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單于臺(唐·張蠙)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登單于臺(唐·張蠙)
五言律詩 押灰韻
五言律詩 押灰韻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評注
《郡齋讀書志》:
(張)蠙生而穎秀,幼能詩,作《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之句,為世所稱。
《詩藪》:「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蠙句也。唐詩之壯渾者終于此。
《五朝詩善鳴集》:渾成圓厚。
《唐詩快》:此地幾人能到?讀此詩,仿佛如目睹矣。「白日」二句,雄而且險。
《唐詩鑒賞辭典》:張早年曾游塞外,寫了不少邊塞詩。單于臺,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相傳漢武帝曾率兵登臨此臺。這首詩,描寫邊塞風光,語句渾樸,境界開闊,雖出于晚唐詩人之手,卻很有些「盛唐氣象」。
首聯是全詩總領。「春」字和「獨」字,看似出于無心,實則十分著力。春日兵回,邊關平靜無事,乃有登臺覽物之逸興;雖曰春日,下文卻了無春色,更顯出塞外「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的荒涼。獨上高臺,凝思注目,突出詩人超然獨立的形象。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一輪白日,躍出平地,寫它噴薄而上的動態;千里黃河,天外飛來,寫它源遠流長的形象;「白日」、「黃河」對舉,又在寥廓蒼茫之中給人以壯麗多彩的感覺。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頂,黃河來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視平線下,皆因身在高臺之上的緣故。
頸聯繼續寫景。兩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臨下的特點:居高,所以風急,所以風如雷響,驚心動魄;臨下,才見沙痕,才見沙似浪翻,歷歷在目。不說「如雷」而說「疑雷」,傳神地寫出詩人細辨風聲的驚喜情態。而白日、黃河、沙浪、風聲,從遠到近,自下而上,構成一幅有色彩、有動態、有音響的立體圖畫,把邊塞風光,寫得勢闊聲宏,莽莽蒼蒼之至。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一聯,語句渾樸,境界遼闊,學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為后人激賞。
尾聯寫詩人從單于臺上向北眺望陰山,那是漢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詩人很想到陰山那邊去看看,但見那起伏連綿的陰山,雄關似鐵,雖然天已大亮,門戶卻緊閉不開,無法通行啊!
詩人分明看到橫斷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變而為徒喚奈何的頹唐之音。詩到晚唐,縱使歌詠壯闊雄奇的塞外風物,也難得有盛唐時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氣了。
(趙慶培)
首聯是全詩總領。「春」字和「獨」字,看似出于無心,實則十分著力。春日兵回,邊關平靜無事,乃有登臺覽物之逸興;雖曰春日,下文卻了無春色,更顯出塞外「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的荒涼。獨上高臺,凝思注目,突出詩人超然獨立的形象。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一輪白日,躍出平地,寫它噴薄而上的動態;千里黃河,天外飛來,寫它源遠流長的形象;「白日」、「黃河」對舉,又在寥廓蒼茫之中給人以壯麗多彩的感覺。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頂,黃河來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視平線下,皆因身在高臺之上的緣故。
頸聯繼續寫景。兩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臨下的特點:居高,所以風急,所以風如雷響,驚心動魄;臨下,才見沙痕,才見沙似浪翻,歷歷在目。不說「如雷」而說「疑雷」,傳神地寫出詩人細辨風聲的驚喜情態。而白日、黃河、沙浪、風聲,從遠到近,自下而上,構成一幅有色彩、有動態、有音響的立體圖畫,把邊塞風光,寫得勢闊聲宏,莽莽蒼蒼之至。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一聯,語句渾樸,境界遼闊,學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為后人激賞。
尾聯寫詩人從單于臺上向北眺望陰山,那是漢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詩人很想到陰山那邊去看看,但見那起伏連綿的陰山,雄關似鐵,雖然天已大亮,門戶卻緊閉不開,無法通行啊!
詩人分明看到橫斷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變而為徒喚奈何的頹唐之音。詩到晚唐,縱使歌詠壯闊雄奇的塞外風物,也難得有盛唐時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氣了。
(趙慶培)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別南海何昌先生之南陵(明·陳繗)
- 別南海賓化侯詩(南北朝·江總)
- 別卜僉憲(明·羅亨信)
- 別盧使君歸東陽二首(唐·貫休)
- 別盧使君歸故柵村(唐·法振)
- 別盧使君(唐·貫休)
- 別盧寄園戍南寧(明·陳是集)
- 別盧平江之任景陵(明·羅兆鵬)
- 別盧綸(唐·暢當)
- 別衛山齋(宋末元初·陳深)
- 別卷(明·黎貞)
- 別厲制使(宋·吳龍翰)
- 別去(清·萬壽祺)
- 別友一首(明·黃省曾)
- 別友人侍叔游金陵(明·梁蘭)
- 別友人入京(明·李時行)
- 別友人后得書因以詩贈(唐·劉禹錫)
- 別友人歸江月(明·歐大任)
- 別友人歸衢(元末明初·金涓)
- 別友人(元·許衡)
- 別友人(元·許衡)
- 別友人(元末明初·張羽)
- 別友人(唐·惟審)
- 別友人(唐·戴叔倫)
- 別友人(唐·楊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