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唐·李益)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唐·李益)
押灰韻
押灰韻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①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①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評注
《優古堂詩話》:
唐李益《竹窗聞風早發寄司空曙》詩……《異聞集o霍小玉傳》為「開簾復動竹」,改一「門」字,遂失詩意。然此句乃襲樂府《華山畿》詞耳。詞云:「夜相思,風吹窗帶動,旨是所歡來。」
《韻語陽秋》:「敲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李益以是得名。
《升庵詩話》:尤延之詩話云:「《會真記》「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本于李益「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然古樂府「風吹窗簾動,疑是所歡來」,其詞乃齊梁人語,又在益先矣。
《載酒園詩話又編》:中唐人故多佳詩,不及盛唐者,氣力減耳。雅淡則不能高渾,雄奇則不能沉靜,清新則不能深厚。至貞元以后,苦寒、放誕、纖縟之音作矣。唯李君虞風氣不墜,如《竹窗聞風》、《野田行》,俱中朝正始之音。
《唐詩鑒賞辭典》:李益和苗發、司空曙,都列名「大歷十才子」,彼此是詩友。詩題曰《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詩中最活躍的形象便是傍晚驟來的一陣微風。「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李陵《答蘇武書》),因風而思故人,借風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傳統比興。本詩亦然。這微風便是激發詩人思緒的觸媒,是盼望故人相見的寄托,也是結構全詩的線索。此詩成功地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詩從「望風懷想」生發出來,所以從微風驟至寫起。傍晚時分,詩人獨坐室內,臨窗冥想。突然,一陣聲響驚動了他,原來是微風吹來。于是,詩人格外感到孤獨寂寞,頓時激起對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來到。他諦聽著微風悄悄吹開院門,輕輕吹動竹叢,行動自如,環境熟悉,好象真的是懷想中的故人來了。然而,這畢竟是幻覺,「疑是」而已。不覺時已入夜,微風掠過竹叢,枝葉上的露珠不時地滴落下來,那久無人跡的石階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漸漸潤澤了苔色。多么清幽靜謐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這風太小了,未能掀簾進屋來。屋里久未彈奏的綠琴上,積塵如土。風啊,什么時候能為我拂掉琴上的塵埃呢?結句含蓄雋永,語意雙關。言外之意是:鐘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沒有彈琴的意緒。什么時候,故人真能如風來似的掀簾進屋,我當重理絲弦,一奏綠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當」二字,既見出詩人依舊獨坐室內,又表露不勝埋怨和渴望,雙關風與故人,結出寄思的主題。
全篇緊緊圍繞「聞風」二字進行藝術構思。前面寫臨風而思友、聞風而疑來。「時滴」二句是流水對,風吹葉動,露滴沾苔,用意還是寫風。入幌拂埃,也是說風,是浪漫主義的遐想。綠琴上積滿塵埃,是由于寂寞無心緒之故,期望風來,拂去塵埃,重理絲弦,以寄思友之意。詩中傍晚微風是實景,「疑是故人」屬遐想;一實一虛,疑似恍惚;一主一輔,交織寫來,繪聲傳神,引人入勝。而于風著力寫其「微」,于己極顯其「驚」、「疑」,于故人則深寄之「悠思」。因微而驚,因驚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這一系列細微的內心感情活動,隨風而起,隨風遞進,交相襯托,生動有致。全詩構思巧妙,比喻維肖,描寫細致。可以說,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實際上并不在以情動人,而在以巧取勝,以才華令人賞嘆。
(倪其心)
詩從「望風懷想」生發出來,所以從微風驟至寫起。傍晚時分,詩人獨坐室內,臨窗冥想。突然,一陣聲響驚動了他,原來是微風吹來。于是,詩人格外感到孤獨寂寞,頓時激起對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來到。他諦聽著微風悄悄吹開院門,輕輕吹動竹叢,行動自如,環境熟悉,好象真的是懷想中的故人來了。然而,這畢竟是幻覺,「疑是」而已。不覺時已入夜,微風掠過竹叢,枝葉上的露珠不時地滴落下來,那久無人跡的石階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漸漸潤澤了苔色。多么清幽靜謐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這風太小了,未能掀簾進屋來。屋里久未彈奏的綠琴上,積塵如土。風啊,什么時候能為我拂掉琴上的塵埃呢?結句含蓄雋永,語意雙關。言外之意是:鐘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沒有彈琴的意緒。什么時候,故人真能如風來似的掀簾進屋,我當重理絲弦,一奏綠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當」二字,既見出詩人依舊獨坐室內,又表露不勝埋怨和渴望,雙關風與故人,結出寄思的主題。
全篇緊緊圍繞「聞風」二字進行藝術構思。前面寫臨風而思友、聞風而疑來。「時滴」二句是流水對,風吹葉動,露滴沾苔,用意還是寫風。入幌拂埃,也是說風,是浪漫主義的遐想。綠琴上積滿塵埃,是由于寂寞無心緒之故,期望風來,拂去塵埃,重理絲弦,以寄思友之意。詩中傍晚微風是實景,「疑是故人」屬遐想;一實一虛,疑似恍惚;一主一輔,交織寫來,繪聲傳神,引人入勝。而于風著力寫其「微」,于己極顯其「驚」、「疑」,于故人則深寄之「悠思」。因微而驚,因驚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這一系列細微的內心感情活動,隨風而起,隨風遞進,交相襯托,生動有致。全詩構思巧妙,比喻維肖,描寫細致。可以說,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實際上并不在以情動人,而在以巧取勝,以才華令人賞嘆。
(倪其心)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殷獻臣北上(元·楊云鵬)
- 送殷秀才之武功(明·林鴻)
- 送殷秀才南游(唐·孟郊)
- 送殷近夫之青田(明·何景明)
- 送殷進士病免歸(明·李夢陽)
- 送殷通判之嚴州(明·顧清)
- 送殿丞楊備通理睦州(宋·宋庠)
- 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唐·杜甫)
- 送殿干譙公暫歸莆田(宋·曹勛)
- 送殿撰大鹿先生提學山西(明·符錫)
- 送殿院張奎漕京東(宋·宋祁)
- 送毅夫總領淮西(宋·吳泳)
- 送毅夫教授香港大學(清末民國初·陳寶琛)
- 送毅夫還鄉(明·蘇仲)
- 送毅父弟使江東(宋·孔武仲)
- 送毅軒兄分教瓊山次韻(明·李一契)
- 送毋殿丞赴任齊州(宋·王禹稱)
- 送母丘秀才自黔中歸益川(元·宋無)
- 送比部吳樞季之金陵時舍弟在儀部(明·王世貞)
- 送比部孫郎中將漕二浙(宋·張舜民)
- 送比部張元輝還朝時己推滇觀察候命(明·林熙春)
- 送比部張武程老師謫外便道還楚(明·何吾騶)
- 送比部陳先生之南都(明·盧龍云)
- 送比部陳郎中守南寧(明·歐大任)
- 送比部馬員外二浙提點刑獄(宋·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