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照堂觀梅二十首(宋·張镃)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玉照堂觀梅二十首(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一笑林間說向春,宿緣三世豈無因。
半生憂患摧殘損,卻與梅花作主人。
半生憂患摧殘損,卻與梅花作主人。
其二(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七言絕句 押支韻
映竹依松望最宜,如無似有乍開時。
思量切比幽人語,不著工夫格自奇。
思量切比幽人語,不著工夫格自奇。
其三(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生怕高花易過春,隔年先早著精神。
冰綃旋買連三幅,剩與溪山并寫真①。
冰綃旋買連三幅,剩與溪山并寫真①。
其四(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寒韻
七言絕句 押寒韻
縱橫遙襯碧云端,林下鋪氈坐臥看。
不但歸家因桂好,為梅亦合早休官。
不但歸家因桂好,為梅亦合早休官。
其五(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七言絕句 押支韻
群芳非是乏新奇,或在繁時或嫩時。
唯有南枝香共色,從初到底絕瑕疵。
唯有南枝香共色,從初到底絕瑕疵。
其六(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灰韻
七言絕句 押灰韻
六日新春一再來,直須登樹賞花開。
攀翻徑上枝梢外,不負東風是此杯。
攀翻徑上枝梢外,不負東風是此杯。
其七(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從來嫌用和羹字,才到詩中俗殺人。
一片彩云溪上暖,興隨芳草夕陽新。
一片彩云溪上暖,興隨芳草夕陽新。
其八(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七言絕句 押支韻
醉上輕舟泛淥漪,細穿橋柱獨行遲。
風前撫掌催花發,驚起群飛五色兒。
風前撫掌催花發,驚起群飛五色兒。
其九(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元韻
七言絕句 押元韻
山際樓臺水際村,見梅常是動吟魂。
全身此日清芬里,籬落疏斜不喜論。
全身此日清芬里,籬落疏斜不喜論。
其十(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江韻
七言絕句 押江韻
別開庭院近蓮塘,油榭欄干小扇窗。
更取梅花瓶內插,放教清夢月橫江。
更取梅花瓶內插,放教清夢月橫江。
其一十一(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庚韻
七言絕句 押庚韻
蕭然日月岸綸巾,春滿幽園肯倦行。
一事尚須煩造物,看松微雨看梅晴。
一事尚須煩造物,看松微雨看梅晴。
其一十二(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灰韻
七言絕句 押灰韻
正煖休嫌夜雨來,恐花乘煖一齊開。
不然何事東風意,容易吹香與碧苔。
不然何事東風意,容易吹香與碧苔。
其一十三(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灰韻
七言絕句 押灰韻
鵯鵊呼人曉夢回,霽光催賞百株梅。
輕車不管沾泥滑,童子從來自慣推。
輕車不管沾泥滑,童子從來自慣推。
其一十四(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陽韻
七言絕句 押陽韻
蒼帝妃嬪總素裝,勝游常是遍江鄉。
玉樓謫墮遲歸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玉樓謫墮遲歸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其一十五(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冬韻
七言絕句 押冬韻
九節筇枝休化龍,佳時朝暮且相從。
枯條豈但敲令盡,鳥雀沖花定不忪。
枯條豈但敲令盡,鳥雀沖花定不忪。
其一十六(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先韻
七言絕句 押先韻
今夕懸知月未圓,照梅已自不勝妍。
冰姿玉色誰堪比,除是姮娥敢并肩。
冰姿玉色誰堪比,除是姮娥敢并肩。
其一十七(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侵韻
七言絕句 押侵韻
喜客能揮白玉琴,此花端解古時音。
只防老鶴來偷聽,引起翻云萬里心。
只防老鶴來偷聽,引起翻云萬里心。
其一十八(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寒韻
七言絕句 押寒韻
杯行才到莫留殘,要向梅邊露肺肝。
今日正晴還有雪,謂予不信試遙看。
今日正晴還有雪,謂予不信試遙看。
其一十九(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風調花常逐歲新,苦慚詩思只陳陳。
吟成不敢分明舉,生怕渠知鄙薄人。
吟成不敢分明舉,生怕渠知鄙薄人。
其二十(宋·張镃)
七言絕句 押虞韻
七言絕句 押虞韻
高窠依約百年馀,蠹蘗重重艾衲鋪。
親見主人來買地,遮番添得白髭須。
親見主人來買地,遮番添得白髭須。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韶華(宋末元初·仇遠)
- 韶卿往烏傷寄劉元益(宋·謝翱)
- 韶口山家(宋·蕭澥)
- 韶州唐張文獻公祠堂(宋·郭祥正)
- 韶州圍城(元·劉鶚)
- 韶州歲事十首(明·何吾騶)
- 韶州旅舍書壁(明·陳邦彥)
- 韶州武溪亭(宋·郭祥正)
- 韶州清溪潮水山有泉甚靈黃生經府繡送予為行(明·湛若水)
- 韶州留別張端公使君(唐·韓愈)
- 韶州登高(明·佘世亨)
- 韶州秩滿至清源道中聞子庠侄磻俱登第又題客(宋·張牧)
- 韶州至清遠道中雜詩(清·潘耒)
- 韶州觀音巖(明·蘇群岳)
- 韶州謁舜廟(明·歐大任)
- 韶州謁虞帝廟(明·林弼)
- 韶州謝使君考績(明·盧龍云)
- 韶州送竇司直北歸(唐·許渾)
- 韶州道中憶友(明·張弼)
- 韶州韶陽樓夜宴(唐·許渾)
- 韶州(明·張吉)
- 韶父先生有詩復次韻以和(元·黃溍)
- 韶琴姊丈生日(近現代·李洸)
- 韶知客(宋·釋居簡)
- 韶石使君年丈扁舟過我于松桂林敬哦小詩留為(宋·陳元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