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初春(宋·張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滿江紅 初春(宋·張先)
飄盡寒梅,笑粉蝶、游蜂未覺。
漸迤邐、水明山秀,暖生簾幕。
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青猶弱。
記畫橋,深處水邊亭,曾偷約。
多少恨,今猶昨;
愁和悶,都忘卻。
拚從前爛醉,被花迷著。
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
但只愁,錦繡鬧妝時,東風惡。
漸迤邐、水明山秀,暖生簾幕。
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青猶弱。
記畫橋,深處水邊亭,曾偷約。
多少恨,今猶昨;
愁和悶,都忘卻。
拚從前爛醉,被花迷著。
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
但只愁,錦繡鬧妝時,東風惡。
評注
此為追念夕日戀情之作。
上片前兩句寫春的萌動訊息,饒有情趣:寒梅飄盡,早春將至,這一切似乎是不期然而然的,故而連最殷勤、最愛熱鬧的粉蝶游蜂也未曾察覺。一「笑」字 ,暗示出有心人先萬物而感到了春意。以下五句,隨時序而換筆 :漸漸地水藍了,山綠了,大地回春,人家開始感到融和的淑氣;浴雨的桃花初放,色澤尚未殷紅;縈煙的新柳才青,長條還很纖細。這里以小桃 、弱柳隱喻嬌弱的美人。就在這樣美好的初春里,詞人與所愛之人初遇,并且有過難忘的私下相會。畫橋深處,水邊小亭,尋春的人們可以去與小桃新柳相見,也可以在這里期待著初戀的情人。這樣美好的背景 ,便已暗示出當時約會的美妙 。兩句又分別領以「記」字、「曾」字,點醒上片所寫全是回憶。
過片四句 ,詞筆收回到現在 :往日歡愛已經逝去,只留下永無窮盡的懷念,使自己沉湎于猶新的記憶中;常常因為醉心于舊日的美好情境,而忘卻了眼前的愁恨凄涼 。至此 ,詞筆又返回到往日。「拚從前」二句,感嘆自己那時常心甘情愿地痛飲以至于爛醉,為的是既被容貌所迷,更為出色的歌才傾倒:她的歌聲,象晴空的鴿鈴,在柔和的春風中蕩漾;象嬌小的雛鶯,在薄寒的春林里弄舌。上片借桃柳隱喻其人 ,此處又喻以嬌小的禽鳥,更覺生動。詞情至此,已達高潮。作者卻在收束處突然轉出愛情的悲劇結局,詞情從高潮跌入低潮,形成凄愴的尾聲。可是作者似乎不忍把話說死,有意寫下「但只愁」一語讓人想象與回味。
在這首詞中,作者嫻熟地、大量地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上片前半多用興,下片后半多用比。最后還以「東風惡」來比邪惡勢力摧殘美好愛情,使詞自有傳統的含蓄之美。又于抒情回憶中展現一個悲劇性的愛情故事,在結構上作了錯綜變化的安排。詞人這樣打破時間順序,錯綜安排結構,不僅收到了富于情節性、曲折性,引人入勝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充分表現了激情的波瀾起伏。
上片前兩句寫春的萌動訊息,饒有情趣:寒梅飄盡,早春將至,這一切似乎是不期然而然的,故而連最殷勤、最愛熱鬧的粉蝶游蜂也未曾察覺。一「笑」字 ,暗示出有心人先萬物而感到了春意。以下五句,隨時序而換筆 :漸漸地水藍了,山綠了,大地回春,人家開始感到融和的淑氣;浴雨的桃花初放,色澤尚未殷紅;縈煙的新柳才青,長條還很纖細。這里以小桃 、弱柳隱喻嬌弱的美人。就在這樣美好的初春里,詞人與所愛之人初遇,并且有過難忘的私下相會。畫橋深處,水邊小亭,尋春的人們可以去與小桃新柳相見,也可以在這里期待著初戀的情人。這樣美好的背景 ,便已暗示出當時約會的美妙 。兩句又分別領以「記」字、「曾」字,點醒上片所寫全是回憶。
過片四句 ,詞筆收回到現在 :往日歡愛已經逝去,只留下永無窮盡的懷念,使自己沉湎于猶新的記憶中;常常因為醉心于舊日的美好情境,而忘卻了眼前的愁恨凄涼 。至此 ,詞筆又返回到往日。「拚從前」二句,感嘆自己那時常心甘情愿地痛飲以至于爛醉,為的是既被容貌所迷,更為出色的歌才傾倒:她的歌聲,象晴空的鴿鈴,在柔和的春風中蕩漾;象嬌小的雛鶯,在薄寒的春林里弄舌。上片借桃柳隱喻其人 ,此處又喻以嬌小的禽鳥,更覺生動。詞情至此,已達高潮。作者卻在收束處突然轉出愛情的悲劇結局,詞情從高潮跌入低潮,形成凄愴的尾聲。可是作者似乎不忍把話說死,有意寫下「但只愁」一語讓人想象與回味。
在這首詞中,作者嫻熟地、大量地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上片前半多用興,下片后半多用比。最后還以「東風惡」來比邪惡勢力摧殘美好愛情,使詞自有傳統的含蓄之美。又于抒情回憶中展現一個悲劇性的愛情故事,在結構上作了錯綜變化的安排。詞人這樣打破時間順序,錯綜安排結構,不僅收到了富于情節性、曲折性,引人入勝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充分表現了激情的波瀾起伏。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丑奴兒 觀閣前芍藥有感二闕(明·夏言)
- 丑奴兒 謝人寄蠟梅(宋·李之儀)
- 丑奴兒/采桑子 其一 寄齊堯佐(宋·王之望)
- 丑奴兒/采桑子 其一 張仲欽母夫人壽(宋·張孝祥)
- 丑奴兒/采桑子 其一 木犀(宋·李綱)
- 丑奴兒/采桑子 其一 王清叔贈梅花見索(宋·姚述堯2)
- 丑奴兒/采桑子 其三 王公澤為予言查山之(宋·張孝祥)
- 丑奴兒/采桑子 其二 寄李德志(宋·王之望)
- 丑奴兒/采桑子 其二 張仲欽生日用前韻(宋·張孝祥)
- 丑奴兒/采桑子 其二(宋·李綱)
- 丑奴兒/采桑子 和鉛山陳簿韻(宋·辛棄疾)
- 丑奴兒/采桑子 詠梅(宋·陳亮)
- 丑奴兒/采桑子 大石梅花(宋·周邦彥)
- 丑奴兒/采桑子 子母猿(宋·張炎)
- 丑奴兒/采桑子 宣和辛丑(宋·向子諲)
- 丑奴兒/采桑子 慶鄧彥鱗生子(宋·廖行之)
- 丑奴兒/采桑子 次師能韻(宋·舒亶)
- 丑奴兒/采桑子(宋·周邦彥)
- 丑奴兒/采桑子(宋·宋先生)
- 丑奴兒/采桑子(宋·宋先生)
- 丑奴兒/采桑子(宋·宋先生)
- 丑奴兒/采桑子(宋·張孝祥)
- 丑奴兒/采桑子(宋·方千里)
- 丑奴兒/采桑子(宋·晁端禮)
- 丑奴兒/采桑子(宋·曾乾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