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 上留田(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相和歌辭 上留田(唐·李白)
題注:一作上留田行
引用典故:桓山四鳳 讓國 紫荊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蓬科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
他人于此舉銘旌,一鳥死,百鳥鳴,一獸死,百獸驚。
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名。
高風緬邈,頹波激清。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蓬科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
他人于此舉銘旌,一鳥死,百鳥鳴,一獸死,百獸驚。
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名。
高風緬邈,頹波激清。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評注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
蕭士赟注:此篇主意全在「孤竹延陵,讓國揚名」、「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數句,非泛然之作,蓋當時有所諷刺。以唐史至德間事考之,其為啖廷瑤、李成式、皇甫侁輩受肅宗風旨,以謀激永王璘之反而執殺之。太白目擊其時事,故作是詩與?
《李杜詩通》:漢時上留田,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人為作悲歌風其兄。白詩有「尋天兵」、「尺布瑤」等語,似又指肅宗之不容永王璘而作。
《唐詩別裁》:促節繁音,如聞樂章之亂。末以孤竹、延陵、漢文、淮南為言。知此非同泛然而作也。太白每借古題以諷時事,豈有感于永王璘之死而為是言與?
《唐宋詩醇》:蕭士赟說得之。白之從璘,雖曰迫肋,亦其倜儻自負,欲藉以就功名故也。詞氣激切,若有不甲之感,如謝靈運所云「道消結憤懣」者。「桓山之禽」,蓋白自比也。胡應麟《詩藪》稱其《公無渡河》篇「波滔天,堯咨嗟,太禹湮百川,兒啼不窺家,其害乃左,茫然風沙」等語,為極力摹漢。似此情質詞古,何遽不如漢也?
《唐宋詩舉要》:先敘其故(首六句下)。次敘其事(「借問」七句下)。此言兄弟相逼,作獨鳥獸之不若,并有愧無知之草木。意極沉痛(「一島死」十二句下)。末舉兄弟讓國,以愧兄不相若者(「孤竹」六句下)。吳(汝綸)曰:看其憑空橫發,所以奇肆超妙。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寄伯宣尚書士常吏侍二首(宋末元初·方回)
- 寄伯康君實(宋·范純仁)
- 寄伯康君實(宋·范純仁)
- 寄伯成(宋·余觀復)
- 寄伯氏篈(明·許景樊)
- 寄伯氏(宋·王洋)
- 寄伯父元舉(宋·周麟之)
- 寄伯瞻(明·施敬)
- 寄伯禮兄長(明·朱綝)
- 寄伯言明發(宋·釋道潛)
- 寄伯穎元帥(元末明初·藍智)
- 寄伯颙通政司趙參議(明·韓雍)
- 寄佑之(宋·劉敞)
- 寄體休(唐·齊己)
- 寄體首座(宋·釋慧遠)
- 寄何伯善先生二首(明·鄧雅)
- 寄何修撰(宋·郭印)
- 寄何元朗(明·歐大任)
- 寄何內翰(明·胡應麟)
- 寄何鳳來讀書西山(明·李之世)
- 寄何前溪(明·湛若水)
- 寄何叔敬兄弟(明·鄧雅)
- 寄何君表(宋·孔平仲)
- 寄何大參(明·祁順)
- 寄何太史(明·李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