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 鳥鳴澗(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 鳥鳴澗(唐·王維)
  五言絕句 押東韻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評注
《王孟詩評》
皆非著意。顧云:所謂情真者。又云:何限清逸。
《批點唐詩正聲》
閉關時有此佳趣,亦不寂寂。
《唐詩歸》
鐘云:此「驚」字妙(「月出」句下)!鐘云:幽寂(末句下)。
《增訂唐詩摘鈔》
鳥驚月出,甚言山中之空。
《而庵說唐詩》
「夜靜春山空」,右丞精于禪理,其詩皆合圣教,有此五個字,可不必更讀十二部經矣。「時鳴春澗中」,夫鳥與澗同在春山之中,月既驚鳥,鳥亦驚澗,鳥鳴在樹,聲卻在澗,純是化工,非人為可及也。
《唐賢三昧集箋注》
神清。顧云:如此好景,安得不歆動好情。
《唐詩箋注》
閑事閑情,妙以閑人領此閑趣。
《唐詩別裁》
諸詠聲息臭味,迥出常格之外,任后人摹仿不到,其故難知。
《詩法易簡錄》
鳥鳴,動機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于筆墨之外。一片化機,非復人力可到。
《唐絕詩鈔注略》
徐文弼云:有此一「驚」字,愈覺寂然。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下二句只是寫足「空」字意。
《詩境淺說續編》
昔人謂「鳥鳴山更幽」句,靜中之動,彌見其靜,此詩亦然。
《唐詩鑒賞辭典》
關于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于風景寫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并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于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于它們已習慣于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們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于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并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我們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里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余恕誠)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