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宋·無名氏)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滿江紅(宋·無名氏)
斗帳高眠,寒窗靜、瀟瀟雨意。
南樓近、更移三鼓,漏傳一水。
點點不離楊柳外,聲聲只在芭蕉里。
也不管、滴破故鄉心,愁人耳。
無似有,游絲細。
聚復散,真珠碎。
天應分付與,別離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夢,輸他雙枕鴛鴦睡。
向此際、別有好思量,人千里。
南樓近、更移三鼓,漏傳一水。
點點不離楊柳外,聲聲只在芭蕉里。
也不管、滴破故鄉心,愁人耳。
無似有,游絲細。
聚復散,真珠碎。
天應分付與,別離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夢,輸他雙枕鴛鴦睡。
向此際、別有好思量,人千里。
評注
這是一首詠雨詞,曾先后被選入《類編草堂詩馀》、《花草粹編》等詞選,并一再被弄錯主名。這說明它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詞把雨滴聲貫串全篇。作者敏銳地捕捉住這一聽覺形象,并且別出心裁地聯想出相似的人生感受。
上片寫雨滴聲造境。一頂小帳,形如覆斗,詞人安臥其中。夜,靜悄悄地,本該睡一夜好覺。不料一陣蕭疏帶涼的雨意,進了窗戶,醒了詞人。住處地近城南,此刻聽得城樓上更鼓敲了三響,已是三更天了。室內夜漏滴答、滴答,有節奏地連成一支水滴之聲。窗外雨點瀟瀟陣陣,從楊柳葉尖上滴響,在芭蕉葉片上濺響,奏出一場雨滴的交響樂。樹有遠近,葉有高低,故其聲亦有遠近高下。往遠處普遍地聽,是淅淅瀝瀝,連成一片;往近處仔細地聽,則滴滴答答,點點分明。「不離」,「只在」是強調深夜雨聲唯有植物葉上滴響之音,最為打動人心。這兩句,緊緊銜接上面「漏傳一水」,就把雨滴聲與漏滴聲連接起來,在睡意朦朧的詞人聽來,似乎就感到四面八方有無數的漏滴作響。失眠的人,情何以堪?無情的雨滴,一個勁兒地滴,也不管要滴穿這一雙愁人的耳,要滴破這一顆思鄉的心。滴,是全篇之眼。滴,仿佛是雨滴的有聲特寫鏡頭,凸現出了雨滴的形象,讓人感受到了雨滴的聲響。
下片抒寫雨滴引起的更多聯想與感傷。雨絲真細,若有若無,飄飛在空中,如縷縷游絲。雨絲有時也加大而形成雨點,灑在植物葉上匯聚起來,又如顆顆真珠。葉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響,碎了。雨珠的聚而復散,與人生的悲歡離合,是多么相似呵!真該是天意吧,讓我從雨滴來咀嚼離別的滋味。再說那雨絲吧,若有若無,又與夢思的飄忽斷續多么相似。可不是嗎?剛才一晌好夢,就讓雨聲給打破了。「蝴蝶夢」用《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意指美好的夢。夢一醒,不由人不羨慕那些雨夜雙棲的伉儷。夢,做不成了。可是,在這瀟瀟夜雨中好好想念一番,不也是很美的嗎?讓我的精神飛過無邊的雨絲,與千里之外的人相會吧!無可奈何語,也是癡情語。這樣結筆,仍與全篇妙合無跡。
巧妙地溝通各種聯想,是這首詞的特色。通過雨滴聲,聯想到雨滴柳葉、雨打芭蕉的情景。進一步聯想到雨點聚成水珠又滴落濺碎的細節。這些,表現的都是從聽覺形象化出視覺形象的通感。更為出色的是奇特的相似聯想,他把自然現象與生活現象聯想起來。漏聲、雨聲是相似聯想;從雨絲的若有若無聯想到夢思的飄忽斷續,從水珠的聚散想到人生的離合,是更為巧妙的相似聯想。試取溫庭筠的《更漏子》一詞下闋比較,在溫詞中雨滴只是撩起「不道離情正苦」;而在這首詞中,雨珠更象征人生,就別具清新韻味。 (宛敏灝 鄧小軍)
上片寫雨滴聲造境。一頂小帳,形如覆斗,詞人安臥其中。夜,靜悄悄地,本該睡一夜好覺。不料一陣蕭疏帶涼的雨意,進了窗戶,醒了詞人。住處地近城南,此刻聽得城樓上更鼓敲了三響,已是三更天了。室內夜漏滴答、滴答,有節奏地連成一支水滴之聲。窗外雨點瀟瀟陣陣,從楊柳葉尖上滴響,在芭蕉葉片上濺響,奏出一場雨滴的交響樂。樹有遠近,葉有高低,故其聲亦有遠近高下。往遠處普遍地聽,是淅淅瀝瀝,連成一片;往近處仔細地聽,則滴滴答答,點點分明。「不離」,「只在」是強調深夜雨聲唯有植物葉上滴響之音,最為打動人心。這兩句,緊緊銜接上面「漏傳一水」,就把雨滴聲與漏滴聲連接起來,在睡意朦朧的詞人聽來,似乎就感到四面八方有無數的漏滴作響。失眠的人,情何以堪?無情的雨滴,一個勁兒地滴,也不管要滴穿這一雙愁人的耳,要滴破這一顆思鄉的心。滴,是全篇之眼。滴,仿佛是雨滴的有聲特寫鏡頭,凸現出了雨滴的形象,讓人感受到了雨滴的聲響。
下片抒寫雨滴引起的更多聯想與感傷。雨絲真細,若有若無,飄飛在空中,如縷縷游絲。雨絲有時也加大而形成雨點,灑在植物葉上匯聚起來,又如顆顆真珠。葉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響,碎了。雨珠的聚而復散,與人生的悲歡離合,是多么相似呵!真該是天意吧,讓我從雨滴來咀嚼離別的滋味。再說那雨絲吧,若有若無,又與夢思的飄忽斷續多么相似。可不是嗎?剛才一晌好夢,就讓雨聲給打破了。「蝴蝶夢」用《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意指美好的夢。夢一醒,不由人不羨慕那些雨夜雙棲的伉儷。夢,做不成了。可是,在這瀟瀟夜雨中好好想念一番,不也是很美的嗎?讓我的精神飛過無邊的雨絲,與千里之外的人相會吧!無可奈何語,也是癡情語。這樣結筆,仍與全篇妙合無跡。
巧妙地溝通各種聯想,是這首詞的特色。通過雨滴聲,聯想到雨滴柳葉、雨打芭蕉的情景。進一步聯想到雨點聚成水珠又滴落濺碎的細節。這些,表現的都是從聽覺形象化出視覺形象的通感。更為出色的是奇特的相似聯想,他把自然現象與生活現象聯想起來。漏聲、雨聲是相似聯想;從雨絲的若有若無聯想到夢思的飄忽斷續,從水珠的聚散想到人生的離合,是更為巧妙的相似聯想。試取溫庭筠的《更漏子》一詞下闋比較,在溫詞中雨滴只是撩起「不道離情正苦」;而在這首詞中,雨珠更象征人生,就別具清新韻味。 (宛敏灝 鄧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