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登高(唐·杜甫)
七言律詩 押灰韻
七言律詩 押灰韻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評注
《鶴林玉露》:
杜陵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誠齋詩話》:「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一聯蜂腰,后一聯鶴膝。
《后村詩話》:此兩聯(按指「無邊落木」四句)不用故事,自然高妙,在樊川《齊山九日》七言之上。
《瀛奎律髓》:此詩已去成都分曉。舊以為在梓州作,恐亦未然。當考公病而止酒在何年也。長江滾滾,必臨大江耳。
《唐詩廣選》:楊誠齋曰:全以「蕭蕭「滾滾」喚起精神,見得連綿,不是裝湊贅語。劉會孟曰:三、四句自雄暢,結復鄭重。
《麓堂詩話》:「無邊落木……獨登臺」,景足何等景,事是何名事!宋人乃以《九日藍田崔氏莊》為律詩絕唱,何耶?
《藝苑卮言》:何仲默取沈云卿「獨不見」,嚴滄浪取崔司勛《黃鶴樓》,為七言律壓卷。二詩固勝,百尺無枝,亭亭獨上,在厥體中,要不得為第一也。……老杜集中,吾甚愛「風急天高」一章,結亦微弱。
《五色批本杜工部集》:起結皆臃腫逗滯,節促而興短,句句實,乃不滿耳。
《詩藪》:杜「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透律第一也。元人評此詩云:「一篇之內,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亦有識者。
《唐音癸簽》:無論結語膇重,即起處「鳥飛回」三字,亦勉強屬對,無意味。
《唐詩鏡》:三、四是愁緒語。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陸深曰:杜格高,不盡合唐律。此篇聲韻,字字可歌,與諸作又別。蔣一葵曰:雖起聯而句中各自對,老杜中聯亦多用此法。吳山民曰:次聯勢若大海奔濤,四疊字振起之。三聯「常」、「獨」二字,何等骨力!周珽云:章法句法,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筆哉。
《唐詩評選》:盡古來今,必不可廢。結句生僵,不惡,要亦破體特斷,不作死板語。
《初白庵詩評》:七律八句皆屬對,創自老杜。前四句寫景,何等魄力。
《義門讀書記》:遠客悲秋,又以老病止酒,其無聊可知。千緒萬端,無首無尾,使人無處捉摸,此等詩如何可學?「風急天高猿嘯哀」,發端已藏「獨」字。……「潦倒新停濁酒杯」,頂「百年多病」。結凄壯,止益登高之悲,不見九日之樂也。前半先寫「登高」所見,第五插出「萬里作客」,呼起「艱難」,然后點出「登臺」,在第六句中,見排奡縱橫。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歸愚謂「落句詞意并竭」,其言良是。許印芳: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此詩前人有褒無貶,胡元瑞尤極口稱贊,未免過夸,然亦可見此詩本無疵颣也。至于沈歸愚評語,今按所選《別裁集》評此詩云:「格奇而變,每句中有三層,中四句好在‘無邊’、‘不盡’、‘萬里’、‘百年’。……」歸愚之言止此,曉嵐稱其貶落句為「同意并竭」,所引未審出于何書?果有是言,勿論所評的當與否,而一口兩舌,沈之胸尤學識,亦是虛谷一流耳。
《唐宋詩醇》:氣象高渾,有如巫峽千尋,走云連風,誠為七律中稀有之作。后人無其骨力,徒肖之于聲貌之間,外強而中干,是為不善學杜者。
《刪訂唐詩解》:太白過散,少陵過整,故此詩起太實,結亦滯。
《唐七律雋》:四句如千軍萬馬,沖堅破銳,又如飄風驟雨,折旆翻盆。合州極愛之,真有力拔泰山之勢。
《唐詩箋注》:通首下字皆不尋常。
《唐詩別裁》:八句皆對,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變。昔人謂兩聯俱可裁去二字,試思「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成何語耶?好在「無邊」、「不盡」、「萬里」、「百年」。
《杜詩鏡銓》: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峴傭說詩》:《登高》一首,起二「風急天高……鳥飛回」,收二「艱難苦恨……濁酒杯」,通首作對而不嫌其笨者;三、四「無邊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氣;五、六「萬里悲愁」二句,有頓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韻,押韻則聲長,不押韻則局板。
《昭昧詹言》: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變化筆法。五、六接遞開合,兼敘點,一氣噴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擬之境也。收不覺為對句,換筆換意,一定章法也。而筆勢雄駿奔放,若天馬之不可羈,則他人不及。
《十八家詩鈔》:張云:此孫僅所謂「夐邈高聳,若鑿太虛而號萬竅」者。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簡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古人有農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首聯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特征。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語,而且句中自對,如「 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頷聯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后句寫水,上承次句。寫山為遠望 ,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 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詩篇后四句抒發登高所生之慨。頸聯上句寫羈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寫足秋意后,順勢帶出,并應合著「 登高 」的節候。下句寫孤病之態。「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 ;「登臺」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離故鄉,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尾聯進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分承五、六句 :「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果。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 ,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 。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細細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杜詩鏡銓)),明人胡應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詩藪》)
2、回:回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簡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古人有農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首聯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特征。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語,而且句中自對,如「 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頷聯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后句寫水,上承次句。寫山為遠望 ,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 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詩篇后四句抒發登高所生之慨。頸聯上句寫羈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寫足秋意后,順勢帶出,并應合著「 登高 」的節候。下句寫孤病之態。「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 ;「登臺」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離故鄉,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尾聯進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分承五、六句 :「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果。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 ,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 。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細細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杜詩鏡銓)),明人胡應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詩藪》)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托之諷吟(宋·程公許)
- 屏居寄獻侍講孫尚書(宋·宋祁)
- 屏居山中忽聞先帝賓天不勝哀感恭賦以志攀髯(明·安希范)
- 屏居春日(宋·宋庠)
- 屏居盩厔(唐·耿湋)
- 屏居(元·任士林)
- 屏居(宋·釋文珦)
- 屏居(宋·釋文珦)
- 屏居(明·黃衷)
- 屏山即事時周明府來訪(元末明初·趙汸)
- 屏山夕照(清·葉泮英)
- 屏山夕照(清·李雰)
- 屏山夜雪(宋·熊彥詩)
- 屏山樓胡御史拱辰為舒安求(明·韓雍)
- 屏山田舍(明·顧璘)
- 屏山老人詩為曹林桂作(明·徐庸)
- 屏山草堂四詠 鷺洲釣月(宋·周述)
- 屏山(宋·陶弼)
- 屏山(清·孫原湘)
- 屏巖(明·孫承恩)
- 屏架與櫝工竣賦以志感(清·楊卓林)
- 屏石謠贈郭功父(宋·楊杰)
- 屏翁領諸孫小集亦龍弟野亭君玉即席有詩次韻(宋·戴炳)
- 屏蔽(當代·程濱)
- 屏跡三首(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