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相思(唐·王維)
五言絕句 押支韻
五言絕句 押支韻
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①枝。
愿③君多采擷②,此物最相思。
愿③君多采擷②,此物最相思。
評注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王維「紅豆生南國」、王之渙「楊柳東門樹」、李白「天下傷心處」,皆直舉胸臆,不假雕鎪,祖帳離筵,聽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
《唐詩評注讀本》:睹物思人,恒情所有,況紅豆本名相思,「愿君多采擷」者,即諄囑無忘故人之意。
《詩境淺說續編》:紅豆號相思子,故愿君采擷,以增其別后感情,猶郭元振詩,以同心花見殷勤之意。
《唐人絕句精華》:此以珍惜相思之情,托之名相思子之紅豆也。
《唐詩鑒賞辭典》: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后,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于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即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于情味的事物來寄托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于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里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征。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擷植物來寄托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于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說: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愿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于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周嘯天)
紅豆產于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即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于情味的事物來寄托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于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里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征。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擷植物來寄托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于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說: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愿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于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周嘯天)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進士李殷下第游汾河(唐·曹鄴)
- 送進士林公器宰永嘉(明·梁儲)
- 送進士王克敏赴成都錄事(元·乃賢)
- 送進士王恂省親還毗陵(明·程敏政)
- 送進士王駕下第歸蒲中(唐·鄭谷)
- 送進士田卓入華山(唐·姚合)
- 送進士臧濆下第后歸池州(唐·羅隱)
- 送進士蘇瞻亂后出家(唐·裴說)
- 送進士苗縱歸紫邏山居(唐·司馬扎)
- 送進士許彬(唐·鄭谷)
- 送進士許棠下第東歸(唐·薛能)
- 送進士赴南京刑部主事(明·楊士奇)
- 送進士趙能卿下第南歸(唐·鄭谷)
- 送進士鄧珙榮歸(明·柯潛)
- 送進士都堅巴哈出宰三山(元末明初·丁鶴年)
- 送進士鐘元溥歸東莞次張尚書韻(明·梁儲)
- 送進士錢景通赴青州堆官(明·柯潛)
- 送進士陳亮之赴南京武選主事(明·程敏政)
- 送進士陳則英歸覲(明·嚴嵩)
- 送進士陳峣往睦州謁馮郎中(唐·章孝標)
- 送進士韋序赴舉(唐·鄭谷)
- 送進士馬克毅還新會(明·魯能)
- 送進士高樞拱辰(宋·石介)
- 送進士黃德安還鄉(明·吳伯宗)
- 送遠上人歸京(唐·冷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