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宋·汪藻)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點絳唇(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
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
君知否?
亂鴉啼后,歸興濃如酒。
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
君知否?
亂鴉啼后,歸興濃如酒。
評注
①山銜斗:北斗星閃現在山間:
②「閑卻」句:與末句相應。言無意飲酒。
【評解】
此詞上片著重寫景。寒夜新月,山銜北斗,搔首悵望,梅影橫窗。下片著重寫人。
「歸夢濃于酒」,含蓄蘊藉,耐人尋思。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與人融為一體。
【集評】
吳曾《能改齋漫錄》:彥章在翰苑,屬致言者(為言官所劾),作此詞。或問曰:「歸夢濃于酒,何以在曉鴉啼后?」公曰:「無奈這一群畜生聒噪何!」南宋人編《草堂詩余》改「曉鴉」作「亂鴉」,「歸夢」作「歸興」,朱彝尊《詞綜》據吳曾所記改回。
這首詞抒寫詩人寒夜中的一種閑適、恬淡而又略略感到凄惻、悲涼的情懷。全詞語言明快,意境深遠,讀者不僅能真切地看到詩人當年生活的情景,而且能窺見當時詩人的心境。
上片寫詩人所處的特定環境:一彎新月高高掛在寒夜的天空,江水靜靜地奔流,北斗星低垂著仿佛要銜住那高高的山峰。短短十一個字就包含著五個意象:月──夜──江──山──斗(北斗星),而且把每個意象的靜態、動態都形象地表現出來:「夜寒」、「江靜」、「月娟娟」、山脊銜著星斗。「山銜斗」中的「銜」字用得十分富有表現力,它把北斗低垂,幾與山接的視覺印象一語中的地活畫出來,而且把山峰與北斗「銜接」的具體情狀描繪得無比確切:突起的山峰有如吻喙,北斗斗杓有如器皿,山峰接北斗有如吻喙啄器皿,比擬十分精當新穎。在這樣的夜晚誰都會心旌搖搖、思緒繚繞的,更何況是深情易感的詩人,于是「起來搔首」徘徊則是自然的了。當搔首徘徊之際,忽然發現梅花的枝影映在窗上。疏影橫斜,本是梅樹梅枝的典型姿態。這里一「橫」一「瘦」就把梅花的神韻突現于紙上了。詩人這里雖系寫景,也未嘗沒有包含著某種寄托或自況,橫窗的梅影是高潔的象征,詩人自己亦是如梅般地潔身自好。「瘦」字此處用的極好,既把梅花人格化,又寫出它(也就是詩人自己)不諛不阿的堅貞硬挺精神──耿直的傲骨。如果把「搔首」和「瘦」聯系起來,更能看出詩人在「梅影」上的寄托,「搔首」乃有煩惱、牢騷。因搔首而瘦乃是自然之事。一語雙關,多層涵意,真乃詩人巧思妙筆。
下片即在上片寫景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抒發胸臆。「好個霜天」是對上片的一句感嘆式的總括,又是下片抒情的開啟:霜天冷落,友朋云散,把酒傳杯的手,也只得閑擱起來了,心境的蒼涼由此可見一斑。聯系乃父的政治遭遇,是否也有這樣深層次的寄托:新政的襲來有如霜天冷峭,一般有抱負有作為者也只得將滿腹經綸閑置一旁了。聯系后面三句,這種解釋便顯得更加合理:「亂鴉」當指那些黨同伐異的政客,在他們啼噪一番之后,「歸去來」的心情就更加迫切、濃重了。詩人寫得極為含蓄,借用身邊景,眼前事貼切而又隱括地托出一番含而不露的心事。「濃于酒」三字寫的極為輕松、隨便,卻蘊藏著嚴峻的政治內涵,酒是苦悶的麻醉劑,人在飲酒之后可以暫時忘卻心中的不快,此處說「歸興濃于酒」就是意味著歸隱的意念即使在酒醉之際仍然非常清醒。詩人與現實政治決裂的決心可以說達到了極其堅定的程度。意近旨遠,言淺寓深,這首詞的魅力就在于此。
(張厚余)
作者一度頗感仕途艱險,機鋒四伏,因而渴望退隱歸家,樂守田園,此詞即表達了這種思想情感。作者在詞中通過對景物的刻畫,委婉地寫出他心中的苦悶,表現手法極為含蓄。
上片首兩句寫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圖:一彎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擁,山頂與星斗相連;在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靜,聽不到波聲。這兩句是作者中夜起來遙望所見,倒置在前,寫的是靜的環境。他本來就心事重重,在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 。「搔首」是思考問題時習慣的動作,此處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他情緒不平靜。結句「梅影橫窗瘦」,靜中見動 ,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橫窗。「瘦」字刻畫出梅花的豐姿。
