失殆盡,而懶得收拾了。國難方殷 ,自己卻無事可做 ,只得將《茶經 》、《天香傳》之類的讀物,拿來「時時溫習」,消磨歲月。詞人為什么「生怕客談榆塞事」呢?因為當時南宋邊防形勢越來越嚴重,而統治者仍然醉生夢死,愛國之士請纓無路 ,談論及此,徒然空悲切。榆塞,指邊防要地。《花間集 》是后蜀人趙崇祚編選的一部詞集 ,是剪紅刻翠一類的作品 。作為愛國詞人,他「粗識國風《關睢》亂,羞學流鶯百囀。總不涉閨情春怨」(《賀新郎·席上聞歌有感》),現在卻拿《花間集》詞來教下一代。這表明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尖銳的矛盾沖突 ,詞人也似乎悲觀到了極點。最后兩句:「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借古人之言以說己心,更是滿腹牢騷,一腔激憤。
這首詞的上下兩片對比極為鮮明。上片從「金甲雕戈」到「樓船夜渡風濤急」,回憶昔日軍營生活,壯懷激烈,酣暢淋漓 。從「有誰憐猿臂故將軍」開始,突然一個大轉折,寫壯士凄涼,苦悶,抑郁。下片純是牢騷語,以嬉笑寫憤激 ,故作曠達,而不平之氣,充溢字里行間 。詞人寫自己拋開「武略」,課讀《茶經》,與客不談邊事,教兒但誦《花間 》,吟風賞月,似乎甘愿將生命的熱力消磨殆盡,其實,從詞序即可看出,風風雨雨,皆可觸動心事,可見其內心痛苦之情。由此可知,下片所用口吻雖閑淡委婉,其實是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一時代英雄報國無門的一腔悲憤。
這首詞意境開闊,風格雄渾,結構嚴密而變化莫測,脈絡分明,錯綜交織,慷慨而不消沉,悲壯而不衰頹,充滿積極的愛國之情,成為傳世名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隨羲文出塞二首(清·徐元夢)
- 送隱上人還玉峰二首(宋·釋寶曇)
- 送隱士游京淮(宋·釋斯植)
- 送隱直侍行陜郊(宋·劉敞)
- 送隱直歸扶離(宋·劉攽)
- 送隱直辟青州幕府(宋·劉敞)
- 送隱直(宋·劉攽)
- 送隱直(宋·劉敞)
- 送隱者一絕(唐·杜牧)
- 送隱者歸羅浮(唐·李群玉)
- 送隱靜恭老(宋·虞儔)
- 送雋侍者還永樂寺,寄闡大猷尊師(元末明初·張昱)
- 送雀離佛兄步噓堂韻(當代·王引)
- 送雁和元孝(明末清初·陳子升)
- 送雁宕慶藏主(宋·釋智朋)
- 送雁(宋·王令)
- 送雁(明·釋函可)
- 送雁(明末清初·陳恭尹)
- 送雄直歲(宋·釋重顯)
- 送雅上人自鄞歸杭(宋·釋文珦)
- 送雅禪師若神(宋·劉敞)
- 送集慶教授博淵泉(明·陶安)
- 送集文上人游方(唐·賈島)
- 送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敕放歸江東覲省(唐·陶翰)
- 送集賢崔八叔承恩括圖書(唐·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