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贈王郎司直(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唐·杜甫)
題注:草堂本此首編入大歷三年,以詩中仲宣樓頭之句,宜客荊州時作也。
引用典故:青眼高歌 豫章
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風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
且脫佩劍(一作劍佩)休裴回,西得諸侯棹錦水。
欲向何門趿(一作颯)珠履,仲宣樓頭春色(一作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豫章翻風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
且脫佩劍(一作劍佩)休裴回,西得諸侯棹錦水。
欲向何門趿(一作颯)珠履,仲宣樓頭春色(一作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評注
《唐詩品匯》:
劉云:「西行諸侯」以下,謂王司直知我,我復舍此何向?劉云:豪氣激人,堂堂復堂堂(末句下)。
《唐詩廣選》:通篇飛舞豪爽,末收住有力。范德機曰:結句七字而含無限之意,勢力如截奔馬。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蔣一葵曰:起棹弄有筆意,通篇飛舞豪爽,末收住有力。顧璘曰:尾語深而勁。陸時雍曰:短掉處,人所難能。「豫章」二語,謂時方多難,所以下有「且脫佩劍休徘徊」之句。周珽曰:前述司直告己之詞,玩「莫哀」、「我能拔爾」、「且脫佩劍」、「欲問何門」俱王酣歌內意。故后答言:承君青眼相盼,然眼中之人;惟我最老,恐不能副「翻風」「跋浪」之望也。「仲宣樓」借粲依劉以自況,蓋致望于王者深也。結大悲壯,真有截珊瑚手段。
《杜臆》:「諸侯」即謂王郎,而下文數語,詞短而情長,不容再著一語。此篇乃老杜歌行之奇絕者。
《唐詩快》:起句如太華五千仞,劈地插天,安得不驚其奇崛。
《初白庵詩評》:十一字長句(「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太白所未有。通篇磊落英奇,集中別調也。
《而庵說唐詩》:子美歌行,此首為短,其層折最多,有萬字收不盡之勢,一芥子內藏一須彌山,奇絕之作。
《義門讀書記》:世情多猜,不敢竟其詞焉,故命之曰「短歌行」。
《唐宋詩醇》:盧世曰:突兀橫絕,跌宕悲涼。
《唐詩別裁》: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風」二句下)。上下各五句,復用單句相間,此亦獨創之格。
《讀杜心解》:「仲宣」句,點地點時。在王則勸之「莫哀」,在我則「高歌」以「望」。照耀生動。結又以單詞鼓勵之……言下躍然。如此歌,才配副得英年人。
《杜詩鏡銓》:李云:如此可稱悲壯。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風」二句下)。竟住「老」,不惟含蓄馀情,亦且掉動上意(「眼中之人」句下)。
《峴傭說詩》:前半是王郎語杜,后半是杜答王郎,一問一答,截然兩段章法,大奇。
《唐詩鑒賞辭典》:《短歌行》是樂府舊題,稱短歌是指歌聲短促,這里可能指音調的急促。王郎是年輕人,稱郎,名不詳。司直是糾劾的官。代宗大歷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從夔州出三峽,到達江陵。這詩當是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達勸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著酒興正濃,拔劍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勸他不要悲哀。當時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長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薦,所以說「我能拔爾」,把你這個俊偉不凡的奇才從壓抑中推舉出來。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贊譽王郎。豫、章,兩種喬木名,都是優良的建筑材料。詩中說豫、章的枝葉在大風中搖動時,可以動搖太陽,極力形容樹高。又說鯨魚在海浪中縱游時可以使滄茫大海翻騰起來,極力形容魚大。兩句極寫王郎的杰出才能,說他能夠擔當大事,有所作為,因此不必拔劍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劍放下來,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寫送行之情。詩人說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會得到蜀中大官的賞識,卻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長官。「趿珠履」,穿上裝飾著明珠的鞋。《史記·春申君傳》:「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仲宣樓,當是杜甫送別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東南。仲宣是三國時詩人王粲的字,他到荊州去投靠劉表,作《登樓賦》,后梁時高季興在江陵建了仲宣樓。送別時已是春末,杜甫用飲佩的眼光望著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夠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長嘆道:王郎啊王郎,你正當年富力強,大可一展宏圖,我卻已衰老無用了!含有勸勉王郎及時努力之意。
