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滿江紅(宋·辛棄疾)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滿江紅(宋·辛棄疾)  
序:盧憲移漕建安,陳端仁給事同諸公餞別。余為酒困,臥青涂堂上,三鼓方醒。國華賦詞留別,席上和韻。青涂,端仁堂名也
宿酒醒時,算只有、清愁而已。
人正在、青涂堂上,月華如洗。
紙帳梅花歸夢覺,莼羹鱸鲙秋風起。
問人生、得意幾何時,吾歸矣。
君若問,相思事。
料長在,歌聲里。
這情懷只是,中年如此。
明月何妨千里隔,顧君與我何如耳。
向尊前、重約幾時來,江山美。
   其二(宋·辛棄疾)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如雪。
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
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
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層樓望,春山疊。
家何在,煙波隔。
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
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
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評注
這首詞的寫作年代已無法考證,也沒有其他材料可供參閱,但從這首詞的意境推測,可能是他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歸之作。全詞的中心是寫詞人因春歸而想家的悲涼情緒,它以春景為媒介,充分體現了自家身世和國家命運都很悲慘的感嘆,是一首飽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傳下來,為人所喜歡,不僅在于它飽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寫詞時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訴說,而在生動鮮活的意境描寫中創造了幽遠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傷春 。詞人的藝術觸覺是十分敏銳的:他既欣賞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長。
在他的筆下,暮春的景致是何等地使人眼花瞭亂!「點火櫻桃,照一架、荼如雪」二句,猶如彩色影片的特寫鏡頭 ,園林之中燦爛的春色被推到讀者的眼前。
一株株櫻桃,碩果累累,紅得像著了火;一架荼正盛開著白雪般的花朵,與火焰般的櫻桃交相輝映,整個園林紅妝素裹,分外嬌艷 。「春正好」是一句簡潔深情的贊語。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機勃勃。春筍穿破了長滿青苔的土階,蓬勃地向上生長;春燕牽引著初產的幼雛,在緩緩地飛翔;流鶯呼朋引伴,嬌音恰恰,就像奏響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 。······可是好景不長,恰如前人的名句「開到荼花事了」所標示的,高潮一過,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許正是因為預感到春之短暫,乳燕才飛得沒有興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來;那些自在的流鶯,也因此而歌聲不暢,它們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覺。燕之「弱」,鶯之「怯」,其實都是詞人感傷春天心理的外化。讀者切莫責怪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怎么會沾染上小兒女的傷春感懷,辛棄疾這里別有滿腹心事。對于一個政治理想落空、在現實生活中屢受挫折的人來說,春歸豈不是象征著希望破滅!自然景觀的變化和季節的無情推移 ,牽動了詞人滿懷的愁恨,于是他向春天發出了怨憤之語 :「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這三句與作者的名篇《祝英臺近·晚春》的結拍「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用語和含義都很相似,只是這里語調更為急促,意思更為直截了當一些。作者似在對空呼喊道:千愁萬恨,都是你春天給引出來的;如今你自個兒走得利索,卻把愁留給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經愁腸千結,無法解開!這一串怨春之語,無理之極,然而有情之極 ,「腸千結」三字,尤能夸張地表達出詞人抑郁不堪的煩亂心緒。
詞的下片,具體而細致地抒寫這被春天觸動的愁和恨。換頭的四個三字句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 。」承「腸千結」一句而來,點明詞人內心所郁積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懷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詞人登高樓而遠望家鄉,無奈千重萬疊的春山遮斷了雙眼,茫茫無邊的煙波阻隔了歸路。這春山、這煙波 ,象征祖國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險惡,象征詞人執著追求的抗金恢復大業所遇到的無數艱難險阻!接下來「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二句,愁懷浩渺,語意悲愴,英雄的孤獨感拂拂生于紙面。所謂「古今遺恨」,按字面之義自然是指從古至今的恨事,但懷古是為了傷今,因而這里的「古今 」,偏重于指「今 」。今之恨 ,莫過于中原淪陷、祖國分裂之恨。
由此可見,這兩句是向人們說明:詞人之「恨」的內容,決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風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國大恨;而詞人為雪此大恨而奮斗,響應都寥寥無幾,此恨幾乎無處可以傾訴,這又是自己滿腔愁恨之更深一層者!緊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一聯而變其意 。《莊子》上說,莊周夢見自己化為蝴蝶。后來文人就將做夢稱為「蝴蝶夢 」。千里夢,指自己的想家夢 。子規的叫聲像是在說「不如歸去 」。這兩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筆,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來將上文所抒寫的內容進一步向廣闊的時空延伸。一個「不傳」,一個「叫斷」,是點鐵成金之語,使得這兩句比崔涂原詩更為凄切地表達出思家念遠之悲。還須指出的是,從作者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遺恨」等來綜合判斷,這里的所謂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區的寓所,而是思念遠在北方金人統治之下的山東濟南老家。全闋的結拍云 :「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聲聲」,承「子規叫斷」而來,可謂善于呼應,構鎖嚴密 。「勸人歸,歸難得」二語,修辭學上稱為「頂真格 」,其作用在于文氣貫通地傾瀉自己的苦痛之懷。這里以情語結束,但由于與前面的形象描寫相聯系,并且語意真摯感人,所以這個結尾仍然富有韻味,令人對這位愛國志士有家難歸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鳴之感。
辛棄疾的政治抒情詞,就表達方式而言,可分為直抒與曲達兩種。所謂直抒,是指張口暢談,議論之聲滔滔不絕,悲壯之情 ,慷慨豪邁之志,全盤托出,沒有半點含蓄,從不憑借外物 ,不依靠比興等手法。
所謂曲達,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說的話,但考慮到自己處境險惡,不敢將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暢快淋漓地說出來,而是憑借花鳥山水來抒發自己的憂憤。本詞就是屬于后類。
   其三(宋·辛棄疾)
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
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
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
想王郎、結發賦從戎,傳遺業。
腰間劍,聊彈鋏。
尊中酒,堪為別。
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
馬革裹尸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
但從今、記取楚樓風,裴臺月。
   其四(宋·辛棄疾)
風卷庭梧,黃葉墜、新涼如洗。
一笑折、秋英同賞,弄香挼蕊。
天遠難窮休久望,樓高欲下還重倚。
拼一襟、寂寞淚彈秋,無人會。
今古恨,沈荒壘。
悲歡事,隨流水。
想登樓青鬢,未堪憔悴。
極目煙橫山數點,孤舟月淡人千里。
對嬋娟、從此話離愁,金尊里。
   其五(宋·辛棄疾)
紫陌飛塵,望十里、雕鞍繡轂。
春未老、已驚臺榭,瘦紅肥綠。
睡雨海棠猶倚醉,舞風楊柳難成曲。
問流鶯、能說故園無,曾相熟。
巖泉上,飛鳧浴。
巢林下,棲禽宿。
恨荼蘼開晚,謾翻船玉。
蓮社豈堪談昨夢,蘭亭何處尋遺墨。
但羈懷、空自倚秋千,無心蹴。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