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試湘靈鼓瑟(唐·錢起)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省試湘靈鼓瑟(唐·錢起)
五言排律 押青韻
五言排律 押青韻
引用典故:馮夷
善鼓(一作拊)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一作徒)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一作成)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一作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馮夷空(一作徒)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一作成)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一作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評注
《舊唐書o錢徽傳》:
(錢)起能五言詩。初從鄉薦,寄家江湖,嘗于客舍月夜獨吟,遽聞人吟于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起愕然,攝衣視之,無所見矣,以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試之年,李所試《湘靈鼓瑟》詩題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煒深嘉之,稱為絕唱。
《韻語陽秋》: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游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以是得名。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馀亦常調,只末二語杳渺,咀味不盡。
《唐詩分類繩尺》:通篇大雅,一結信乎神助!
《唐風懷》:孫月絳曰:風致超脫,然體格卻最穩密。
《五朝詩善鳴集》:真神助語,湘靈有靈。
《增訂唐詩摘鈔》:結自有神助,亦先有「湘浦」、「洞庭」二句,故接「曲終」、「江上」,覺縹緲超曠,云煙萬狀,吾謂此四句皆神助也。至「流水」、「悲風」,原系曲名,緊接「曲終」,真是神來之筆。
《唐人試帖》:承點屈平一句,亦補題法(「楚客」句下)。
《圍爐詩話》:錢起亦天寶人,而《湘靈鼓瑟》詩,雖甚佳而氣象蕭瑟。
《而庵說唐詩》:落句真是絕調,主司讀至此,嘆有神助。
《大歷詩略》:題境惝恍,非此杳渺之音不稱。
《網師園唐詩箋》:曲與人與地膠粘入妙。末二句遠韻悠然。
《唐詩近體》:結得縹緲不盡。
《唐詩五言排律》:先虛描二句,即點明題之來歷,最工穩(首四句下)。結得渺然,題境方盡。「曲終」非專指既終后說,蓋謂自始至終,究竟但聞其聲未見其形,正不知于何來于何往,一片蒼茫,杳然極目而已。題外映襯,乃得題妙,此為入神之技。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1]云和:山名。
[2]帝子:堯女,即舜妻。
[3]馮夷:馮(音ping2)夷,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4]杳冥:遙遠的地方。
[5]白芷:植物名,高四尺許,夏開花。
《唐詩鑒賞辭典》:[2]帝子:堯女,即舜妻。
[3]馮夷:馮(音ping2)夷,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4]杳冥:遙遠的地方。
[5]白芷:植物名,高四尺許,夏開花。
從詩題「省試」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試帖詩。「湘靈鼓瑟」這個題目,是從《楚辭·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中摘出來的。
詩的開頭兩句點題,贊揚湘靈善于鼓瑟,那優美動聽的樂聲常常縈繞耳邊。在試帖詩里,這叫做概括題旨。
湘水女神鼓瑟,曲聲裊裊,于是詩人展開想象的羽翼,伴隨著仙樂,往返盤旋。那瑟曲,是多么動人心弦呵!它首先吸引了名叫馮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來。其實,馮夷并沒有真正聽懂在美妙的樂聲中隱藏的哀怨凄苦的情感,這種歡舞是徒然的。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靈的心意的,這當然包括漢代的賈誼,和歷代被貶謫南行而經過湘水的人,他們聽到這樣哀怨的樂聲,怎不感到十分難過呢!
