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江亭詞并序(清末近現代初·楊度)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百字令 江亭詞并序(清末近現代初·楊度)
題注:(一九二七年)
蓋人生哀樂全由心境。境既生心,心復生境,于境若有愛憎,于心即有哀樂;實則哀即是樂,樂即是哀,境即是心,心即是境,對待相消,了無一物,自非圣人,不能悟此。予與午貽交三十年,同游湘綺門下,既聞《莊子》逍遙之旨,更治《春秋》經世之學。光緒戊戌同赴京師應禮部試,午貽以一甲第二人及第入翰林,而予落第南歸。將出京時,偶游城南江亭,即陶然亭也,依百字令題詞亭壁,有「西山王氣黯然」之語;午貽和之,則曰「碧水明霞相照」,詞意皆言朝政。其時政局可安可危,見危則哀,見安則樂,境以心成,心由境轉,自心自境,自哀自樂,故同一江亭,而二人哀樂相反又如此。未幾而清室亡,共和成,予仍堅持君憲主義不變,一敗于前清,再敗于洪憲,三敗于復辟。洪憲之役,午貽與焉。予于君憲三敗之后,自謂對國家、對主義忠矣,可以已矣,乃不更言經世,而由莊以入佛,數載修心,遂有廬山悟道之事。午貽相與參修,亦成大覺。歲丁卯重會京師,時民國十六年春,距戊戌三十年矣。世變愈亟,人心愈擾,午貽復續《江亭詞》示予索和。其詞則曰:「聽唱孤蒲新曲子,洗盡從前懊惱」。予詞亦曰:「一自廬山看月后,洞徹身心俱了」。詞意全同,與前盡異,蓋皆悟后之辭矣。午貽言曰:「今日乃無哀樂可言。」予曰:「然哉!撫即是樂,樂即是哀,只有一心,并無二境,境即是心,心即是境,并無一境,亦無一心,無心無境,即無哀樂;心無哀樂,名曰哀樂,無心哀樂,名曰無心。極樂世界,諸佛境界,如是如是。故同一江亭,而二人哀樂,前后有無,相反相同,又復如此。」于是午貽與予各為詞序,彼序其事,我序其心。此如寒山、拾得之詩,游戲人間,偶然唱和,詞耶?偈耶?非所問矣。詞曰:
一亭五羊,剩光宣朝士,重來醉倒。
城廓人民今古變,不變西山殘照。
老憩南湖,壯游瀛海,少把瀟湘釣。
卅年一夢,江山人物俱老。
自古司馬文章,臥龍志業,無事尋煩惱。
一自廬山看月后,洞徹身心俱了。
處處滄桑,人人歌哭,我自隨緣好。
江亭三嘆,人間哀樂多少。
城廓人民今古變,不變西山殘照。
老憩南湖,壯游瀛海,少把瀟湘釣。
卅年一夢,江山人物俱老。
自古司馬文章,臥龍志業,無事尋煩惱。
一自廬山看月后,洞徹身心俱了。
處處滄桑,人人歌哭,我自隨緣好。
江亭三嘆,人間哀樂多少。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奉壽少司寇楓潭先生六十(明·尹臺)
- 奉壽御史大夫楊公五帙長歌(明·王世貞)
- 奉壽思貽兄 浣溪沙(明·楊士奇)
- 奉壽毛閣老六十長律(明·湛若水)
- 奉壽鄧愛溪七十有一(明·張萱)
- 奉川道中四絕(宋·釋寶曇)
- 奉左司郎中顧光遠(明·孫蕡)
- 奉常林黃中博士以黃甘食陸務觀司直陸賦長句(宋·周必大)
- 奉常金檜門姑丈招飲論詩有作(清·汪孟鋗)
- 奉平淮夷雅表 皇武命丞相度董師集大功也(唐·柳宗元)
- 奉廣東藩司送東墅兄義官冠帶賦詩歸慶(明·黃鑰)
- 奉應顏尚書真卿觀玄真子置酒張樂舞破陣畫洞(唐·皎然)
- 奉府帖賜高年帛晚宿孝義山中賦(元·黃溍)
- 奉引靈駕至陵所方雪(宋·許及之)
- 奉張公子歌(明·胡奎)
- 奉歸柳塘潘希白詩藁(宋·趙汝回)
- 奉當道檄婁采皇木於濟陽石霜寺(明·張天賦)
- 奉待嚴大夫(唐·杜甫)
- 奉憶北庭楊侍御留后(唐·殷濟)
- 奉懷兩大人(清·吳巽)
- 奉懷九靈先生就次其留別舊韻二首 (元末明初·丁鶴年)
- 奉懷先師豫章周孝思先生(元末明初·丁鶴年)
- 奉懷養源士特似表(宋·李處權)
- 奉懷北平莊上將出關者(明·唐之淳)
- 奉懷吳子玉上將軍并謝草書畫梅之賜(二首選(近現代·郭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