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飲酒(唐·李賀)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秦王飲酒(唐·李賀)
引用典故:羲和 劫灰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云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鵝跌舞千年觥,仙人燭樹蠟煙輕,清琴醉眼淚泓泓。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云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鵝跌舞千年觥,仙人燭樹蠟煙輕,清琴醉眼淚泓泓。
評注
《唐音癸簽》:
搭、建、長古之不能追李、杜,固也。但在少陵后仍詠見事諷刺,則詩為謗訕時政之具矣。此內氏諷諫,愈多愈不足珍也。所以張文昌只得就世俗俚淺事做題目,不敢及其他。仲初亦然。至長吉又總不及時事,仍詠古題,稍易本題字就新。如《咬歌行》改為《浩歌》,《公無渡河》改為《公無出門》之類。及將古人事創為新題,便覺煥然有異,如《秦王飲酒》、《金銅仙人辭漢歌》之類。遞相救不得不然,英雄各自有見也。
《李長吉集》:黎簡:想到日之聲如玻璃,亦地老天荒,無人有此奇想。
《唐詩快》:日可敲乎?敲可有聲乎(「羲和敲日」句下)?雨腳能吹笙乎(「洞庭雨腳」句下)?月可喝使倒行乎(「酒酣喝月」句下)?(徐)文長云:言天將明而報一更以勸酒也,最奇(「宮門掌事」句下)。篇中日月云雨,供其顛倒,驅遣簸弄,直是無呵奈何。
《李長吉詩集批注》:飲酒。飲非獨酌,細密(「龍頭瀉酒」句下)。醉后聲笑體態,五句盡之(末五句下)。「黃鵝」,喻酒也;合下「觥」字為義,即杜詩「鵝兒黃似酒,酒色似鵝黃」也。
《歷代詩法》:醉極而淚,樂極生悲,兩意俱妙。
《秋窗隨筆》:《秦下飲酒》詩:「羲和敲日玻璃聲。」不知有出不?抑自鑄偉辭?
《唐詩鑒賞辭典》: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詩寶庫中一顆散發出異彩的明珠。
李賀寫詩,題旨多在「筆墨蹊徑」之外。他寫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或借以表達自己郁悶的情懷和隱微的意緒。沒有現實意義的詠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難找到的。這首詩題為《秦王飲酒》,卻「無一語用秦國故事」(王琦《李長吉詩歌匯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寫的不是秦始皇。詩共十五句,分成兩個部分,前面四句寫武功,后面十一句寫飲酒,可見重點放在飲酒上。詩人筆下的飲酒場面是「恣飲沉湎,歌舞雜沓,不卜晝夜」(姚文燮《昌谷集注》)。詩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戰功顯赫,又沉湎于歌舞宴樂,過著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與過都比較突出的君主。唐德宗李適正是這樣的人。他即位以前,曾以兵馬元帥的身分平定史朝義之亂,又以關內元帥的頭銜出鎮咸陽,抗擊吐蕃。即位后,見禍亂已平,國家安泰,便縱情享樂。這首詩是借寫秦始皇的恣飲沉湎,隱含對德宗的諷喻之意。
前四句寫秦王的威儀和他的武功,筆墨經濟,形象鮮明生動。首句的「騎虎」二字極富表現力。虎為百獸之王,生性兇猛,體態威嚴,秦王騎著它周游各地,誰不望而生畏?它把抽象的、難于捉摸的「威」變成具體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深深地銘刻在讀者的腦子里。次句借用「劍光」顯示秦王勇武威嚴的身姿,十分傳神,卻又如羚羊掛角,香象渡河,無形跡可求。「劍光照天天自碧」,運用夸張手法,開拓了境界,使之與首句中的「游八極」相稱。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聲」,注家有的解釋為「日月順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說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驅策白日」。羲和,御日車的神。因為秦王劍光照天,天都為之改容,羲和畏懼秦王的劍光,驚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寫秦王的武功。由于秦王勇武絕倫,威力無比,戰火撲滅了,劫灰蕩盡了,四海之內呈現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勵精圖治,而是沉湎于聲歌宴樂之中,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從第五句起都是描寫秦王尋歡作樂的筆墨。「龍頭瀉酒邀酒星」極言酒喝得多。一個「瀉」字,寫出了酒流如注的樣子;一個「邀」字,寫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棖棖」形容樂器精良,聲音優美;「洞庭雨腳來吹笙」描述笙的吹奏聲飄忽幽冷,綿延不絕。「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來之筆,有情有景,醉態可掬,氣勢凌人。這位秦王飲酒作樂,鬧了一夜,還不滿足。他試圖喝月倒行,阻止白晝的到來,以便讓他盡情享樂,作無休無止的長夜之飲。這既是顯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銀云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五更已過,空中的云彩變白了,天已經亮了,大殿里外通明。掌管內外宮門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討好,也是出于畏懼,謊報才至一更。過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呂種玉《言鯖》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義豐富深刻,具有諷刺意味。盡管天已大亮,飲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淺,燭樹煙輕,場面仍是那樣的豪華綺麗,然而歌女歌聲嬌弱,舞伎舞步踉蹌,妃嬪淚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驅使了。在秦王的威嚴之下,她們只得強打著精神奉觴上壽。「青琴醉眼淚泓泓」,詩歌以冷語作結,氣氛為之一變,顯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達了惋惜、哀怨、譏誚等等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讀者感到余意無窮。
