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 玉階怨(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相和歌辭 玉階怨(唐·李白)
押月韻
押月韻
題注:一作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評注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
蕭士赟注:太白此篇,無一字言怨,而隱然幽怨之意見于言外,晦庵所謂「圣于詩者」,此歟!
《唐詩品匯》:劉云:矜麗素凈,自是可人。
《批點唐詩正聲》:怨而不怨,可入風雅,后之作者多少,無此渾雅。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怨而不怨,渾然風雅。
《唐詩援》:從未有過下簾望月者,不言怨而怨自深。
《唐詩歸》:鐘云:一字不怨。深,深!
《唐詩歸折衷》:吳敬夫云:是「玉階怨」,而詩中絕不露怨意,故自佳。
《唐宋詩醇》:妙寫幽情,于無字處得之。「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不免露卻色相。蔣杲曰:玉階露生。待之久也;水晶簾下,望之息也。怨而不怨,惟玩月以抒其情焉,此為深于怨者,可以怨矣。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云:上二句,行不得,住不得;下二句,坐不得,臥不得。賦怨之深,只二十字可當二千言。翼云云:從簾隙中望玲瓏之月,則望幸之情,猶未絕也。雖不說怨,而字字是怨。。
《詩境淺說》:題為「玉階怨」、其寫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際。第二句云露侵羅襪,則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云卻下晶簾,則羊車之望絕可知。第四句云隔簾望月,則虛幃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唐詩鑒賞辭典》:《玉階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屬《相和歌·楚調曲》,與《婕妤怨》、《長信怨》等曲,從古代所存歌辭看,都是專寫「宮怨」的樂曲。
李白的《玉階怨》,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及至下簾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一轉折,似斷實連;似欲一筆蕩開,推卻愁怨,實則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下簾。簾既下矣,卻更難消受此凄苦無眠之夜,于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此時憂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之紛至沓來,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卻」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返復,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極見工力。以月之玲瓏,襯人之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涂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見意,引讀者步入詩情之最幽微處,故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以此見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真意。以敘人事之筆抒情,恒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常聞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頗近似,似應合為一說。即謂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并保持一定「矜持」與冷靜。如此,則作品無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讀者覺有漫天詩思飄然而至,卻又無從于字句間捉摸之。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孫藝秋)
李白的《玉階怨》,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及至下簾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一轉折,似斷實連;似欲一筆蕩開,推卻愁怨,實則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下簾。簾既下矣,卻更難消受此凄苦無眠之夜,于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此時憂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之紛至沓來,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卻」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返復,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極見工力。以月之玲瓏,襯人之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涂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見意,引讀者步入詩情之最幽微處,故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以此見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真意。以敘人事之筆抒情,恒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常聞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頗近似,似應合為一說。即謂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并保持一定「矜持」與冷靜。如此,則作品無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讀者覺有漫天詩思飄然而至,卻又無從于字句間捉摸之。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孫藝秋)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大雪登烏梢嶺(清末民國初·俞明震)
- 大雪登越州城樓(宋·劉過)
- 大雪省中對梅花懷李司封于田(明·歐大任)
- 大雪約程以忠不至次日以詩問之(宋末元初·方回)
- 大雪自夜至旦欲午始晴(宋·陸游)
- 大雪至南山庵(明·程敏政)
- 大雪苦寒五更無睡枕上成兩篇(宋·張耒)
- 大雪行(宋·張舜民)
- 大雪西峰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 大雪趙振文寄詩言乘月泛舟清甚次韻(宋·樓鑰)
- 大雪車中吸煙作(當代·潘樂樂)
- 大雪過花子峰下有懷仲退南翁兼簡志上人(宋·黎廷瑞)
- 大雪連日不已(宋·趙鼎)
- 大雪追和退之辛卯年雪韻(宋·喻良能)
- 大雪送式三弟沙市歸省用東坡鄭州別子由韻(清·劉文嘉)
- 大雪送炭與芥隱(宋·范成大)
- 大雪飲肖家,醉馀雜書。時隨而飲,隨而書,(當代·盧青山)
- 大雪馬上次敬夫韻(宋·朱熹)
- 大雪(元·吳當)
- 大雪(宋·喻良能)
- 大雪(宋·孔武仲)
- 大雪(宋·朱翌)
- 大雪(宋·薛季宣)
- 大雪(宋·趙蕃)
- 大雪(宋·釋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