下片轉向抒情。嚴冬的打霜天氣,本來正是飲酒驅寒的好時光 ,可是卻沒有飲酒的興致。「傳杯」是傳遞酒杯而飲以助酒興,多是在宴會中進行,不是獨飲或對飲。此處「閑卻傳杯會了。聯系詞人身世,可知此時他正在被迫遷調,官場失意時。末二句,作者「 歸興」之萌生是由于「亂鴉啼后」,并且這番思歸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興還濃,可見他已非常厭倦宦海生涯 。在鴉前冠以「亂 」,足見鴉之多,聒噪之甚。
作者先用設問句「君知否」向他人提問,然后自作回答說明「 歸興濃于酒 」的原因所在,所謂「亂鴉」,是指政壇上的一群小人。
此詞上片寫景,畫面冷潔清疏,下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將上片欲言未言之情思抒發出來,于自然幽默中含憤激之氣。整首詞構思別致,語言曉暢,情景相生,結構縝密,渾化無跡。
②「閑卻」句:與末句相應。言無意飲酒。
【評解】
此詞上片著重寫景。寒夜新月,山銜北斗,搔首悵望,梅影橫窗。下片著重寫人。
「歸夢濃于酒」,含蓄蘊藉,耐人尋思。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與人融為一體。
【集評】
吳曾《能改齋漫錄》:彥章在翰苑,屬致言者(為言官所劾),作此詞。或問曰:「歸夢濃于酒,何以在曉鴉啼后?」公曰:「無奈這一群畜生聒噪何!」南宋人編《草堂詩余》改「曉鴉」作「亂鴉」,「歸夢」作「歸興」,朱彝尊《詞綜》據吳曾所記改回。
這首詞抒寫詩人寒夜中的一種閑適、恬淡而又略略感到凄惻、悲涼的情懷。全詞語言明快,意境深遠,讀者不僅能真切地看到詩人當年生活的情景,而且能窺見當時詩人的心境。
上片寫詩人所處的特定環境:一彎新月高高掛在寒夜的天空,江水靜靜地奔流,北斗星低垂著仿佛要銜住那高高的山峰。短短十一個字就包含著五個意象:月──夜──江──山──斗(北斗星),而且把每個意象的靜態、動態都形象地表現出來:「夜寒」、「江靜」、「月娟娟」、山脊銜著星斗。「山銜斗」中的「銜」字用得十分富有表現力,它把北斗低垂,幾與山接的視覺印象一語中的地活畫出來,而且把山峰與北斗「銜接」的具體情狀描繪得無比確切:突起的山峰有如吻喙,北斗斗杓有如器皿,山峰接北斗有如吻喙啄器皿,比擬十分精當新穎。在這樣的夜晚誰都會心旌搖搖、思緒繚繞的,更何況是深情易感的詩人,于是「起來搔首」徘徊則是自然的了。當搔首徘徊之際,忽然發現梅花的枝影映在窗上。疏影橫斜,本是梅樹梅枝的典型姿態。這里一「橫」一「瘦」就把梅花的神韻突現于紙上了。詩人這里雖系寫景,也未嘗沒有包含著某種寄托或自況,橫窗的梅影是高潔的象征,詩人自己亦是如梅般地潔身自好。「瘦」字此處用的極好,既把梅花人格化,又寫出它(也就是詩人自己)不諛不阿的堅貞硬挺精神──耿直的傲骨。如果把「搔首」和「瘦」聯系起來,更能看出詩人在「梅影」上的寄托,「搔首」乃有煩惱、牢騷。因搔首而瘦乃是自然之事。一語雙關,多層涵意,真乃詩人巧思妙筆。
下片即在上片寫景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抒發胸臆。「好個霜天」是對上片的一句感嘆式的總括,又是下片抒情的開啟:霜天冷落,友朋云散,把酒傳杯的手,也只得閑擱起來了,心境的蒼涼由此可見一斑。聯系乃父的政治遭遇,是否也有這樣深層次的寄托:新政的襲來有如霜天冷峭,一般有抱負有作為者也只得將滿腹經綸閑置一旁了。聯系后面三句,這種解釋便顯得更加合理:「亂鴉」當指那些黨同伐異的政客,在他們啼噪一番之后,「歸去來」的心情就更加迫切、濃重了。詩人寫得極為含蓄,借用身邊景,眼前事貼切而又隱括地托出一番含而不露的心事。「濃于酒」三字寫的極為輕松、隨便,卻蘊藏著嚴峻的政治內涵,酒是苦悶的麻醉劑,人在飲酒之后可以暫時忘卻心中的不快,此處說「歸興濃于酒」就是意味著歸隱的意念即使在酒醉之際仍然非常清醒。詩人與現實政治決裂的決心可以說達到了極其堅定的程度。意近旨遠,言淺寓深,這首詞的魅力就在于此。
(張厚余)
作者一度頗感仕途艱險,機鋒四伏,因而渴望退隱歸家,樂守田園,此詞即表達了這種思想情感。作者在詞中通過對景物的刻畫,委婉地寫出他心中的苦悶,表現手法極為含蓄。
