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玉樓春(宋·晏殊)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玉樓春(宋·晏殊)  
東風昨夜回梁苑。
日腳依稀添一線。
旋開楊柳綠娥眉,暗拆海棠紅粉面。
無情一去云中雁。
有意歸來梁上燕。
有情無意且休論,莫向酒杯容易散。
木蘭花 其二(宋·晏殊)
簾旌浪卷金泥鳳。
宿醉醒來長瞢松。
海棠開后曉寒輕,柳絮飛時春睡重。
美酒一杯誰與共。
往事舊歡時節動。
不如憐取眼前人,免更勞魂兼役夢。
玉樓春 其三(宋·晏殊)
燕鴻過后鶯歸去。
細算浮生千萬緒。
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
挽斷羅衣留不住。
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評注
這首詞借青春和愛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無常,細膩含蓄而婉轉地表達了作者的復雜情感。這是一首優美動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詞作,為晏殊詞的另類作品。
起句「燕鴻過后鶯歸去」寫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來,鴻雁春天往北方飛,黃鶯逢春而鳴,這些禽鳥按季節該來的來了,該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來過又走了。這里寫的是鶯語燕飛的春歸時候,恰逢鶯燕都稀 ,更覺悵惘 。「鶯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繼散去,美好的年華與美好的愛情都不能長保,怎不讓人感慨萬千。「細算浮生千萬緒」一句從客觀轉到主觀,說對著上述現象,千頭萬緒,細細盤算 ,使人不能不正視的 ,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暫起 ,這兩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兩句:「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這兩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詞句「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但旨意不同。作者此處寫的是對于整個人生問題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華、愛情與春夢的短長相比較,把親愛的人的聚難散易與秋云的留、逝相對照,內涵廣闊,感慨深沉。
下片「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兩句寫失去美好愛情的舊事,是對上片感慨的具體申述,又是產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這樣使上下片的關系交互鉤連,自然過渡 。「聞琴」,指漢代的卓文君,她聞司馬相如彈琴而愛慕他;「解佩」,指傳說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贈給情人。這兩句是說象卓文君、神女這樣的神仙伴侶要離開,挽斷她們的羅衣也無法留住。隨后作者激動地呼出:「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意思是勸人要趁好花尚開的時候,在花間痛飲消愁。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應,是對失去美與愛的更大的痛心。聯系晏殊的生平來看,他寫這件事,應該是別有寄托,非真寫男女訣別。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 。其時 ,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韓琦、富弼為樞密副使,歐陽修、蔡襄為諫官,人才濟濟,盛極一時。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斷明察,又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則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對于賢才相繼離開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們的被貶 ,比作「 挽斷羅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侶」。不宜「獨醒」、只宜「爛醉」,當是一種憤慨之聲。
此詞化用前人的詩句,信手拈來,自然貼切。詞中的復雜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態度和襟懷。
木蘭花 其四(宋·晏殊)
池塘水綠風微暖。
記得玉真初見面。
重頭歌韻響錚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玉樓春 其五(宋·晏殊)
玉樓朱閣橫金鎖。
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間斜月兩眉愁,簾外落花雙淚墮。
朝云聚散真無那。
百歲相看能幾個。
別來將為不牽情,萬轉千回思想過。
評注
這首詞雖寫離愁別恨這一傳統題材,但卻別有一番情調,是作者性格的體現,是明澈理智和深厚感情的完美結合。
上片首句勾勒出一個豪華、優美的環境:玉樓朱閣,有明窗可以賞月,簾外的庭院里種著好花。但情與境的關系卻很復雜 ,處在這個明快環境的主人公,由于與心愛的人分別,對著「橫金鎖」的樓閣,便有人去樓空之痛。寒食、清明時節,春色最濃,卻是將殘之候,故云「寒食清明春欲破」。這兩句從「橫金鎖」三字已露出可愁之跡。接下來兩句寫景與寫愁結合,寫斜月照著人凝愁的雙眉,人看簾外的落花,因觸動身世之感而雙眼落淚;同時又點染出天上的一勾缺月和窗里人的愁眉相似,簾外花落有如簾里人在垂淚。
下片轉而以抒情為主,兼帶議論。起兩句:「朝云聚散真無那,百歲相看能幾個?」用典:朝云,用的是宋玉《高唐賦》中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典故,以喻美人。無那,無可奈何。「朝云」一句說與心愛的美人的聚合離散,都是不由自主、無可奈何之事,這是對于人力有限、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和情緒的感嘆,是人之常情。「 百歲 」一句說的是:面對這種情況,看透了也就不用過分傷感,自尋煩惱,因為自古以來,有幾個人能和他的愛人廝守相看到百年呢?只有看透世事,超脫常情,才能有此議論。這議論是對上面所寫感情的否定,然而下面兩句接著說 :「 別來將為不牽情,萬轉千回思想過。」
「將為」與「將謂」通用。這兩句的意思是:主人公以為可以排除離愁別恨的牽纏 ,結果還是「 萬轉千回」地思念過了;這表明情不容易被戰勝,而且主人公也不甘心放棄它,又回到對情的肯定。這樣,理與情、肯定與否定,互相滲透,把一種復雜的感情,處理得單純而又明凈,有「哀而不傷」之致。
晏殊詞語多渾成,少雕琢。此首「窗問」一聯即是情景交融、精工美妙的佳句。還有一些詞句,概括了時移物換、悲歡離合方面的感受,即如這首詞中的「朝云聚散真無那,百歲相看能幾個」,確乎饒有理趣,能使讀者產生更多的聯想,給人以啟迪和回味。
木蘭花/玉樓春 其七(宋·晏殊)
杏梁歸燕雙回首。
黃蜀葵花開應候。
畫堂元是降生辰,玉盞更斟長命酒。
爐中百和添香獸。
簾外青蛾回舞袖。
此時紅粉感恩人,拜向月宮千歲壽。
木蘭花/玉樓春 其八(宋·晏殊)
紫薇朱槿繁開后。
枕簟微涼生玉漏。
玳筵初啟日穿簾,檀板欲開香滿袖。
紅衫侍女頻傾酒。
龜鶴仙人來獻壽。
歡聲喜氣逐時新,青鬢玉顏長似舊。
木蘭花/玉樓春 其九(宋·晏殊)
春蔥指甲輕攏拈。
五彩條垂雙袖卷。
雪香濃透紫檀槽,胡語急隨紅玉腕。
當頭一曲情無限。
入破錚琮金鳳戰。
百分芳酒祝長春,再拜斂容抬粉面。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