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秋雨嘆三首(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秋雨嘆三首(唐·杜甫)  
引用典故:三嗅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
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后時難獨立。
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
評注
《苕溪漁隱叢話》
子美《秋雨嘆》有三篇,第一篇尤感慨。
《唐詩鏡》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托意深厚可味。
《杜臆》
天寶十三載秋,霖雨六旬不止,帝憂之,楊國忠取禾之善者以獻,曰:「雨雖多,不害稼也。」再草爛死,決明獨鮮,三嗅而泣,豈謂是耶?白頭書生不敢非議朝政,有泣而已。
《杜詩詳注》
首章,嘆久雨害物。上四喜決明耐雨,下則憂其孤立而摧風也。賦中有比。申涵光曰:「涼風吹汝」二句,說君子處世甚危。
《讀杜心解》
三嘆皆寓言,首章,傷直言不伸也。仇注:天寶十三載秋,大霖雨。房琯上言水災,楊國忠使御史按之。據此,則「決明」之「鮮」,比直節也。……「臨風三嗅」,秉苦節者,孤芳相賞焉。思深哉!
《杜詩鏡銓》
先就一物寄慨,別韻蕭疏,可歌可泣。邵云:叫得親切(「涼風蕭蕭」二句下)。
《王闿運手批唐詩選》
迂貧如畫(末二句下)。)
   其二(唐·杜甫)
引用典故:不分牛 
風長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
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
城中斗米換衾裯,相許寧論兩相直。
評注
《杜臆》
秋雨催寒,至出「衾裯」換米,非至急不爾,何暇計價耶?
《杜詩詳注》
次章,嘆久雨害人。上四皆秋雨之象,下慨傷稼而阻饑也。吳曰:「闌風伏(「長」一作「伏」)雨」、無日不雨;「四海八荒」,無處不雨;田野、城中,則又無人不受其患矣。
《讀杜心解》
次章,傷政府蒙蔽也。……農「無消息」、微詞也。
《杜詩鏡銓》
次方及淫雨。蔣云:暗影昏昏世界,是篇《秋霖賦》。
   其三(唐·杜甫)
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守環堵。
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
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
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后土何時乾。
評注
《杜詩詳注》
末章,自嘆久雨之困。上四,言雨中寥落;下則觸景而增愁也。
《讀杜心解》
三章,傷潦倒不振也。「長安布衣」,即前所云「堂上書生」……「反鎖」、「長蒿」,寥落如見。夾入「稚子」癡頑「走雨」,點綴生動。「翅濕」、「飛難」,句中有淚,自嘆本旨在此。
《杜詩鏡銓》
三首方正說自家苦雨寥落之況。反形,亦曲盡稚子無知光景(「稚子無憂」句下)。
以下總評
《杜詩詳注》
此感秋雨而賦詩」、,三章各有諷刺。房琯上言水災。國忠使御史按之,故曰「恐汝后時難獨立」。國忠惡言災異,而四方匿不以聞,故曰「農夫田婦無消息」。帝以國事付宰相,而國忠每事務為蒙蔽,故曰「秋來未曾見白日」、語雖微婉,而寓言深切,非泛然作也。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