上片首兩句寫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圖:一彎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擁,山頂與星斗相連;在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靜,聽不到波聲。這兩句是作者中夜起來遙望所見,倒置在前,寫的是靜的環境。他本來就心事重重,在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 。「搔首」是思考問題時習慣的動作,此處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他情緒不平靜。結句「梅影橫窗瘦」,靜中見動 ,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橫窗。「瘦」字刻畫出梅花的豐姿。
下片轉向抒情。嚴冬的打霜天氣,本來正是飲酒驅寒的好時光 ,可是卻沒有飲酒的興致。「傳杯」是傳遞酒杯而飲以助酒興,多是在宴會中進行,不是獨飲或對飲。此處「閑卻傳杯會了。聯系詞人身世,可知此時他正在被迫遷調,官場失意時。末二句,作者「 歸興」之萌生是由于「亂鴉啼后」,并且這番思歸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興還濃,可見他已非常厭倦宦海生涯 。在鴉前冠以「亂 」,足見鴉之多,聒噪之甚。
作者先用設問句「君知否」向他人提問,然后自作回答說明「 歸興濃于酒 」的原因所在,所謂「亂鴉」,是指政壇上的一群小人。
此詞上片寫景,畫面冷潔清疏,下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將上片欲言未言之情思抒發出來,于自然幽默中含憤激之氣。整首詞構思別致,語言曉暢,情景相生,結構縝密,渾化無跡。
其二(宋·汪藻)
高柳蟬嘶,采菱歌斷秋風起。
晚云如髻。
湖上山橫翠。
簾卷西樓,過雨涼生袂。
天如水。
畫樓十二。
有個人同倚。
晚云如髻。
湖上山橫翠。
簾卷西樓,過雨涼生袂。
天如水。
畫樓十二。
有個人同倚。
評注
《婉約詞》:
作者一作 蘇過(蘇過字叔黨,蘇軾季子。家潁昌,營湖陰水竹數畝,名「小斜川」,自號斜川居土,有《斜川集》。叔黨翰墨文章,能傳其家學,故當時有「小坡」之稱。)
【評解】
這首詞通過初秋景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懷人之情。上片寫景。高柳蟬嘶,湖山橫翠。秋風菱歌,晚云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下片抒情。簾卷西樓,雨后生涼,獨自倚欄,益增懷人秋思。全詞構思清新,秀媚有致。
【集評】
《瑯環記》:蘇叔黨翰墨文章,能世其家,士大夫以小坡目之。靖康中,得倅真定,赴官次河北,道遇綠林脅使相從,叔黨曰:若曹知世有蘇內翰乎?吾即其子。肯隨爾輩求活草間耶?通夕痛飲,翌日視之,卒矣。惜乎,世不知其此節也。
《宋詞通論》:蘇叔黨當時有「小坡」之稱。他的《點絳唇》作得很秀媚有致。
【評解】
這首詞通過初秋景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懷人之情。上片寫景。高柳蟬嘶,湖山橫翠。秋風菱歌,晚云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下片抒情。簾卷西樓,雨后生涼,獨自倚欄,益增懷人秋思。全詞構思清新,秀媚有致。
【集評】
《瑯環記》:蘇叔黨翰墨文章,能世其家,士大夫以小坡目之。靖康中,得倅真定,赴官次河北,道遇綠林脅使相從,叔黨曰:若曹知世有蘇內翰乎?吾即其子。肯隨爾輩求活草間耶?通夕痛飲,翌日視之,卒矣。惜乎,世不知其此節也。
《宋詞通論》:蘇叔黨當時有「小坡」之稱。他的《點絳唇》作得很秀媚有致。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美女篇(魏晉·曹植)
- 美女詩(魏晉·甄述)
- 美妾換馬(明·胡奎)
- 美妾換馬(明·胡奎)
- 美憲僉陳公重修玉融天寶陂(明·王恭)
- 美容可觀(宋·釋清遠)
- 美少年 其二 齋中芙蓉移自家園,喜開甚盛(清·梁清標)
- 美少年 夏夜,用棠村詞韻(清·徐釚)
- 美岱召(當代·張力夫)
- 美廣帥趙平齋拓貢院(宋·李昴英)
- 美廬(當代·幻廬)
- 美彭澤王令尹建清忠書院(明·劉崧)
- 美德孰如羊(清末近現代初·陳曾壽)
- 美接兄從蜀中歸知刺史五叔父宦況感賦二首(明·黎遂球)
- 美文文山劾董宋臣(宋·開慶太學生)
- 美斯侄謀同予歸營沙貝祖居詩嘉其志(明末清初·陳子升)
- 美斯橋步月(清·張三異)
- 美新嘆(明·李東陽)
- 美新淦曹明府招(明·鄧雅)
- 美朱嶙為仲弟訴冤(明·王恭)
- 美李頤老易(宋·趙汝騰)
- 美楊侍御清文見示(唐·錢起)
- 美楊志誠(元·吳景奎)
- 美梁太守總兵大洲(明·劉崧)
- 美瀧灘和先兄韻(明·王佐(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