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宋·朱敦儒)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相見歡(宋·朱敦儒)
瀧州幾番清秋。
許多愁。
嘆我等閑白了、少年頭。
人間事。
如何是。
去來休。
自是不歸歸去、有誰留。
許多愁。
嘆我等閑白了、少年頭。
人間事。
如何是。
去來休。
自是不歸歸去、有誰留。
其二(宋·朱敦儒)
東風吹盡江梅。
橘花開。
舊日吳王宮殿、長青苔。
今古事。
英雄淚。
老相催。
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
橘花開。
舊日吳王宮殿、長青苔。
今古事。
英雄淚。
老相催。
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
其三(宋·朱敦儒)
押尤韻
押尤韻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
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評注
此詞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樓眺遠時,抒發愛國情懷的詞作,全詞氣魄宏大,寄慨深遠,凝聚著當時廣大愛國者的心聲。
上片寫金陵登臨之所見。開頭兩句,寫詞人登城樓眺遠 ,觸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門樓,居高臨下 ,面向波濤滾滾的長江,是觀覽江面變化,遠眺城外景色的勝地。李白曾在這里寫下了《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抒發的是對南齊詩人謝朓的懷念。
朱敦儒這首登樓抒懷之作,既不是發「思古之幽情」,也不是為區區個人之事,而是感嘆國家生死存亡的命運。
接下來,作者寫自己在秋色中倚西樓遠眺 。「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們產生凄涼的心情。詞中所寫悲秋,含意較深,是暗示山河殘破,充滿蕭條氣象。
第三句描寫「清秋」傍晚的景象。詞人之所以捕捉「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來反映悲涼抑郁的心情。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詞人的亡國之痛,及其渴望收復中原的心志 。「簪纓」是貴族官僚的服飾,用來代人。「簪纓散」,說他們在北宋滅亡之后紛紛南逃。「幾時收」,既是詞人渴望早日恢復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的憤懣和斥責。
結尾一句,用擬人化的手法,寄托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對中原人民的深切懷念。作者摒棄直陳其事的寫法,將內心的情感表達得含蓄、深沉而動人。人在傷心地流淚,已經能說明他痛苦難于忍愛了,但詞人又幻想請托「悲風吹淚過揚州 」,這就更加表現出他悲憤交集、痛苦欲絕。揚州是當時抗金的前線重鎮,過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領區。風本來沒有感情,風前冠一「悲」字,就給「風」注入了濃厚的感情色彩。
此詞將作者深沉的亡國之痛和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讀后令人感到蕩氣回腸,余味深長。
上片寫金陵登臨之所見。開頭兩句,寫詞人登城樓眺遠 ,觸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門樓,居高臨下 ,面向波濤滾滾的長江,是觀覽江面變化,遠眺城外景色的勝地。李白曾在這里寫下了《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抒發的是對南齊詩人謝朓的懷念。
朱敦儒這首登樓抒懷之作,既不是發「思古之幽情」,也不是為區區個人之事,而是感嘆國家生死存亡的命運。
接下來,作者寫自己在秋色中倚西樓遠眺 。「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們產生凄涼的心情。詞中所寫悲秋,含意較深,是暗示山河殘破,充滿蕭條氣象。
第三句描寫「清秋」傍晚的景象。詞人之所以捕捉「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來反映悲涼抑郁的心情。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詞人的亡國之痛,及其渴望收復中原的心志 。「簪纓」是貴族官僚的服飾,用來代人。「簪纓散」,說他們在北宋滅亡之后紛紛南逃。「幾時收」,既是詞人渴望早日恢復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的憤懣和斥責。
結尾一句,用擬人化的手法,寄托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對中原人民的深切懷念。作者摒棄直陳其事的寫法,將內心的情感表達得含蓄、深沉而動人。人在傷心地流淚,已經能說明他痛苦難于忍愛了,但詞人又幻想請托「悲風吹淚過揚州 」,這就更加表現出他悲憤交集、痛苦欲絕。揚州是當時抗金的前線重鎮,過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領區。風本來沒有感情,風前冠一「悲」字,就給「風」注入了濃厚的感情色彩。
此詞將作者深沉的亡國之痛和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讀后令人感到蕩氣回腸,余味深長。
其四(宋·朱敦儒)
秋風又到人間。
葉珊珊。
四望煙波無盡、欠青山。
浮生事。
長江水。
幾時閑。
幸是古來如此、且開顏。
葉珊珊。
四望煙波無盡、欠青山。
浮生事。
長江水。
幾時閑。
幸是古來如此、且開顏。
其五(宋·朱敦儒)
吟蛩作盡秋聲。
月西沈。
凄斷馀香殘夢、下層城。
人不見。
屏空掩。
數殘更。
還自搴帷獨坐、看青燈。
月西沈。
凄斷馀香殘夢、下層城。
人不見。
屏空掩。
數殘更。
還自搴帷獨坐、看青燈。
其六(宋·朱敦儒)
當年兩上蓬瀛。
燕殊庭。
曾共群仙攜手、斗吹笙。
云濤晚。
霓旌散。
海鷗輕。
卻釣松江煙月、醉還醒。
燕殊庭。
曾共群仙攜手、斗吹笙。
云濤晚。
霓旌散。
海鷗輕。
卻釣松江煙月、醉還醒。
其七(宋·朱敦儒)
深秋庭院初涼。
近重陽。
籬畔一枝金菊、露微黃。
鱸膾韻。
橙齏品。
酒新香。
我是升平閑客、醉何妨。
近重陽。
籬畔一枝金菊、露微黃。
鱸膾韻。
橙齏品。
酒新香。
我是升平閑客、醉何妨。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圓瘏黎住錫華林覽揆日詩以祝之(明·成鷲)
- 圓相觀音菩薩瑞像頌(宋·釋彥泯)
- 圓相贊(宋·釋智愚)
- 圓石六題 其五 快覽亭(宋·黃裳)
- 圓石六題 其四 翠筠庵(宋·黃裳)
- 圓石六題 迎暉亭(宋·黃裳)
- 圓石(宋·陸佃)
- 圓禪者求頌(宋·釋正覺)
- 圓福院竹甚茂盛幽都一郡所未有起上人云原有(元·耶律鑄)
- 圓福院竹(元·耶律鑄)
- 圓缺(明·鐘芳)
- 圓虛巖(明·成鷲)
- 圓蛤(宋·唐庚)
- 圓融庵(元·楊弘道)
- 圓覺會首求頌(宋·釋居簡)
- 圓覺會(宋·釋慧開)
- 圓覺圖贊(宋·釋如凈)
- 圓覺庵(近現代·沙曾達)
- 圓覺院聞杜鵑(宋·張舜民)
- 圓覺頑空覺講主真贊二首(宋·釋普濟)
- 圓通大士贊(宋·釋慧開)
- 圓通寺與覺老步月(宋·李綱)
- 圓通寺阻雨聞石門澗橋斷水涌阻往東林(明·李夢陽)
- 圓通寺阻雨(明·李夢陽)
- 圓通寺(宋·蕭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