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五言絕句 押刪韻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注
《唐詩廣選》
蔣仲舒曰:便是獨坐境界。
《詩藪》
絕句最貴含蓄,青蓮「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亦太分曉。
《唐詩訓解》
描寫獨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批選唐詩》
大雅玄沖。
《唐詩歸》
鐘云:胸中無事,眼中無人。鐘云:說出矣,說不出。譚云:「只有」二字,人皆用作蕭條零落,沿襲可厭,惟「相看兩不厭」之下,接以「只有敬亭山」,則此二字,竟是意象所結,豈許俗人浪識!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孤行千古。
《唐詩歸折衷》
唐云:「不厭」妙矣,「兩不厭」尤妙。
《唐詩摘鈔》
賢者自表其節,不肯為世推移也。
《增訂唐詩摘鈔》
鳥飛云遠,言其獨坐也;末句「獨」字更醒。
《而庵說唐詩》
只此五個字(按指「眾鳥高飛盡」),使我目開心朗,身在虛空,一絲不掛,不必更讀其詩也。白七言絕,佳;而五言絕,尤佳。此作于五言絕中,尤其佳者也。
《唐詩別裁》
傳「獨坐」之神,
《唐宋詩醇》
宛然「獨坐」神理。胡應麟謂「絕句貴含蓄,此詩太分曉」,非善說詩者。
《李太白全集》
王琦注:《江南通志》:敬亭山在寧國府城北十里……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唐詩箋注》
「盡」字、「閑」字是「不厭」之魂,「相看」下著「兩」字,與敬亭山對若賓主,共為領略,妙!
《詩法易簡錄》
首二句已繪出「獨坐」神理,三、四句偏不從獨處寫,偏曰「相看兩不厭」,從不獨處寫出「獨」字,倍覺警妙異常。
《唐詩選勝直解》
山間之所有者,鳥與云耳,今則飛盡矣,去閑矣。獨坐之際對之郁然而深秀者,則有此山,陶靖節詩「悠然見南山」,即此意也,加「不厭」二字,方醒得獨坐神理。言淺意深,人所不能道。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命意之高不待言,氣格亦內外具足、五絕中有數之作。
《唐詩真趣編》
鳥盡天空,孤云獨去,青峰歷歷,兀坐怡然。寫得敬亭山竟如好友當前,把臂談心,安有厭倦?且敬亭而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然此情寫之不盡,妙以「兩不厭」三字了之。為「獨坐」二字傳神,性靈結撰,無復筆墨痕跡。
《詩式》
首句「眾鳥」喻世間名利之輩,「高飛盡」言皆得意去,盡為「獨」字寫照。「孤云」喻世間高隱一流,「獨去閑」言雖與世相忘。而尚有往來之跡。「獨」字非題中「獨」字,應上句「盡」字。三句看曰「相看」,見人固看著山,山亦似看著人;「兩不厭」,見人固戀看山,山亦似戀看人。四句「只有」二字,見戀看山者惟人,而戀看人者似亦惟山。除卻敬亭山以外,無足語者,「獨坐」二字之神,躍然紙上。[品]高曠。
《詩境淺說續編》
后二句以山為喻,言世既與我相遺,惟敬亭山色,我不厭看,山亦愛我。夫青山漠漠無情,焉知憎愛,而言不厭我者,乃太白憤世之深,愿遺世獨立,索知音于無情之物也。
《李太白詩醇》
嚴滄浪曰:與寒山一片石語,惟山有耳;與敬亭山相看,惟山有目:不怕聾聵殺世上人。古人胸懷眼界,直如此孤曠。潘云:不同鳥與云之易舍,是人不厭山;不同鳥與云之暫對,是山不厭人:故謂之「兩」。然山無情,人有情,止成「獨坐」而已。
《唐人絕句精華》
首二句獨坐所見,三四句獨坐所感,曰「兩不厭」,便覺山亦有情,而太白之風神,有非塵俗所得知者,知者其山靈乎?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