(朱世英)
李賀寫詩,題旨多在「筆墨蹊徑」之外。他寫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或借以表達自己郁悶的情懷和隱微的意緒。沒有現實意義的詠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難找到的。這首詩題為《秦王飲酒》,卻「無一語用秦國故事」(王琦《李長吉詩歌匯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寫的不是秦始皇。詩共十五句,分成兩個部分,前面四句寫武功,后面十一句寫飲酒,可見重點放在飲酒上。詩人筆下的飲酒場面是「恣飲沉湎,歌舞雜沓,不卜晝夜」(姚文燮《昌谷集注》)。詩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戰功顯赫,又沉湎于歌舞宴樂,過著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與過都比較突出的君主。唐德宗李適正是這樣的人。他即位以前,曾以兵馬元帥的身分平定史朝義之亂,又以關內元帥的頭銜出鎮咸陽,抗擊吐蕃。即位后,見禍亂已平,國家安泰,便縱情享樂。這首詩是借寫秦始皇的恣飲沉湎,隱含對德宗的諷喻之意。
前四句寫秦王的威儀和他的武功,筆墨經濟,形象鮮明生動。首句的「騎虎」二字極富表現力。虎為百獸之王,生性兇猛,體態威嚴,秦王騎著它周游各地,誰不望而生畏?它把抽象的、難于捉摸的「威」變成具體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深深地銘刻在讀者的腦子里。次句借用「劍光」顯示秦王勇武威嚴的身姿,十分傳神,卻又如羚羊掛角,香象渡河,無形跡可求。「劍光照天天自碧」,運用夸張手法,開拓了境界,使之與首句中的「游八極」相稱。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聲」,注家有的解釋為「日月順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說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驅策白日」。羲和,御日車的神。因為秦王劍光照天,天都為之改容,羲和畏懼秦王的劍光,驚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寫秦王的武功。由于秦王勇武絕倫,威力無比,戰火撲滅了,劫灰蕩盡了,四海之內呈現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勵精圖治,而是沉湎于聲歌宴樂之中,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從第五句起都是描寫秦王尋歡作樂的筆墨。「龍頭瀉酒邀酒星」極言酒喝得多。一個「瀉」字,寫出了酒流如注的樣子;一個「邀」字,寫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棖棖」形容樂器精良,聲音優美;「洞庭雨腳來吹笙」描述笙的吹奏聲飄忽幽冷,綿延不絕。「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來之筆,有情有景,醉態可掬,氣勢凌人。這位秦王飲酒作樂,鬧了一夜,還不滿足。他試圖喝月倒行,阻止白晝的到來,以便讓他盡情享樂,作無休無止的長夜之飲。這既是顯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銀云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五更已過,空中的云彩變白了,天已經亮了,大殿里外通明。掌管內外宮門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討好,也是出于畏懼,謊報才至一更。過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呂種玉《言鯖》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義豐富深刻,具有諷刺意味。盡管天已大亮,飲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淺,燭樹煙輕,場面仍是那樣的豪華綺麗,然而歌女歌聲嬌弱,舞伎舞步踉蹌,妃嬪淚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驅使了。在秦王的威嚴之下,她們只得強打著精神奉觴上壽。「青琴醉眼淚泓泓」,詩歌以冷語作結,氣氛為之一變,顯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達了惋惜、哀怨、譏誚等等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讀者感到余意無窮。
(朱世英)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玉華樓夜醮(宋·范成大)
- 玉華洞次易庵韻(明·何喬新)
- 玉華洞(宋·戴復古)
- 玉華洞(清·周茂源)
- 玉華鹽三首(元·耶律鑄)
- 玉華盛太史廖沙泉太守韻見慰次韻答之(明·張天賦)
- 玉華谷同希顏裕之分韻得秋字(金·李獻能)
- 玉卮無當(唐·無名氏)
- 玉卮無當(唐·蔣防)
- 玉友初成戲作二首(宋·周紫芝)
- 玉叔觀察招陪龔大宗伯西樵阮亭諸先生集寓園(清·汪懋麟)
- 玉臺體十二首 其一十一(唐·權德輿)
- 玉臺體十二首 其一(唐·權德輿)
- 玉臺體十二首 其二(唐·權德輿)
- 玉臺體題湖上亭(唐·戎昱)
- 玉臺體(宋·利登)
- 玉臺體(宋·利登)
- 玉臺體(宋·張良臣)
- 玉臺體(宋·范成大)
- 玉臺體(明·楊慎)
- 玉臺夜坐(明·區越)
- 玉臺寺(明·張詡)
- 玉臺攬秀(明·方獻夫)
- 玉臺曲(明·李之世)
- 玉臺朝煙(明·許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