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馬子(宋·柳永)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竹馬子(宋·柳永)
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
對雌霓掛雨,雄風拂檻,微收煩暑。
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素商時序。
覽景想前歡,指神京,非霧非煙深處。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積,故人難聚。
憑高盡日凝佇。
贏得消魂無語。
極目霽靄霏微,暝鴉零亂,蕭索江城暮。
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
對雌霓掛雨,雄風拂檻,微收煩暑。
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素商時序。
覽景想前歡,指神京,非霧非煙深處。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積,故人難聚。
憑高盡日凝佇。
贏得消魂無語。
極目霽靄霏微,暝鴉零亂,蕭索江城暮。
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
評注
《竹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從意境上講,這首詞屬柳永的雅詞 ,其中不只抒發了個人的離愁別恨,而且也是對封建文人命運的憑吊,整體情緒沉郁深遠。
這首詞是詞人漫游江南時抒寫離情別緒之作,所表現的景象雄渾蒼涼。詞人將古壘殘壁與酷暑新涼交替之際的特異景象聯系起來,抒寫了壯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種,色澤偏暗。「雄風」是清涼勁健之風。這兩個詞語雅致而考究,表現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現象。在孤壘危亭之上,江邊煙渚之側,更加能夠感到時序變換。孤壘、煙渚、雌霓、雄風,這一組意象構成了雄渾蒼涼的藝術意境,詞意的發展以「漸覺」兩字略作一頓,以「一葉驚秋,殘蟬噪晚」進一步點明時序。「素商」即秋令。在這里,詞人的悲秋情緒逐漸向傷離意緒發展,于是他又「覽景想前歡」了。從「前歡」一語來推測,詞中所懷念當是帝都汴京和作者過從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過眼煙云,帝都汴京遙遠難以重到。
上闋的結句已開始從寫景向抒情過渡,下闋便緊接而寫「 想前歡 」的心情。柳永不像在其他詞里將「想前歡」寫得具體形象,而是僅寫出目前思念時的痛苦情緒。「新愁易積,故人難聚」,很具情感表達的深度 。離別之后,舊情難忘,因離別更添加新愁;又因難聚難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積,以致使人無法排遣。「易」和「難」既是對比關系又是因果關系,這對比與因果就是所謂「 成追感 」的內容。「盡日凝佇」、「消魂無語」形象地表現了無法排遣離愁的精神狀態 ,也充分流露出對故人的誠摯而深刻的思念,并把這種情緒發揮到極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黃昏的霽靄、歸鴉、角聲、殘陽的蕭索景象來襯托和強化悲苦的離情別緒 。特別是結尾「 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兩句,意味極為深長,把一已羈旅苦愁拓展為人世興衰的浩嘆。
這首詞虛實相生,在情與景的處理上表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上片首九句寫景,屬實寫;后三句寫情屬虛寫。虛實相生,善于抓住時序變化,描繪了特定環境中的景色 ,奠定了全詞的抒情基調 。下片則相反,前五句抒情,屬虛寫;后五句寫景,屬實寫,以景結情,情景交融。這種交錯的布局,不僅使整體結構富于變化,而且如實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在特定環境中活動變化的過程 。全詞意脈相承,嚴謹含調,是一首優秀的長調慢詞。
這首詞是詞人漫游江南時抒寫離情別緒之作,所表現的景象雄渾蒼涼。詞人將古壘殘壁與酷暑新涼交替之際的特異景象聯系起來,抒寫了壯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種,色澤偏暗。「雄風」是清涼勁健之風。這兩個詞語雅致而考究,表現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現象。在孤壘危亭之上,江邊煙渚之側,更加能夠感到時序變換。孤壘、煙渚、雌霓、雄風,這一組意象構成了雄渾蒼涼的藝術意境,詞意的發展以「漸覺」兩字略作一頓,以「一葉驚秋,殘蟬噪晚」進一步點明時序。「素商」即秋令。在這里,詞人的悲秋情緒逐漸向傷離意緒發展,于是他又「覽景想前歡」了。從「前歡」一語來推測,詞中所懷念當是帝都汴京和作者過從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過眼煙云,帝都汴京遙遠難以重到。
上闋的結句已開始從寫景向抒情過渡,下闋便緊接而寫「 想前歡 」的心情。柳永不像在其他詞里將「想前歡」寫得具體形象,而是僅寫出目前思念時的痛苦情緒。「新愁易積,故人難聚」,很具情感表達的深度 。離別之后,舊情難忘,因離別更添加新愁;又因難聚難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積,以致使人無法排遣。「易」和「難」既是對比關系又是因果關系,這對比與因果就是所謂「 成追感 」的內容。「盡日凝佇」、「消魂無語」形象地表現了無法排遣離愁的精神狀態 ,也充分流露出對故人的誠摯而深刻的思念,并把這種情緒發揮到極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黃昏的霽靄、歸鴉、角聲、殘陽的蕭索景象來襯托和強化悲苦的離情別緒 。特別是結尾「 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兩句,意味極為深長,把一已羈旅苦愁拓展為人世興衰的浩嘆。
這首詞虛實相生,在情與景的處理上表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上片首九句寫景,屬實寫;后三句寫情屬虛寫。虛實相生,善于抓住時序變化,描繪了特定環境中的景色 ,奠定了全詞的抒情基調 。下片則相反,前五句抒情,屬虛寫;后五句寫景,屬實寫,以景結情,情景交融。這種交錯的布局,不僅使整體結構富于變化,而且如實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在特定環境中活動變化的過程 。全詞意脈相承,嚴謹含調,是一首優秀的長調慢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紹興別廟樂歌五首 升殿用《崇安》。(宋·郊廟朝會歌辭)
- 紹興十三年發皇后冊寶十三首(宋·郊廟朝會歌辭)
- 紹興十三年自云中奉使回送伴至虹縣以舟入萬(宋·朱弁)
- 紹興十九年秋九月丙戌皇帝以太師益國公像御(宋·周紫芝)
- 紹興十四年奉上徽宗冊寶三首 冊寶入門用《(宋·郊廟朝會歌辭)
- 紹興十年發皇太后冊寶八首 皇帝隨冊寶降殿(宋·郊廟朝會歌辭)
- 紹興即事(宋·釋紹嵩)
- 紹興咸亨酒店孔乙己像(當代·陳仁德)
- 紹興圣孝感通詩(宋·張嵲)
- 紹興城隍廟(宋·施樞)
- 紹興壬子六月先公再被掖垣之命某時侍行自清(宋·胡寅)
- 紹興壬子某南遷過疏山上一覽亭見擬東坡煨芋(宋·孫覿)
- 紹興孫察推席上(宋·項安世)
- 紹興客中除夕(元末明初·張昱)
- 紹興己巳南郊禮成(宋·趙構)
- 紹興己巳游洞霄(宋·楊契)
- 紹興已未七月六日被旨禱雨風水洞七日清晨詣(宋·張擴)
- 紹興已未發臨安偶成(宋·李彌遜)
- 紹興帥相公遺小春新茶且折簡云對瑞香啜之大(宋·曾幾)
- 紹興帥相湯公會五客蓬萊閣登望海亭屬某賦詩(宋·曾幾)
- 紹興庚午某與安成劉逢辰秋闈同薦逢辰四子伯(宋·周必大)
- 紹興庚申解官廬陵留別歐陽隱士(宋·王洋)
- 紹興庚辰九月二十三日與浙東權帥同年程龍圖(宋·周必大)
- 紹興庚辰余游謝康樂石門與老洪道士痛飲賦詩(宋·陸游)
- 紹興府學齋宿(宋·袁說友)