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堂春(宋·秦觀)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畫堂春(宋·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園憔悴杜鵑啼。
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闌手捻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暉。
此恨誰知。
弄晴小雨霏霏。
杏園憔悴杜鵑啼。
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闌手捻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暉。
此恨誰知。
評注
此為春歸傷懷詞。詞的上片寫春歸之景。從落紅鋪徑、水滿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園花殘、杜鵑啼叫,寫來句句景語、情語,清秀柔美,深美婉約。下片寫傷春之人 。換頭「柳外畫樓獨上 ,憑闌手捻花枝」,畫面精美 ,情意深婉。而從「手捻花枝」,接以「放花無語」,又對「斜暈」,委婉含蓄,哀怨動人。全詞充分體現了少游詞出于心性之本質的纖柔婉約的特點。
開端「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三句,從所見所聞之春歸的景物寫起,不用重筆,寫「落花」只是「鋪徑」,寫「水」只是「平池」,寫「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寫「杏園」雖用了「憔悴」二字,明寫出春光之遲暮,然而在「憔悴」中也仍然有著含斂的意致。所以下一句雖明寫出「春歸」二字,但也只是一種「無奈」之情,而并沒有斷腸長恨的呼號。這樣就見出一種纖柔婉麗之美。
下片,則由寫景而轉為寫人。過片「柳外畫樓獨上,憑欄于撚花枝」兩句,情致更是柔婉動人。試想「柳外畫樓」是何等精致美麗的所在;「獨上」 「憑欄」而更「手撚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
緊接著又寫下一句「放花無語對斜暈 」,真是神來之筆。因為一般人寫到對花的愛賞多只不過是「看花」、「插花」、「折花 」、「簪花」,都是把對花的愛賞之情 ,變成了帶有某種目的性的一種理性之處理了。
可是秦觀這首詞所寫的從「手撚花枝」到「放花無語」,卻是如此自然,如此無意,如此不自覺,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內心中一種敏銳深微的感動。當其「撚著花枝時,是何等愛花的深情,當其「放」卻花枝時,又是何等惜花的無奈 。而「放花」之下 ,乃繼之以「無語 」,便正因為此種深微細致的由愛花惜花而引起的內心中的一種幽微的感動,原不是粗糙的語言所能夠表達的。而又繼之以「對斜暉」三個字,便更增加了一種傷春無奈之情。上片既已經寫了「落紅鋪徑」與「 無奈春歸」,可見花既將殘,春亦將盡,而今面對「斜暉」,則一日又復將終。「放花無語對斜暉」一句在表達極深切的傷春之悲感時只是極為含蓄地寫了一個「放花無語」的輕微的動作,和「對斜暉」的凝立的姿態 ,但卻隱然有一縷極深幽的哀感襲人而來。所以繼之以「 此恨誰知」,才會使讀者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幽微之深恨。
全詞所寫的,是由于春歸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單純銳感的柔情。描寫精美的春歸之景 ,以惜春之懷,發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盡,可謂這首詞的顯著特點。
開端「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三句,從所見所聞之春歸的景物寫起,不用重筆,寫「落花」只是「鋪徑」,寫「水」只是「平池」,寫「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寫「杏園」雖用了「憔悴」二字,明寫出春光之遲暮,然而在「憔悴」中也仍然有著含斂的意致。所以下一句雖明寫出「春歸」二字,但也只是一種「無奈」之情,而并沒有斷腸長恨的呼號。這樣就見出一種纖柔婉麗之美。
下片,則由寫景而轉為寫人。過片「柳外畫樓獨上,憑欄于撚花枝」兩句,情致更是柔婉動人。試想「柳外畫樓」是何等精致美麗的所在;「獨上」 「憑欄」而更「手撚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
緊接著又寫下一句「放花無語對斜暈 」,真是神來之筆。因為一般人寫到對花的愛賞多只不過是「看花」、「插花」、「折花 」、「簪花」,都是把對花的愛賞之情 ,變成了帶有某種目的性的一種理性之處理了。
可是秦觀這首詞所寫的從「手撚花枝」到「放花無語」,卻是如此自然,如此無意,如此不自覺,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內心中一種敏銳深微的感動。當其「撚著花枝時,是何等愛花的深情,當其「放」卻花枝時,又是何等惜花的無奈 。而「放花」之下 ,乃繼之以「無語 」,便正因為此種深微細致的由愛花惜花而引起的內心中的一種幽微的感動,原不是粗糙的語言所能夠表達的。而又繼之以「對斜暉」三個字,便更增加了一種傷春無奈之情。上片既已經寫了「落紅鋪徑」與「 無奈春歸」,可見花既將殘,春亦將盡,而今面對「斜暉」,則一日又復將終。「放花無語對斜暉」一句在表達極深切的傷春之悲感時只是極為含蓄地寫了一個「放花無語」的輕微的動作,和「對斜暉」的凝立的姿態 ,但卻隱然有一縷極深幽的哀感襲人而來。所以繼之以「 此恨誰知」,才會使讀者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幽微之深恨。
全詞所寫的,是由于春歸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單純銳感的柔情。描寫精美的春歸之景 ,以惜春之懷,發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盡,可謂這首詞的顯著特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念奴嬌 題馬嵬圖(宋·程武)
- 念奴嬌 飲山亭月夕(元·劉因)
- 念奴嬌 館金陵馴象門今廿二年孫道宣以詞(清·宋琬)
- 念奴嬌 馬嵬坡上(近現代·吳壽彭)
- 念奴嬌 高座寺(清·鄭燮)
- 念奴嬌 鮮于安撫□□勸酒(宋·魏了翁)
- 念奴嬌 雞鳴寺懷古吊今(近現代·宋詞)
- 念奴嬌黃山與蓀若午兒同游(近現代·林散之)
- 念奴嬌 黃河頌,作于黃河題詠會上(近現代·蘇淵雷)
- 念奴嬌 黃浦月夜(近現代·俞律)
- 念奴嬌(元·仲璋)
- 念奴嬌(元·劉敏中)
- 念奴嬌(元·完顏亮)
- 念奴嬌(元·張之翰)
- 念奴嬌(元·張野)
- 念奴嬌(元·張野)
- 念奴嬌(元·張野)
- 念奴嬌(元·無名氏)
- 念奴嬌(元·朱晞顏)
- 念奴嬌(元·朱晞顏)
- 念奴嬌(元·李孝光)
- 念奴嬌(元·李孝光)
- 念奴嬌(元·白樸)
- 念奴嬌(元·白樸)
- 念奴嬌(元·白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