這首詩突兀橫絕,跌宕悲涼。從「拔劍斫地」寫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勸他「莫哀」,到「我能拔爾」,是一喜。「拔劍斫地」,情緒昂揚,是一揚,「我能拔爾」,使情緒稍緩,是一落。「抑塞磊落」呼應悲歌,「我能拔爾」照應「莫哀」。接著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風」、「鯨魚跋浪」,極盡夸飾之能事,激起軒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脫劍佩」趨向和緩,是再落。指出「得諸侯」,應該是由哀轉喜,但又轉到「何門」未定,「得諸侯」還是空的,又由喜轉悲。既然「我能拔爾」,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嗎?可是又一轉「吾老矣」,不能有所作為了,于是所謂「我能拔爾」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轉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轉變無窮,終不免回到「拔劍」悲歌。「莫哀」只成了勸慰的話,總不免歸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兩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強抑塞磊落的可悲,抒發了作者對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憤,它的意義就更深刻了。這首詩在音節上很有特色。開頭兩個十一字句字數多而音節急促,五、十兩句單句押韻,上半首五句一組平韻,下半首五句一組仄韻,節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之格。
(周振甫)
上半首表達勸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著酒興正濃,拔劍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勸他不要悲哀。當時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長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薦,所以說「我能拔爾」,把你這個俊偉不凡的奇才從壓抑中推舉出來。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贊譽王郎。豫、章,兩種喬木名,都是優良的建筑材料。詩中說豫、章的枝葉在大風中搖動時,可以動搖太陽,極力形容樹高。又說鯨魚在海浪中縱游時可以使滄茫大海翻騰起來,極力形容魚大。兩句極寫王郎的杰出才能,說他能夠擔當大事,有所作為,因此不必拔劍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劍放下來,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寫送行之情。詩人說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會得到蜀中大官的賞識,卻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長官。「趿珠履」,穿上裝飾著明珠的鞋。《史記·春申君傳》:「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仲宣樓,當是杜甫送別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東南。仲宣是三國時詩人王粲的字,他到荊州去投靠劉表,作《登樓賦》,后梁時高季興在江陵建了仲宣樓。送別時已是春末,杜甫用飲佩的眼光望著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夠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長嘆道:王郎啊王郎,你正當年富力強,大可一展宏圖,我卻已衰老無用了!含有勸勉王郎及時努力之意。
這首詩突兀橫絕,跌宕悲涼。從「拔劍斫地」寫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勸他「莫哀」,到「我能拔爾」,是一喜。「拔劍斫地」,情緒昂揚,是一揚,「我能拔爾」,使情緒稍緩,是一落。「抑塞磊落」呼應悲歌,「我能拔爾」照應「莫哀」。接著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風」、「鯨魚跋浪」,極盡夸飾之能事,激起軒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脫劍佩」趨向和緩,是再落。指出「得諸侯」,應該是由哀轉喜,但又轉到「何門」未定,「得諸侯」還是空的,又由喜轉悲。既然「我能拔爾」,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嗎?可是又一轉「吾老矣」,不能有所作為了,于是所謂「我能拔爾」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轉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轉變無窮,終不免回到「拔劍」悲歌。「莫哀」只成了勸慰的話,總不免歸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兩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強抑塞磊落的可悲,抒發了作者對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憤,它的意義就更深刻了。這首詩在音節上很有特色。開頭兩個十一字句字數多而音節急促,五、十兩句單句押韻,上半首五句一組平韻,下半首五句一組仄韻,節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之格。
(周振甫)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點絳唇 其一 登歷陽連云觀(宋·蔡伸)
- 點絳唇 其一 登郢州城樓(宋·袁去華)
- 點絳唇 其一 紫蘇熟水(宋·楊無咎)
- 點絳唇 其一 葛守坐上出此詞,道思歸之意(宋·周必大)
- 點絳唇 其一 西池桃花落盡賦此(宋·周紫芝)
- 點絳唇 其一 贈袁立道(宋·張孝祥)
- 點絳唇 其一 路德友席上作(宋·趙彥端)
- 點絳唇 其一 送常守陳正同應之還朝(宋·蔡伸)
- 點絳唇 其一 送李粹伯赴春闈(宋·曾協)
- 點絳唇 其一 酴醾(宋·王十朋)
- 點絳唇 其一 金陵府會鼓子詞(宋·侯寘)
- 點絳唇 其一 長沙送同官先歸邵武(宋·呂勝已)
- 點絳唇 其一(宋·劉一止)
- 點絳唇 其一(宋·曹組)
- 點絳唇 其一(宋·楊炎正)
- 點絳唇 其一(宋·趙長卿)
- 點絳唇 其七 丙寅(宋·蔡伸)
- 點絳唇 其七 冷香菊(宋·王十朋)
- 點絳唇 其七 別代香嚴(宋·向子諲)
- 點絳唇 其七 惠山夜月贈鼓琴者,時作流水(宋·毛滂)
- 點絳唇 其七 社日雨(宋·王之道)
- 點絳唇 其三 丙辰八月二十七日雨中與何彥(宋·葉夢得)
- 點絳唇 其三 代香嚴榮老(宋·向子諲)
- 點絳唇 其三 盧守席上(宋·郭應祥)
- 點絳唇 其三 同曾無玷觀沈賽娘棋(宋·趙師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