你聽,那曲調深沉哀婉,即使堅如金石也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響亮,可以傳到那無窮無盡的蒼穹中去。
如此優美而哀怨的樂聲傳到蒼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靈都驚動了,他也許會趕到湘水上空來側耳傾聽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會受到感動,越發吐出它的芳香來。
樂聲在水面上飄揚,廣大的湘江兩岸都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之中。寥闊的湘水上空,都回蕩著哀怨的樂音,它匯成一股悲風,飛過了八百里洞庭湖。
中間這四韻,共是八句,詩人憑借驚人的想象力,極力描繪湘靈瑟曲的神奇力量。這就使詩避免了呆板的敘述,顯得瑰麗多姿,生動形象。
然而更妙的還在最后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上文緊扣題目,反復渲染,已經把湘靈鼓瑟描寫得淋漓盡致了。傾聽妙曲,想見伊人,于是詩人筆鋒一轉,直指美麗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終人不見」,只聞其聲,不見伊人,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悵惘,真可說是神來之筆。而更具神韻的是,「人不見」以后卻以「江上數峰青」收結。這五個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為由湘靈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絢麗多彩的世界,一瞬間都煙消云散,讓人回到了現實世界。這個現實世界還是湘江,還是湘靈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帶,數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靜,給人留下悠悠的思戀。
試帖詩有種種限制,往往束縛了士人的才思。錢起卻不然,在此詩中,他馳騁想象,上天入地,如入無人之境。無形的樂聲,在這里得到了生動形象的表現,成為一種看得見,聽得到,感覺得著的東西。最后突然收結,神思綿綿,更耐人尋繹。
大中十二年(858),舉行進士考試,唐宣宗問考官李藩:試帖詩如有重復的字能否錄取?李藩答道:昔年錢起試《湘靈鼓瑟》就有重復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離錢起考試的天寶十載,已經百年,錢起此詩仍是公認的試帖詩的范本。
(劉逸生)
詩的開頭兩句點題,贊揚湘靈善于鼓瑟,那優美動聽的樂聲常常縈繞耳邊。在試帖詩里,這叫做概括題旨。
湘水女神鼓瑟,曲聲裊裊,于是詩人展開想象的羽翼,伴隨著仙樂,往返盤旋。那瑟曲,是多么動人心弦呵!它首先吸引了名叫馮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來。其實,馮夷并沒有真正聽懂在美妙的樂聲中隱藏的哀怨凄苦的情感,這種歡舞是徒然的。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靈的心意的,這當然包括漢代的賈誼,和歷代被貶謫南行而經過湘水的人,他們聽到這樣哀怨的樂聲,怎不感到十分難過呢!
你聽,那曲調深沉哀婉,即使堅如金石也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響亮,可以傳到那無窮無盡的蒼穹中去。
如此優美而哀怨的樂聲傳到蒼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靈都驚動了,他也許會趕到湘水上空來側耳傾聽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會受到感動,越發吐出它的芳香來。
樂聲在水面上飄揚,廣大的湘江兩岸都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之中。寥闊的湘水上空,都回蕩著哀怨的樂音,它匯成一股悲風,飛過了八百里洞庭湖。
中間這四韻,共是八句,詩人憑借驚人的想象力,極力描繪湘靈瑟曲的神奇力量。這就使詩避免了呆板的敘述,顯得瑰麗多姿,生動形象。
然而更妙的還在最后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上文緊扣題目,反復渲染,已經把湘靈鼓瑟描寫得淋漓盡致了。傾聽妙曲,想見伊人,于是詩人筆鋒一轉,直指美麗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終人不見」,只聞其聲,不見伊人,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悵惘,真可說是神來之筆。而更具神韻的是,「人不見」以后卻以「江上數峰青」收結。這五個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為由湘靈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絢麗多彩的世界,一瞬間都煙消云散,讓人回到了現實世界。這個現實世界還是湘江,還是湘靈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帶,數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靜,給人留下悠悠的思戀。
試帖詩有種種限制,往往束縛了士人的才思。錢起卻不然,在此詩中,他馳騁想象,上天入地,如入無人之境。無形的樂聲,在這里得到了生動形象的表現,成為一種看得見,聽得到,感覺得著的東西。最后突然收結,神思綿綿,更耐人尋繹。
大中十二年(858),舉行進士考試,唐宣宗問考官李藩:試帖詩如有重復的字能否錄取?李藩答道:昔年錢起試《湘靈鼓瑟》就有重復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離錢起考試的天寶十載,已經百年,錢起此詩仍是公認的試帖詩的范本。
(劉逸生)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逢鄰女(唐末宋初·周濆)
- 逢郟王子(明·李夢陽)
- 逢郢客問湞陽土風(明末清初·鄺露)
- 逢郴州使因寄鄭協律(唐·劉長卿)
- 逢錢塘詩僧(宋·蘇頌)
- 逢陸冰修(明末清初·屈大均)
- 逢隴西故人憶關中舍弟(唐·戎昱)
- 逢陳宜之(宋末元初·鄭思肖)
- 逢陳弓秀才(明·謝晉)
- 逢陳當時(明·何璧)
- 逢雪宿華嚴閣(明·徐熥)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 逢雷太簡殿丞(宋·梅堯臣)
- 逢韓茂貽因贈并追傷戴敬夫(清·邢昉)
- 逢黃改之歸自遼難(明·王醇)
- 逭熱和癭公敷庵(清末近現代初·黃節)
- 逮子以今歲正月十六日之毗陵而以十二月十五(宋·曾幾)
- 逮子作亭于官舍明清堂后種竹殆千竿余名其亭(宋·曾幾)
- 逮子得龍團勝雪茶兩胯以歸予其直萬錢云(宋·曾幾)
- 逮子赴湖南漕司舉寄之(宋·曾幾)
- 逮解回籍(清末民國初·宋育仁)
- 逵弟招飲(宋·趙公豫)
- 逸上巳(清末民國初·曹家達)
- 逸書吟(宋·邵雍)
- 逸人居(宋·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